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美术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人们在生活中孜孜不卷地追求着美,创造着美才有了辉煌灿烂的现代文化。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美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时时处处和我们发生着千条万缕的联系。在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中,有众多优秀美术作品,如古希腊的胜利女神像,中国汉代的马踏飞燕石雕;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中国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法国大革命时期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杰作《自由引杀人民》,中国近代徐谓的大写意水墨花鸟画《墨葡萄图》,都曾经震撼了观众,激发他们的崇高感和自信心,启迪他们积极探寻真理。因此优秀的美术作品对人类精神文明的推动是巨大的,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长也是不可成缺的一部分,更有利于大学生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一、 什么是美术
美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构图,透视,用光 艺术手段,在一定的空间中塑造直接可视的平面或立面形象的艺术,它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1. 美术的本质
美术的本质就是情感的传达。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美学著作中写到“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情感。”托尔斯泰认为,美术的本质是情感的传达,他进一步指出,一件艺术品不只能有漂亮的线条和明亮的彩色,艺术家不仅要通过技巧学习用色彩和线条构成画面,还必须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到生活与痛苦灌注到作品当中,这样艺术品才会有生命力,才能打动人。如果一件作品中没有作者的情感表达,也只能是一张空洞的画布和冰冷的大理石。
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也很重视情感的作用,如清代画家孔衍栻在其《石村画诀》中说:“余不论大小幅,以情造景,顷刻可成。”由此看来,美术的本质就是人们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2. 美术的表现形式
美术的表现形式既是现实生活的再现,用艺术手段表现自然和人类社会,但同时又是艺术家心灵的表现。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在他得《美学原理》中曾提到:“艺术是主观精神的产物,是直觉的创造,是艺术家,诸印象的表现,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继承和发展了克法罗齐的理论,在他的《艺术理论》一书中系统的论述了艺术是心灵的表现。科林伍德在书中尽量详细的表述和说明,艺术是人的直觉,也就是人的心灵真实流露。
当然我们强调艺术创作心灵表现说,并不否人客观世界的存在,不否认主体与客体互为依存的关系,不否认艺术家融入大自然,深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达•芬奇创作了不朽的作品《蒙拉丽莎》就是主体与客体高度统一的艺术结晶。达•芬奇不仅是画家,而且是一位思想家,他的人文主义理想代表着当时欧洲先进思想潮流,为打破欧洲中世纪宗教的黑暗统治,表现其人文主义思想光辉,他经过长时间的构思后,精心挑选了颇为特殊的橂特,即丧子不久的银行家的妻子。在创作过程中动用了乐队和小丑表演,使橂特达到其理想的精神状态并迅速捕捉了这一状态,从而实现了他的人文主义理想。达•芬奇创作《蒙拉丽莎》的过程是在精心观察和充分等重要客体的前提下,一泻他的思想,情感和睿智,其心灵的东西表现得淋漓尽致。这说明了《蒙拉丽莎》这幅不朽的画作是主客体完美结合的艺术表现结晶。我们尊重并提倡这种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并期许发扬光大。
3. 美术的独特性
美术的独特性就是美术作品鲜明的个性,创作风格多样性,一人千面,也是美术作品魅力所在。比如中国画中花鸟画中的牡丹形象,两宋院体画中有许多牡丹作为描绘题材的作品。这类作品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比较忠实地去”摹拟“牡丹花自然物象本身固有的感性特征。牡丹的自然物象的形态和鲜艳明亮的色彩显示出一种”富丽堂皇“的美感。而明代徐谓画的牡丹图,他丝毫不去注意和尊重牡丹自然物象的固有特证,单用”水墨“,于是牡丹原有的艳丽色彩的特征就被舍弃掉了;他用书法的笔法,特别用行草的笔法来放纵抒写,更难以准确地勾摹物象的本来形态。这样牡丹本身固有的”富丽堂皇“美感特征就消失了。因此徐谓说”牡丹为富贵花,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勾染烘托见长,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终不是此花真面目。”同样是画牡丹花,唐宋“院体画”笔下的牡丹花艳灿夺目,富丽堂皇,而徐谓画的牡丹却清新淡雅,两者差距甚远。
二、 美术的作用
1. “美”能育德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美术和美术教育。如东汉王延寿就认为绘画的作用就是“恶以诫世,善以示后”。魏曹植说“存于鉴戒者图画也”,谢赫在其著名画论《画品》中一开头就提出了“图绘者,莫不明劝解,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些画论作家都主张美术作品要有思想性,要能教育人们。
和过去各个时代一样,近现代的中国也非常重视艺术的思想教育作用和道德教育作用。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物质文明,日益曼衍,人情因日亦趋于肤浅;今以此优美而崇大之,则高洁之请独存,邪秽之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人安。”周恩来也曾多次强调指出,艺术家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使自己的作品起到教育人们、教育后代的作用,要使人民从艺术中“得到鼓舞,受到激励,奋发起来”。美术之所以能产生教育作用,是因为美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反映现实,而且还会对现实生活做出评价,由此提出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表达自己对人生与世界的体验和感受。
美术的教育功能在不同的美术种类和形态中会有不同的侧重和表现。在有些作品和种类中,比较容易注入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而有一些,比如说中国山水画则很难在这一方面有所作为。所以,从整体和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美术作品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它能使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与自我采取一种伦理态度。这种态度首先意味着对人类社会中美好的事物与正义的事业的热爱,对进步的信仰,对真理的追求,就像我们能从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们》,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类似的作品中所感受到的那样。其次,这种态度包括对生命的崇敬,对苦难的同情,对罪恶的愤慨。如古希腊的雕塑《维纳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艺术、罗中立的《父亲》、王式廊的《血衣》、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就能唤起人们的这些感情。而像李可染的山水画,齐白石的花鸟画的教育功能则体现在它们能使人们更热爱自然、生命和生活。至于那些充满幽默的漫画,也可以使人们在对待人生的各个方面有一种宽厚豁达的胸怀。
