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反思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与灵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差不多占据了整个语文课时的百分之七十,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没有阅读教学也就没有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让学生去阅读。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大程度的存在着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成为教师的陪衬;教学定式化,流程化;忽视语文的具体可感性,不顾学生感受的差别等误区,使得高中语文阅读课难以实现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习惯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误区的现象和分析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局限于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多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阅读教学也常常忽略阅读的本质,真正让学生去读的并不多,大多数的老师都是把好好的一篇文章分成若干个大大小小的问题,去讲授、分析,忽视了学生内在的体验和感受。结果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被剥夺,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创造力都受到压抑。
首先教学目标过于单一。高中语文阅读在考试中占着较高的分值,为应付高考教师多将目标集中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上,而忽视了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美育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学生的个性情感得不到发展。
其次,在阅读教学的的内容上往往忽视学生主体的需求和特点,没有从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生阅读兴趣出发来理解和挖掘教材内容,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为任务而阅读。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再次,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个体学习存在差异性。而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用所谓的“参考答案”来统一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个性化的体验、理解与表达。
要想尽快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切实转变教育理念,要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想切实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状况,就必须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引阅读教学实践,在阅读教学中尽力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阅读教学中怎样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由“讲读中心”向“自学指导”的转变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些道理无人不晓。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也是阅读教学的目标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依靠多读,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各类信息的能力。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各不相同,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观点去理解事物。因而,他们在阅读中的体验和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因此作为老师就应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阅读过程中只需打开一个合适的入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去探索问题的答案。重在引导,而并不是老师代替学生去解读文本。
(二)制定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目标
不同学生的性格爱好有区别,面对问题的刺激和反映会不同;不同层次的学生智力也有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大小强弱之别,若用同一标准来要求,势必会使一部分人跟不上整体的节奏而游离在阅读的活动之外,若采用目标分层的教学方式,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又能够因人而异,使多数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已知的东西,而是要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正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唤醒学生自己的生命感和价值感。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发展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强调在阅读过程中理解作者的创作主旨,鼓励学生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因此,教师必须要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目标,及时给予不同学生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真正能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当中去,进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蕴藏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平等交流对话的真正魅力。从而提高阅读的效果。
语文教学任重道远。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在高中语文阅读中大力推行个性化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发展的新动向,也是新课改革下的要求之一,应当引起每一位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