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构建和完善的探究
创新改革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发展命题,就实际需求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构建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促进其内部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完善。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能够加快财政使用效益与资源综合效能的融合,进而以事业单位为中心,对整体社会的公共预算体系良性发展提供助力,助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特点与标准
基于整体角度出发,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考核体系的结构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趋于完善,从而在当下社会形成了总体性、多元化、多角度与外在性的发展格局。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在未来的财政工作中,应以整体视角对财政资金的支出、损耗等进行评定,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确保当前乃至未来的生产总体规划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就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多个角度、领域对绩效评价工作进行侧面分析,依次实现对财政预算支出的全面绩效评价。同时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注意的是,因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过程皆存在有一定的复杂性与挑战性,所以需要进一步优化财政分配的结构,并对隐藏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预测与分析,整合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构建更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与体系[1]。
二、构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重要性
首先,建立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有助于实现财政预算管理的改革。为了促进我国新型财政预算方案的大范围推广,我国财政部特推出具有针对性的六项管理措施。其中包含政府采购管理方案、零基础预算方案、收支两条线管理方案、项目预算管理方案以及早年间就获得良好推广的零余额账户管理方案、“公务卡”改革方案。根据上述改革方案的覆盖范围出发,能够明确大范围推广与践行相关方案的必要性[2]。基于相关改革方案在现阶段的实施效果出发,行政事业单位在构建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过程中,过分关注财政支出相关工作,并对其进行了集中性的监督与管理,从而忽略了财政支出的绩效问题。由此,现阶段的改革应将绩效考评做为预算一体化管理改革的重心,落实“支出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构建;做到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其次,构建与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有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力度与质量。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不仅仅是在其本单位内开展的绩效考核项目,同时也属于对本单位各项改革目标、创新建议与意见的落实。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皆有影响,由此需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构建更加完善、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对预算进行全面、科学且系统的管理,可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运行,维护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益,从根源上杜绝资源浪费、资源损耗等问题的发生,满足政府财政预算改革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优势与价值,以本单位为中心,将良好的管理标准、考核体系向外辐射,福泽全社会[3]。
三、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不足
(一)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淡薄
近年来,各地行政事业单位纷纷落实了对预算绩效管理考评相关标准与管理理念的引入,但在实践过程中,仍旧存在部分管理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缺乏重视、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快速适应改革工作的问题。同时,受到传统财务观念与预算工作模式的影响,使得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对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缺乏认知,因此其在进行项目申报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盲目性缺陷,在经费的使用情况中也缺乏对绩效的考量。除此之外,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在改革的过程中也显示出了对其自身责任以及新型管理观念的错误认知,其对于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仍有所欠缺,导致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始终无法提升[4]。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在构建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过程中如果存在财政人员工作素养不佳、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也会引发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构建问题。由此,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构建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重点分析并解决现阶段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对既有的员工管理意识淡薄问题乃至未来践行新体系阶段中可能出现的员工责任意识、专业素养问题等进行有效挖掘并整改。
(二)预算绩效体系指标存疑
现阶段,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能够遵从政府财政部门领导,主动践行并推广《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相关政策,并根据自身工作与发展需求,借助这一政策构建出了与自身需求相契合的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但在实际运行考评体系的过程中,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指标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对关键指标设置缺乏量化标准,实际问题定位模糊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使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中设置的三级指标要求过低,降低了项目整体建设标准,无法充分发挥该体制的监控、管理等众多优势。而引发相关问题的具体原因在于缺乏完整的绩效指标体系建立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而导致相关活动中实际的资金使用抑或是项目申报无法在预期时间内达成良好效果,甚至会受到相关经济风险的影响,导致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之效果的失衡[5]。并且行政事业单位在依照指标践行考评体系的过程中也存在实际问题。
(三)信息化建设效果滞后
新技术的发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建设而言属于双刃剑,其既能够有效促进该体系中各项指标、工作的告诉落实,同时在缺乏科学建设的情况下,也会影响到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影响到重要财政资料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具体而言,以传统的纸质文件储蓄形式为例,相关工作人员在管理、移动纸质考评文件的过程中,任意细节上的纰漏则都有可能引发资料的丢失,更遑论自然灾害、电气线路等方面的隐患。由此便需要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促进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构建。现阶段的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构建工作中缺乏信息化的建设体系,无法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考评工作。这导致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采用传统的人工核对数据的工作模式,而无法促使预算绩效管理考评效率与质量的进步,且相关信息的传递、保存等工作缺乏完整性与安全性。由此,需要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力度,维护预算绩效管理考评工作的顺利展开。
四、构建、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措施
(一)重视管理意识的提高,强化责任主体
行政事业单位在构建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过程中,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提高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重要性的认识,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要把资金是否发挥使用效益与支出是否合法合规放在同样的高度来看待,并作为工作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不断加强对该体系的推广与宣传,保证除单位财务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也能够夯实对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重视程度,从而加强对本单位内部良好财政工作、资金使用环境的建设,为本单位的未来发展奠定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6]。同时,在社会经济不断提升的大环境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工作面临着复杂化、困难化,为保障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构建具备一定的先进性,能够契合不同时间背景下政府会计的发展需求,更要相关工作人员始终保持警惕,不断建设与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
为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工作人员能够始终保持科学、先进的工作理念,从而使得预算绩效管理考评工作能够高度契合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需求。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其自身的发展需求定期开展培训、教学工作,一方面为管理层工作人员宣讲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制的建设重要性、建设方向与目标等;另一方面则需要在本单位内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建设的宣传力度,保障每一位职工都能够正确掌握建设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正确方法,以集体之力,通过科学的分析方式整合预算绩效管理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细致研究与分析[7]。
