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乡村振兴战略中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财政税收相关政策探讨

作者:孙婧来源:《商业观察》日期:2023-03-04人气:871

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乡村振兴战略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结合我国特殊国情,而制定的重大决策部署,尤其是我国财政对农业行业拨款的力度也逐年上升。在国家各项财政税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农业已呈现平稳发展状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各项政策的不断落实和推进,如何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制约我国实现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好地落实我国有关农业财政税收相关政策,并发挥农业财政税收相关政策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将实惠准确地放在农民身上,深入研究和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中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财政税收相关政策,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全面富裕,农村生态化建设以及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简析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转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重要决策。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和体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真正以农业为中心,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缓解当前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发展局面。同时,深入落实绿色生态、持续发展等理念,重点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高效解决当前农村污水处理方式,真正实现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发展局面。

二、乡村振兴战略中有关农业财政税收相关政策应用现状

(一)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和政府虽然在农业发展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逐年递增,并使我国农业发展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但在实际农业税收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农业投入方面的支出依旧是整个投入整体中的一小部分,无法有效保证农业资源合理配置。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落实情况都存在明显差异,而有关农业财政税收相关政策中的支农资金投入有限且存在局限性,缺乏对重点区域的重点扶持,不仅导致我国农业扶持资金的价值优势无法得到高效发挥,还会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持续发展。

(二)税收环保性能不强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国家明确规定了耕地红线,但在实际执行落实过程中,由于税额与耕地占用带来的经济效益之间不存在可比性,这就使得非法占用耕地的现象依旧存在。当前,生态型农村建设进程缓慢,主要是由于我国税收制度的完善进度无法紧跟农村发展实际,其过于强调农业机械化建设,忽视农村环境资源保护方面的税收制度建设,导致税收环保性能不强,就会阻碍农业朝着集约化、现代化方向持续发展,也很难推动生态型农村建设。

(三)税收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农业税收在税种、课税方式等制度建设方面尚有待完善,尤其是直接采用预算外资金的形式进行税务征收,不仅使得农业税收存在不规范性,还会降低政府在农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公信力,从而使得农民群众在农业领域的投入度日益下降。目前我国的税款支出形式具有多样化,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主要使用税收豁免或税率优惠等单一的税收形式,就很难体现出国家财政税收在农业经济发展方向的侧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四)税收区域需要优化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各地区的税收政策和落实实际也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其税收政策优势高于经济落后地区,这不仅会进一步拉大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还会导致经济落后地区的资源引进情况不容乐观,并一直处于恶性循环状态。如对经济落后地区采用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等,都会使其人才吸引力较低,既不利于招商引资拓宽农业经济的融资投资渠道,又会严重阻碍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三、乡村振兴战略中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财政税收相关政策的发展建议

(一)增加财政在农业方面的投入占比

在切实推进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撑和扶持。因此,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就需要政府增加财政在农业方面的占比,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转变和优化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采用的非合理性支出结构,以保证政府财政资金的支出合理性。其次,为贯彻落实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支持政策,政府要以农业税收制度的改革为依托,认清农业经济发展重点,合理划分重点扶持区域,增加在农业产业方面的无偿性投入量,并清晰制定税收内容,以完成税费外资金的科学化管理。最后,我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相对较重,为有效缓解政府在支农投入方面的压力,可适当性开展政策性融资,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合理调配市场中的闲置资金,并将其用于新农村投资建设,从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二)丰富和促进政策性融资投资渠道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优化和完善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相关财政税收政策,国家和政府在开展政策性融资投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社会现状,积极借鉴国外在政策引导下的融资投资经验,科学筛选有用的信息,并将其中国化,从而为我国政策性融资投资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础。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和调节职能,明确国家发展农业经济的决心,在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结合我国农业产业在融资投资方面的实际需求,优化升级农业财政手段,高效扭转当前政策下融资投资渠道相对单一的发展现状,大力开发多种融资投资渠道,如引入社保基金、邮储以及农业发展银行等方式,全面提高农业融资活动的规范性和高效性,保证用于农业投资方面的资金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提供稳定的资金获取渠道。

(三)科学调整和规范财政支农作业

当前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投入资金力度不断加强,但支农项目相对较多,因此为保证专项资金专项使用和高效发挥其价值,政府就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明确已经不具备市场竞争性的支农投入项目和支农产业的主次,从而保证在支农投入过程中能够规范作业,提高支农投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方面,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建设以及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地快速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科技化生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业领域中现代科学技术设备的投入力度,保证现代化机械生产能够真正落实到农业生产,从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如为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减轻农民群众压力,政府既要增加在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确保农业科技发展始终处于时代发展前列,又要积极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保证其能够正确操作现代化的农业设备,以切实发挥机械化生产在农业领域中的价值优势,从而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条件。

另一方面,在全球气候变化明显以及污染严重的大环境背景下,针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结合我国农田占比相对较大的发展局面,要在了解国家绿色可持续、低碳节能等相关理念和政策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新时期农业发展方向,加强对生态农业的投入力度,严格坚守生产红线,全面推进生态型农业。如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严格控制农民饲养、种植业的养殖规模,防止因过度放牧或开垦荒地而造成周边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并积极发展新乡村旅游项目,推动退耕还林、科学养殖、乡村旅游等整个产业链条朝着生态型建设发展,同时带动机械化作业和拉动农业规模化发展,以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发展。

(四)建立健全农业税收制度

针对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政府要建立健全税收制度,针对城乡差异、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如将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经济倾斜偏向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以进一步弥补经济落后地区的投资融资局限性,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政府要用发展性的战略眼光看待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转变传统局限于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全方位、多领域考虑与农业经济发展有关的产业行业,并在税款支出上对其进行必要的政策性倾斜,从而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以激发农业经济活力,调动农民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五)优化调整税款支出政策

为进一步发挥财政税收相关政策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价值优势,就要从以下两方面全面优化调整税款支出政策。第一,规范化管理农业税收,及时废止非必要的税费,同时结合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制定新型税种,既实现税费总数的降低,减轻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又要提高政府财政支出的应用效率,从而增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第二,在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强调生态型、绿色化农村建设,因此,在耕地占用税的改革过程中调整单位税额,加入开荒空地的征收税费占比,并将农业生产类型拓宽到海洋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中,同时使用消费增值税,以完善我国税收政策,为农业转型升级打好基础。

四、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更好地实现农业产业集约化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国家和政府要结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科学调整和优化财政税收相关政策,大力发挥财政税收的引导作用。通过增加财政在农业方面的投入占比,丰富和促进政策性融资投资渠道,从而为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政策支撑。同时,科学调整和规范财政支农作业,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投入力度,并拓宽农业产业范围,严格落实生态型农村建设理念。政府要建立健全农业税收制度,优化调整税款支出政策,既要严格区分财政补贴主次,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地区进行重点帮扶,又要规范管理农业税收,从而全面调动农民主观能动性和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