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课型的选择及应用
诗歌是文学的精灵,是性灵的艺术,诗歌教学一直作为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初中生语文素质、文化底蕴和鉴赏能力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作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和疑点之一,教师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诗歌学习中去,达到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积累”、“拓展”和“涵养性情”的目标,全面提升诗歌教学有效性,是许多语文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诗歌作为例子,对诗歌教学课型的选择以及具体应用作以下分析。
1.朗读指导课型设计
中国是好吟咏的国度,吟诵涵咏是提高诗歌审美能力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法。目前,一些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中,许多教师把诗歌当成文章来教学,忽视了朗读课型的设计,殊不知诗歌是用语言声调来构建意象的,并以语言来表现情感、意境、哲理。因此教师要重视诗歌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课型设计,让学生们在平仄相协、 韵脚相宜的诗歌朗诵中构思出鲜明、生动和逼真的艺术画面,加深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
教师在朗读指导课型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设计出朗读要求,包括标明停顿、语速、语调、节奏、重音之处,达到“读准字音, 读清节奏”的标准,此外,朗读指导课型设计应该更强调以朗诵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尽情地表露诗中的思想感情,更好地展现诗歌的间韵美。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沁园春·雪》为例,教师在对其进行朗读指导课型设计时,一是要划分出词的重音,即词中具有较浓感情的词眼,如“望长城内外”的“望”就需要学生重读,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即上承“ 千里” “ 万里”,下承“长城”、“山舞”等。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设计朗读指导课时,还要创新设计朗读的形式。例如,有的教师就通过多媒体播放课文的FLASH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更科学地择取朗读方法,常常事倍功半。
2.诗歌分析课型设计
对诗歌的分析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也是初中语文诗歌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围绕诗歌的意象美,引导学生去解读、分析诗歌,还要做到精心咬文嚼字,体会作者真正的意旨。
一方面,在诗歌分析课型设计中,教师要善于提炼关键字,并让学生细心揣测,品位炼字。诗歌往往语言凝练而精辟,字字千钧且震人心灵。如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中“风正一帆悬”的“悬”、《十五夜望月》中“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落”、《秋词》中“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引”……古典诗歌最讲究炼字造句,教师要十分注意对这些关键字、词的分析和探究,将诗歌的“眼”拎出来,让学生领悟,才能培养他们诗歌内涵的学习和积累。教师不能把古诗词的分析等同于古文,不宜采用逐字逐句的诗歌翻译法,来进行诗歌分析课型设计,这样会破坏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探索和分析诗歌,就要在课型设计中挖掘诗歌中的意象,渗透诗人的情感。诗歌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任务就是创造意象,它也是诗人“心象”的象征,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八年级下册中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为了强化学生对这首元曲的理解,教师在课型设计时,可用多媒体课件助教学,将诗歌中出现的九个常见的意象展现给同学们,让他们发挥想象力,体会作者选用这些意象的目的和表现出来的彷徨苦闷的心境,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
3.诗歌鉴赏课型设计
初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中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这也是诗歌教学的内在要求,教师在诗歌鉴赏课型设计,要搭建一个好的鉴赏平台,使学生充分掌握诗歌鉴赏的规律,提高诗歌教学效率。
对于那些文采斐然、意象斑斓、情感起伏、韵律和谐的诗歌作品,无论是课外还是课内的,教师都可以设计成诗歌鉴赏课型,其中该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找出赏析的亮点、精心剖析透彻。以现代诗徐志摩《再别康桥》诗歌鉴赏课设计为例,教师可在教学设计中,用多媒体播放徐志摩这首诗的二度创作的现代歌曲《再别康桥》切入鉴赏话题,以视频的形式,让同学们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找出诗中能引起感触的词语、诗句,并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谈感悟和评析,通过这样的课型设计,教师能很好引发学生的诗歌思维,引导他们做一个热情而细心的诗歌鉴赏者,领悟原作品的象征意蕴。
4.结语
综上所述,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初中生语文素质、文化底蕴和鉴赏能力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作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和疑点之一,本文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实例,为教师提供朗读指导、诗歌分析以及诗歌鉴赏三方面课型设计的建议,以更好地提高诗歌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