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我们决不能片面的理解只要读得多,就有收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的经验,但我们必须知道对自学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来说,不通过严格的朗读训练,是不会达到其义自见的境地的。朗读也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书面文字符号划为有声音的语言,从而受到感染熏陶并领悟积累语言的过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朗读能力的提高,我们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一、明确要求
指导学生朗读时,必须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使学生朗读时,心中有目标。比如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读破词句、不唱读、不顿读、不重复、不结巴,发音清楚响亮……读后再根据提出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评定,然后可换人再读,再评,力求把课文读得符合要求,如指导朗读《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的第七节,教师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表示心情的语句:绷得、担心,不敢、不忍、忍不住,盼望,像刀绞一般,然后指导学生怀着这种心情反复读,只至读出“我”看到战友被烈火重重包围,想到战友处境万分危急,心情非常焦急的语气。总之,只要让学生读书,就要有具体要求,使学生读一遍书,就有一点提高,就有一点收获。
二、 训练到位
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发展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情感,因此训练一定要到位。比如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学生就必须按照要求进行训练,如果读得不符合要求,就要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训练。如采用教师范读的方法,能随时针对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有放矢的进行示范,《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中前后反复出现三个饱含感情,语意明确的句子:“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其含义深刻,教师范读时,对其中关键词“爱,全心爱着”采用重读方式,提示学生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重读能加强感染力。这样教师经常经予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示范朗读,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
三、 技巧指导
要想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要随着年龄的升高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注意指导学生按文章感情发展需要,处理好重音、速度、停顿、语调等,从而把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这样还必须讲究技巧上的指导。如对课文中哪个词该读重音,哪句话该读得激昂等,必须结合课文,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进行想象,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使其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指导学生读:“董存瑞……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高喊:“同志们……”时,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先想想:在面临放炸药包的困难,战斗形势十分紧迫的情况下,董存瑞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从董存瑞在牺牲前所表现出来的从容镇定,坚强刚毅的神态看,你们的心情会怎样?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好象自己就在参战的志愿军行列中,亲眼看到董存瑞为了革命,舍身炸暗堡的高大形象。此时,他们眼里滚动着泪珠,朗读时激昂之情,溢于言表。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不是一教就成的,平时要采用各种方法,经常的练读,才能巩固提高所学到时的朗读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