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研

作者:张施斌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5-23人气:758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互联网络新闻网站、论坛社区、社交网站、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对于四大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而言,新媒体是由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卫星、互联网络作为平台,随着数字和宽带技术的成熟而出现的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新的传播媒体形态。新媒体可以与大众受众真正建立联系,以其交互性、跨时空、直接面众的魅力吸引着广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同时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在新媒体环境中,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新路径、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一、 新媒体给大学生政教带来的机遇

1.新媒体信息的面众性,为大学生政教提供了新的平台。

新媒体信息转播,依托数字网络技术和无线移动通讯技术,形成了一体化的网络体系,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传输实时、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优势,较之传统四大媒体而言,有根本性的跨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新媒体信息量巨大,内容包罗万象等特性,进行所需内容甄别、挖掘,吸纳新的优秀成果,不断学习和创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新的理论基础;也可以通过新媒体的规模性、面众性,主动快速地传播新的思想、理论与政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无须受各种机制、体制的繁琐程序制约。无论是工作场所、对象、教育方式与手段,还是信息获取与传播,都获得了跨越性的突破,从而为大学生政教工作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2.新媒体的灵活性和快捷性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长期以来,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座谈、谈心、社会实践等基本手段。而在新媒体时代,以灵活、快捷、实时等特点的手机短信、各种实时聊天工具、互联网信息、微信等,日渐成为一种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显示其独特优势。对比传统的黑板报、宣讲会和宣传栏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新媒体能够实时快捷地发布更具个性化的信息进行双向交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方式,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受教育者,同时接受受教者的反馈,从而使思想教育更直接、更深入。以此同时,大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可以通过短信、实时聊天工具、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转播介质,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教育,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固定、覆盖面窄这种传统模式的局限,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

3.新媒体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

新媒体上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各种信息,大学生可以自主查看自己喜欢的各种新闻信息。而大学生作为求知欲和想象力极强的群体,对新媒体的使用频繁,对网络新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追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各种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大学生都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里筛选自己所需的信息,可以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阅读信息,在这种积极主动获取新的知识源过程中,使大学生不断参与在其中交流,新媒体这种双向性的信息传播,在主动的探索和寻求新的视觉听觉内容过程中潜移默化,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种信息传播双向互动,大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提高了教育效果。

二、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呈现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的大众化自由传播方式,造成了不良信息的泛滥,再加上信息本身的虚拟化,严重扰乱了新媒体信息环境。而大学生又是这些新媒体信息的常接触者,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1. 新媒体空间里容易引发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

在新媒体空间里,普众人群多以匿名或虚拟的方式进行相互交流,所以造成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障,言行无法规范。新媒体空间里这种互不信任的危机会直接会影响到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在现实交往中对他人真诚性的怀疑和自身真诚性的缺失,进而影响其人际关系。同时,新媒体的虚拟性也会使大学生在信息交流中表现十分真诚和坦率,而在现实实际交往中却与此不符,因此在长期的真实虚假中,会出现个体的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现象。现实人格与虚拟人格如果频繁转换必然产生心理危机,导致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又往往会形成冷漠和自私,进而产生紧张、焦虑、苦闷和压抑的情绪,造成一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缺乏与人和社会的沟通,进一步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缺乏的责任感和各种欺诈的心理,形成人格畸变。

2.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阻碍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作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汇中心,各种观念和生活方式在此产生激烈的碰撞,大学生面对这种多元化的文化碰撞一时间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选择不当,必将对他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新媒体的这种负面影响极大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度,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3.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高校传统教育模式遭遇挑战。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它消解力量的特点,模糊了真实世界与虚假世界的界限,根本性的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这种直面性的认知方式会在不知觉的情形下剥夺大学生的独立知觉,在某程度上造成了虚假时空的存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种形式的影响,失去理性。面对这种挑战和认知方式,高校现有的思政改革速度、原有教育体制、运行机制和教育观念都远远跟不上新媒体技术的。

三、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种环境,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积极摸索教学新内容、新方式,切实有效开展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正确认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转变思政教育观念。当代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普遍提高。面对学生不成熟或者不正确的思想时,不能忽视新媒体形势下的路径规律,否则事倍功半。针对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取信息、进行思考的习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实行以引为主导,以堵为辅助,引导疏通堵源头相结合的原则,以德育人,以理服人,在过程中不断吸纳新经验,发现规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新局面。

2.培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新媒体的迅速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要求高校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对新媒体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包括政治理论水平,实际传导经验等,促进改变高校思政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者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运用能力。这样,才能在高校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媒体环境下才能有效的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监督机制,增强新媒体信息监控的实效性。由于高校对互联网信息、数字报纸、微博、微信等形式的新媒体不具备监督条件和管理条件,无法对来自新媒体不良信息进行监控。这就要求高校建立有效的信息监督机制,完善加强新媒体信息的传播监管和舆情引导工作,及时对不良信息进行排毒,防范新媒体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从而切实建立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监督机制,形成和谐的新媒体教育环境。

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不仅要积极接受新事物,学习新事物,更要利用借助新媒体平台,拓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教育,在新媒体新的价值影响下实施有效的指引,在校园形成健康的新媒体教育环境。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