2. “美”能使人认识世界,开启人的心智、拓展人的思维
美术往往通过典型的形象反映生活,欣赏者从不同的美术作品中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场景,从而认识真理、认识历史、认识现实。
鲁迅先生认为美术可以表现文化,他说:“凡有美术,皆足以征表。”涉及到的虽说主要是文学,但也同样适合说明美术的认识功能。
在上面,我们主要从美术作品所描写的对象这一方面来谈美术的认识功能。实际上,美术的认识功能也体现在美术这种特殊的描写方式,也即语言形态中。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美术作品一旦被创作出来,就具备了超越时空的可能性,不同时代的历史,不同民族的精神也就会因此而有可能被保存下来,成为后人认识的对象。其次,美术作品的形式,比如说它的风格样式、结构特征等也可以成为人们认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主体精神面貌的依据。比如说我们能从古埃及与古希腊雕塑风格样式的巨大差异中看到两种不同社会制度、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的不同视觉表达形式;古埃及的雕塑风格刻板、平直,显然与其专制的社会结构有关系;而古希腊雕塑表现出来的“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形式意味则反映了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的特征。从中国的园林造型样式与结构中,人们则可以体会到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的那种情怀或者说民族精神和一代人的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当徐悲鸿引进西方绘画的某些要素来改进中国画的表达方式时,谁能否认当时的时代精神就没有注入新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从而成为后人理解、认识当时历史的根据呢?所以当观者在欣赏作品的时候,思绪与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形成了碰撞,必定形成共鸣,给人以启发。
3. “美”能指引人寻找和领悟人生的真谛
一副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具象的表达,而是思想的结晶,蕴含着艺术家的智慧、情感、人生追求和感悟。如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摩西》。这些作品都能给观者震撼,并使之感受到艺术家深邃的思想,博大的胸怀,崇高的目标,让人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再比如金代画家武元直的《赤壁夜游图》,描绘的是北宋伟大诗人苏轼偕友夜游赤壁的故事。画图采用横卷,展开长江两岸景物。构图上于左右下角各安排一组山壁,让出中间屹立于江面的赤壁矶头。从左边到画面二分之一的地方却是连绵不断“断崖千尺”的临江峭壁,远处山壁以淡墨勾画,山巅略点鱼墨,画中心的赤壁矶头十分突出,赤壁矶后是大片江岸,使左边拥塞的江面至此顿时开阔起来,赤壁矶下江流有声,一叶扁舟泛波其下,船夫之外就是苏轼和他的两位客人了,三人相对围坐,上谈阔论的情景隐约可见,也许就是“迫而登舟,放乎中流”的时候,充分展现苏轼被贬官到湖北黄州为团练副使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放乎于旷野之外,立于天地之间的态度和广阔胸怀。还体现了一种变与不变的哲理见解,“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上述都充分说明优秀的美术作品能指引人寻找和领悟人生的真谛。
三、 如何学习美术和鉴赏美术作品
1. 多体察
“美”蕴藏在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要想获得就必须多深入、多用心、多体察。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一段经典论述:“一切文学种类的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生活中本来有在这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这是唯一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源泉。”
在西方,人们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就打开眼境观察自然,观察世界。在中国,宋朝画家就主张,作为画家需要遍游祖国山川,观察自然风光才能将大好山河如实的搬到画纸上,并且清代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也都说明了美术是来源于现实,再现社会生活。大学生要学好美术,抓住审美的钥匙,一定要用心地深入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多感受,从而获得“美”的本质的东西。
2. 多观赏
美术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属于主流文化。美术作品浩如繁星,其杰出画作也不胜枚举,我们要读懂画作,从中收获有益的东西,一定要多看作品,尤其多看著名画品,从中积累知识,分辨真伪、优劣,收获大师们的智慧和美的营养。我们特别要搞懂一幅著名作品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如凡高的《向日葵》,在同样题材的作品里,它为什么能价值连城?这些一定要甄别清楚,这样我们才能在画中读懂一个伟大画家的伟大之处和他的思想、情感、追求等。同时我们还要读懂不同风格作品的各自优点。如中国画中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以宏大,详实著称。全卷从起笔到完工,前后花了七年时间,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景色概括笔底,有一段画面仅长三十多厘米,却绘“尺幅绢纸,淡山无尽”,仿佛有数十里之遥。惮南田赞道:“凡十数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极矣。”而清代的八大山人的作品却为完全不同的风格。如《竹枝图》竹枝只占一角,给扇面留下大片空白,似乎是作者情犹未尽,他那傲岸之气在撼动碧空,而观者也兴发难收,以进入司空图所谓“景外之景”,“象外之象”。这里联想到现代西方美学家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论说了画家的生命情感具有运动趋势。
富春山居图是名画,竹枝图同样也是名画,这些不同风格的作品更需要我们努力去认识,理解各自的真谛所在。总之要想在美术作品中收获知识,汲取营养就必须多读美学方面的书,多看美术作品。
3. 勤动手
学和做结合起来,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当代大学生在学好自身专业的同时学一些美术和绘画技能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历代中国文化人都有绘画情节。如北宋苏东坡,他既是大文豪,又是朝廷重要官员,可他的画也画的很好,有不少传世作品。利用空余时间绘画,不仅能从画中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勤动手,敢于拿起画笔,用心地去创作,从美中得到慰藉,得到激励,获取创造动力。
真理是永恒的!
美术教育的作用和美术作品穿透性的魅力也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