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的嬗变取向
一、前言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引起了我国高度的重视,国务院也曾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把德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中小学校来说不仅要抓好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更应该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其言行会对中小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应该不断改变落后思想,将新知识、新理论运用于德育工作中。只有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才能够保证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德育工作的实施还需要学校的积极参与与支持,认真落实教育部门的有关政策文件,真正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近些年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比较迅速,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中小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充分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真研究中小学生认知行为的特点,并综合分析传统德育存在的缺点,及时探索出新的德育工作模式。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嬗变取向
(一)创建学校德育管理系统,保证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有赖于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建立健全学校的德育管理体制,对中小学生的德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可以建立不同的管理层次从学校开始到年级再到班级,并组成责任分明的领导小组,使他们处于一种纵向关系。同时学校各部门之间还应该保持有效的畅通,经常进行互动交流,对于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剖,及时提出改进性的意见,保证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明确责任制,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其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要想做好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首先应该从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开始,使班主任能够明白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学校可以建立严格的奖惩责任制,明确各班主任的职责和范围,对于表现优秀者,给予一定的津贴和奖励。同时还要多给班主任预留一些晋升的空间,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本身来说还要加强班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调动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德育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行下去。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教师作为班级的领导者,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德育精神,争做学校的教师骨干。要想做好德育工作,班主任平时还应该多对中小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形成强大的内在力量。
(三)班主任要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班主任一定要不断更新传统落后的德育思想观念,不要只注重形式主义,同时还要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工作,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还要抱着终生学习的态度,为学生学习树立良好的形象,不断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学会做人。学校之间的竞争无非是德育工作者素质之间的竞争,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根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人才市场的基本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素质,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还要着眼于未来,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发挥客观环境的德育作用
校园环境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好的校园环境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恶劣的校园环境会对学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与学校积极联合起来,做好对校园德育工作的宣传,使每一个学生时刻都处于一种良好的德育氛围中。学校还应该向学生积极宣传爱国主义教育,举行升国旗仪式,同时还要举办一系列的公益宣传活动,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发挥客观环境的德育作用。
(五)实现德育内容的整合
传统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内容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性,过于注重道德知识和道德信念的灌输,对于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设置却远远不够。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同,分层次、按步骤地做好对中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整合,使学生能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大对中小学生边缘化课程的整合力度。边缘化课程一般指的是除德育课程以外的其他课程,加大对边缘课程的整合力度可以为德育工作的实施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结束语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它对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班主任一定要“以身作则”,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抓好学生们的德育工作。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做好德育管理工作,时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生活规律,不断创新与前进,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中小学落后的德育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