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激情在课堂上飞
尊敬的同行们,当你觉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精打采时,你是否反思自己会不会因激情不足、语言乏味而导致学生兴味索然?罗曼•罗兰一语中的:“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上课时不仅要激情满怀地去感染学生,还得有点燃学生激情的技巧。只有让激情自始至终在课堂上飞,学生才能学得兴味盎然。刘月红老师在执教小语第八册《天路》时激情四射,毫无悬念地成为2013年区级教学新秀,也让我受益匪浅。
1、激情导入 “未成曲调先有情”
有自信才能有激情。刘教师的自信体现在她一开始就以神采飞扬、笑容可掬、自信满满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师:“同学们,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跋山涉水,敢问路在何方?可《西游记》毕竟是个神话,现实中的天路在哪儿?这节课就让我们踏着青藏铁路这条天路去叩问它,探寻它。”)老师目光生辉、表情丰富,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委婉动听的导语拉开了这节课的帷幕,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艺术效果。这里不能不提,老师高昂的情绪感染着每一个人,老师激情的开场白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她为这节课奠定了独具一格的情感基调,也为下一步引领学生潇洒自如地游刃于课堂阅读新天地而蓄足了势,卯足了劲。
2、激情点拨 “ 一石激起千层浪”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刘教师不乏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她没有滔滔不绝的条分缕析,也没有矫揉造作地展示演技,她的全部激情就是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和谐互动的统一体。用一些技巧把教学片段表述下,不难看出有激情的点拨,不但能唤醒学生内在的智慧,激活学生潜藏的情感,还能渲染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感染力。课堂不再是一幕大包大揽的独角戏,而是一个思维灵光碰撞的平台,是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盛会,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交汇与融合。
3、激情设境 “ 柳暗花明又一村”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 灵活运用教法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刘老师选用的教法,不但给课堂注入活力,而且强化了教学效果。
如:师:为什么“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学生被难住了,一时沉默。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刘老师留下悬念,利用课件创设情景:(地形复杂的雪域高原,建设者克服高原反应修路的情景,海拔高、线路长的青藏铁路示意图)课件中色、光、形的神奇配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感官刺激,当学生如临其境,感叹环境之恶劣、铁路之神奇时,视频上又出现了美国旅行家保罗•泰鲁的话。(师:“‘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可事实呢?请看文本中的资料。)”随着教师情真意切的画外音,学生的注意力从视频转入文本,通过阅读文本资料了解到青藏铁路的4个世界之最,进而体会到修铁路之艰难,建设者之伟大,一股敬佩感、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就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最具震撼力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它推动学生不断地探求新知,不断地加深情感体验,不断地掀起情感波澜。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4、激情朗读 “大珠小珠落玉盘 ”
指导学生读书的方式方法不能单调,否则学生就会听得厌烦,读得没劲。刘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巧妙地变换朗读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读得绘声绘色,读得多姿多彩,读得有滋有味。
如:整体感知诗文时她让学生自由读,学生或自学生字新词,或读通文本,或质疑,或批注,或请教,忙得不亦乐乎,其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精读诗文时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既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读书,提高阅读效率,又避免学生进入阅读误区,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当学生感情朗读不到位时,她立即组织学生讨论,采用启发式的朗读评价(重音在哪里,声调如何,感情怎样),适时的提醒,给学生茅塞顿开之感,举一反三之悟,学生读懂了诗句,悟出了内涵,也掌握了朗读技巧。学生在读中感悟,悟中再读,乐此不疲。琅琅的书声此起彼伏,大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5、激情延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节语文课即将结束,师生的激情却不能因课毕而停止,老师应该趁热打铁,把学生学习的热情加以延续、升华。刘老师在课的最后就是这样处理的。
师:认识了这条神奇的路,大家一定有了许多理解与感受,拿起笔写上两句。
生:这是一条爱心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生:这是一条团结路,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生:这是一条幸福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
学生的拓展练笔,张扬个性,飞扬情思,激扬文字。一句句稚嫩的话语是发自内心最深刻的感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呀﹗
师:写得太棒了﹗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愿这条天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长。(韩红的《天路》歌声骤起,师生情不自禁同唱。)
课已毕,情犹浓,意未尽。老师因激情而美丽,学生因激情而生动,课堂因激情而精彩,掌声因激情而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