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活动中小学生退缩行为的研究
退缩行为多发生在幼儿身上,但从实际来看,小学一年级学生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目前,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培养孩子的智力素质,却忽略了心理素质的培养,使许多小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有自卑感,自我评价低。例如在集体面前不敢发言,不敢表达自己的愿望;在交往中往往处于被动,听人摆布;在困难面前常常害怕、退缩;害怕尝试新的或有难度的事物,经常选择一些难度很小的活动项目;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为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拒绝参加竞赛性体育游戏,害怕追逐、攀高、跨越障碍等。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帮助,不仅直接影响其身体正常发育以及机能、体能的协调发展,减弱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良好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1 重视有退缩行为倾向的学生
每个人都有争取成功进而获得赞扬的心理需求。小学生渴望成功,期望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去完成学习任务,并尽可能调动自己的潜能去获得成功。如果不消除这些行为障碍,那它会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和智能发展,这些学生会产生自卑感,缺乏进取心,孤僻、多愁,也影响他们日后的交往。
笔者认为其原因可能有:(1)自身身体素质确实不行。(2)害怕完成不了引起同伴们发笑而产生退缩行为。(3)胆小内向,依赖性较强,平时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一旦在众目睽睽之下,胆怯心理便表现得更为明显。(4)教师的引导不够,没能做好示范。(5)不愿意在挑战的时候面对失败,喜欢没有挑战性的活动。
2 改变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退缩行为的方法
2.1 关注个体差异,多用鼓励的语言
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展现给学生展现完美的一面,用幽默、诙谐、夸张的手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练习中针对体育能力较弱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帮助。学生得到了同伴的赞扬,个人获得满足感后增强的自信又转化为自己主动参与活动的良性循环。
2.2 动作指导要准确,强化成功体验
教师具有专业的动作示范,在示范中以幽默、诙谐的语气和夸张的动作常常引发小学生开怀大笑,让其在学习过程中以轻松心态对待学习动作。正确的动作指导让学生在练习各种动作时能更有效地提高成绩。例如,在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时(腿稍屈,臂后摆,上体稍前倾;手臂前摆向前跳),教师根据动作进行分解,编成口令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针对在游戏中有退缩行为的学生,尤其在集体面前躲避态度较为明显的,教师在活动中不应把注意力过分放在他们身上,不让他们感到不自在。当一些勇敢参加游戏的学生被老师点中后,就及时地表扬、鼓励他们,从而引起那些心存疑虑、怕出丑学生的羡慕。
2.3 形式多样的鼓励方式
我们应有意地表扬一些勇于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以引起能力差的学生的羡慕,并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其产生想参加活动的愿望,逐步提高他们的动作水平。但往往单一的表扬方式,例如:“你真棒”“你真勇敢”等的语言表扬并不能对有退缩行为学生的真正帮助。教师富有磁性的声音大声表扬,干练的语言表扬也激发了小学生参加活动的愿望,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逐步减少退缩行为。
2.4 与班主任和家庭配合,帮助学生消除退缩行为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确实,父母的行为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有的父母性情古板,生活单调,平时寡言少语,很少参与集体活动,那么他的孩子也许会缩手缩脚;有的父母溺爱孩子,一切包办代替,那么他的孩子就会产生过度的依赖思想,遇到困难就会退缩。针对这些情况,班级定期开展家长会,讲授一些教育的知识,希望家长不要溺爱孩子,应支持孩子与同伴交往,积极开展家庭体育活动,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父母要做到兴趣广泛,以良好的风范去影响、塑造孩子。
2.5 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带领学生愉快地参加体育活动
教师对学生客观、准确的评价,在开展体育活动时的饱满情绪对活动能力差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教师在活动中常以“大哥哥、大姐姐”的形象出现,消除与学生间的身份差距,不会让学生感觉教师是高高在上。
3 小 结
小学一年级学生存在恐惧心理、依赖心理和焦虑心理,致使在体育活动中产生退缩行为。作为体育教师,要重视这一问题。它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并从教学态度、教学用语和环境安排等作出优化调整,以促进小学生快乐地学习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