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以人为本的文学教育路径探析
高校的文学教育是基于新时期文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进行的,是基于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进行的。要想实现高校文学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从学生和教育方法两个路径入手,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性化”的教育方针。唯有此,高校文学教育工作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于此同时对于高校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学生在文学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要知道,对于高校的文学教育和教学工作而言,要想取得质量的提升与水平的飞跃,必然有赖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文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学生文学思维的培养和文学应用水平的升华。学生在整个文学教育工作中处于牢不可破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任何文学教育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日常的高校文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们的感受,务必尊重和照顾学生们的需求,依照学生们的不同特点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和教学。同样的,坚持文学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高校学生为教育的主体,一切工作围绕学生展开,一切成绩的考核都要以是否提升学生的文学水平为依据。文学是更加偏向感性的科目,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育教学方案的时候必须运用更多的感性力量去感召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既能深入领会教育教学的真谛,又可以透过学习文学知识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高校的文学教育教学中,必须把学生的文学喜好与天性差异充分考量起来,并针对个别差异制定更加具体的教学方案和策略。要记得,高校学生对于文学学习的态度和情趣可能是截然不同的,这需要教师更多的努力,更具体的安排,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同时,要把握学生文学个性的差异,针对这些差异作出巧妙的教育教学方法变革,即所谓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相信,世界上绝对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和笨方法。当我们确立了学生在高校文学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后,一定可以收获到学生文学学习能力和应用水平提升的成果。简言之,透过更多的尊重与体谅,借助人性化的教育手段和具体化的教育策略,学生们的文学学习热情和兴趣必然可以被激发、培养出来,而这恰恰是高校文学教育教学的最终诉求。
二、 坚持运用以人为本的文学教育方法,创设人性化的教育环境
前文已经提到,高校的文学教育不同于小学、中学阶段的文学教育,它更加成熟和务实,更加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高校阶段的教育工作,面对的对象大都是即将成人或者已经迈入成人阶段的大学生。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来说更为有的放矢的文学教育和教学,就必须讲究策略和方法,必须借助更优化的环境来进行。也就是说,坚持以人为本的高校文学教育方针,除了要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价值以外,同时还必须考量文学教育方法的革新与教育环境的改善。有了好的文学教育方法,往往可以达到“抽茧剥丝,蜻蜓点水”的功效,可以使得整个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有效率,即所谓的“事半功倍”。同理,有了优质、融洽与和谐的文学教育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可以得到更为轻松的氛围,其效率和质量也必然得以提升。总之,要透过更多人性化措施的实施,来不断创新高校的文学教育方法,不断的改善和加固文学教育的环境,让文学教育真正可以插上梦想的翅膀,越飞越高。
具体的,在平时的高校文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考虑将文学教育与更多的现代化科技手段相结合,提升文学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譬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有效的简化文化教学的步骤,同时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值得尝试。再如,各大高校可以透过设立专门的文学进修和实践的场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学学习环境。再比如,高校可以充分运用学习图书馆的设施和工具,为学生投身文学学习和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性保障。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高校文学教育的开展,以人为本不仅是基本的理念要求,同时也是必须贯穿教育教学工作全程的具体衡量标准。从学生、教育方法和学习环境三个角度透析出的具体行动策略,既是当前高校开展以人为本文学教育的可行性选择,也是着力提升文学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应该引起高校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