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羞耻心的培养
十九世纪,在沙皇俄国的统治下、处于亡国时期的波兰,在华沙的一所私立学校里,教师正用波兰语讲授波兰的历史。突然,铃响了,学生们立即把波兰文课本收藏起来。政府视察员闯进来,查问刚才的教学内容并要一位小女孩用俄语背诵天主教祈祷文。这是沙皇俄国最恶毒地侮辱波兰儿童的方式。小女孩背诵正确,脸上却毫无表情。视察员又问,“统治我们神圣的俄罗斯的皇帝是哪些?”小女孩依次说出了一长串名字。视察员微笑了,但小女孩的脸变得惨白,显得非常痛苦。视察员离开教室后,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痛哭起来。她对视察员的侮辱感到愤怒,也为自己的回答感到羞耻。这位小女孩就是少年时代的居里夫人。后来,她怀着对祖国和人民一片忠诚,在科学研究上自强不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我国也有类似的例子: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受到了奇耻大辱,他立志要报仇,卧薪尝胆来激励自己的斗志。居里夫人的成功与她少年时的羞耻心是分不开的;勾践之所以卧薪尝胆,也是与他所受的奇耻大辱、国破家亡这种羞耻心分不开的。
羞耻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表现为内在的不安、难过、自责和批判等,是克服消极因素、自觉抵制不良诱因干扰的一种精神力量,是对可耻、卑鄙行为的强有力的抵制。
作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学生羞耻的培养。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 注意培养学生的羞耻心
羞耻心是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表现为害怕别人嘲笑自己、需要别人承认自我人格尊严、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羞耻等。培养学生的羞耻心,要求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观察分析儿童羞耻心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并着意加以培养。羞耻心的产生有一个特点: 如果受到羞辱过多,羞耻心就较弱;自尊心强,羞耻感也强。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羞耻心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当学生做错了事时,要给予大度的宽容;尽量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训斥;不拿其他学生的优点和某一学生的缺陷相比较等等。细心观察学生心理上的微妙变化,十分小心地去触及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把学生的羞耻情绪体验变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进行正面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一些教师往往忽略了儿童的羞耻心,对做错事的学生进行挖苦、斥责,甚至打骂,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磨灭他们的羞耻心。如果学生失去了羞耻心,就会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不以为然,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会表现为无动于衷,甚至会成为不求上进、自暴自弃的人。所以,对“难教”的儿童,重要的一点就是点燃他们的羞耻心的火花。
二、 对学生的羞耻心给予适时、适度的刺激
保护学生的自尊是培养学生羞耻心的一种方法,而适当地反其道而行之,也不失为一种方法。“知耻而后勇”,人为地给学生制造一种羞耻的感觉,使他们“勇”起来。一位高三的女孩青春萌动,把班主任当成自己的白马王子不懈追求。班主任多方工作不见成效,最后只好选择了一个“毒招”-----他对女孩说:“我心中的理想伴侣是一个有理想、有志气、有才华的姑娘,至少得是个大学生。而你终日不思进取,沉湎于感情中,我打心眼里看不起你。”女孩感到莫大的耻辱,从此把这些话当成动力,在毕业前的半年里没和班主任老师说过一句话,而是刻苦学习,奋力拼搏,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某重点大学,也终于体会到了老师当时的良苦用心。这位年轻教师就是了解自己的学生的同时,恰到好处地利用了学生的羞耻心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教育效果。
三、 注意把学生的羞耻心及时升华
韩信甘受胯下之辱而成大器,司马迁身受宫刑而作《史记》。这些仁人志士都没有为一己之利,因受辱而冲冠一怒,而是以大节为重忍辱负重,最终有所作为。所以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善于把儿童的羞耻心引导到对集体、对国家的责任感上来。中华民族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有近百年的屈辱,因为有成千上万仁人志士以民族的兴盛为己任浴血奋斗,中华民族才一洗国耻,成为独立、繁荣的主权国家。当今时代,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民族和国家的国际地位将由子孙后代来主宰。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广大青少年以国家的振兴为己任,发奋图强,做时代新人。
总之,如果我们能恰当地利用儿童的羞耻心,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