(二)成立专门的绩效考评组织机构
现阶段,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考评工作承担者仍旧以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者为主,而这种工作方式存在显著缺陷,即:从财务部门工作情况来看,财务工作者一方面需要承担寻常工作内容的压力,另一方面还需要耗费精神用于构建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因此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与经历用于对全单位预算绩效工作的考评;基于技术角度而言进行分析,单位预算需要涉及的内容十分繁杂、范围广泛,其中不同项目中的各项工作支出也存在不同的标准。因此在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优势、工作内容过多的情况下,显然会出现分身乏术的情况。这一举措不仅无法促进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有效构建与引用,甚至会因考评工作上的纰漏而引发其他更为恶劣的财务问题,得不偿失;从公共财政角度出发,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便是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而社会作为公共服务以及相关财政产品的主要受众,理应是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目支出效果的最佳评价人。基于此,仅凭借财政部门,即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者进行绩效评价,并不足以服众。针对上述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社会服务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先进模式,即由行政事业单位牵头,积极组织单位内部的财政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单位外的专家学者、社会民众以及专业机构等全部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践行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过程中的绩效考评工作中。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组建出一个更专业、全面的考评专有机构,整合单位内部考评以及社会考评,从而助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有效构建与实施[8]。
(三)构建完善的指标体系
依照相关要求,行政事业单位 需要对其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运行质量进行预测与判断,对项目的风险进行精准甄别与防范,应建立完善的项目事前、事中及事后绩效评价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在构建绩效管理指标的过程中,将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运行目标与项目目标进行融合,特别是要严格立项程序,从源头上防止项目绩效不佳问题发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规范项目变更事项,除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外,一般不能随意变更项目内容,同时要加强对项目进展情况的考核;在项目完成后,除正常的财务审计外,还应对项目是否发挥预期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并长期、持续关注其变化情况。同时,在践行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过程中,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实施“追踪问效”,对绩效评价差劣的,暂停安排资金,严肃追责;对绩效结果为优良的,在安排预算时可给予优先考虑,并予以重点支持。项目预算执行中的信息数据、资料等应妥善处理与保存,以便于在构建、优化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情况下,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提供具有参考性的资料依据[9]。
(四)优化预算考评体系信息化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想要确保其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得以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与欧式,便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不断优化其自身的制度体系、调整其工作模式。例如,针对本单位内部的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构建,就要重点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确保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能够实现信息化、先进文化变革,确保相关工作的高效开展。在信息技术的实践与运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融合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发展需求、运行状况、发展目标、行业特征等方便的数据信息,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处理工作,在高度总结后将其作为假设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参考依据,为新时期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不断完善奠定基础。为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对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所涉及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等进行信息素养以及计算机技能水平方面的培训。同时,为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以更高的积极性、以及更负责的态度来主动学习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提升其信息素养,便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教学活动、培训活动的情况下,同步优化、调整其奖惩机制,借助物质、精神上的鼓励与惩戒,进一步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与学习态度。充分调动集体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以集体层面更先进的精神面貌共同促进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构建与落实。进而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中心,将更先进的管理方式、工作经验等传播至社会各个层面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和谐了行政单位和群众的关系,同时助力整体社会财政工作的进步[10]。
(五)重视风险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考评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阶段中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实际需求,对其资源分配制度进行宏观调整,不断强化该体系的预算执行力度,同时在跟踪该体系预算执行工作的过程中对体系细节之处进行持续调整。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需对相关项目的预测情况、实际情况等加以分析,对预算情况加以总结。全方位掌握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在实际项目中的使用进度、情况等,精准分析不同阶段之中的风险问题,并及时向上级领导进行反馈,借助这种工作形式保障重要信息在单位内部的充分、高效传递。确保单位内部的沟通协调性与高效性,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督促作用,以免在出现风险隐患的情况下因沟通不及时而引发的恶劣财政漏洞。
进行风险预测与控制的工作中,需要对本单位内部的绩效情况进行全程监督与纠察,持续性健全执行通报制度,保障上级领导以及核心工作人员能够对单位内绩效监管的实际情况具备全面认知。除此之外,还需要确保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监督制度的透明性与信息畅通性,落实严谨、公正的举报工作,避免因本单位人员的工作失误所引发的财政事故。在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构建与优化过程中,针对实际问题以及不稳定因素进行及时评测,并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手段对相关问题进行优化,从而降低预算绩效管理考评工作的风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1]。
(六)关注结果应用
行政事业单位在构建预算绩效管理考评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在其单位内部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也需要注重绩效考核评估结构的应用。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将相关结果作为编制其年度预算报告的数据参考,以保障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对大部分乃至全部预算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同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以其自身发展目标为基准,以其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拟优化结果为指标,从而制定最具实效性与针对性的预算方案以及资源、资金使用计划。针对部分项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果不明显甚至负面效果问题,可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对其进行整改与调整,针对问题较大的项目可考虑取消,以宏观层面提升项目资金的使用效果。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以及不同阶段中单位内部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与计划方案,以保障相关问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促进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制度的形成。事业单位还需要结合各项社会工作,加强相关措施、意见在社会层面的流传,以将这一制度推广至更广泛的区域内容,确保民众亦能够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考评工作中,又或是可以对私企财政管理工作者提供一定改革灵感[12]。
五、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该工作的开展质量将直接对现代宏观社会经济的预算绩效管理标准造成影响,同时也关乎着整体的政治环境优化目标要求,是优化我国资金使用效率、预防财政风险的重要措施。尽管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完善与创新考评体系的实践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由此便需要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在不断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以促进财政预算工作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