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经十三篇》动词研究
一、《棋经十三篇》简介
《棋经十三篇》成书于宋朝,全篇虽仅两千余字,但却完整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并对后代的围棋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棋经》最早收录于《忘忧清乐集》,由模拟《孙子兵法》的体例而成,部分篇名与《孙子兵法》相同,作者在自序中曰:“今取胜败之要,分十三篇,有与兵法合者,亦附于中云尔”,故称《棋经十三篇》。
二、动词的语法分类
(一)能愿动词
能愿动词是表示可能性与人的愿望、态度的动词,《棋经》的能愿动词共9个,其使用频率如下表:
能愿动词 |
可 |
得 |
可以 |
宜 |
欲 |
能 |
必 |
宁 |
可得 |
使用频率 |
13 |
9 |
6 |
5 |
4 |
3 |
3 |
1 |
1 |
1、表示可能性与可行性的有:可、得、可以、能、可得、必,如:
(1)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
(2)临局变化,远近纵横,吾不得而知也。
2、表示人的主观态度和愿望的有:欲、宁、宜,如:
(1) 欲强外先攻内,欲实东先击西。
(2) 宁输数子,勿失一先。
(二)基本动词
基本动词主要表示行为、活动、变化、关系等,在动词中占比例最大,可分为普通动词与特殊动词,列举如下。
1、 普通动词
普通动词表示行为、活动、动作、状态等,有运、胜、用、求、侵、凝、思、静、见、成功等。如:
(1)据其极而运四方也。
(2)舍此改作,未之或知。
本文把引语动词归入普通动词:《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2、特殊动词
表示存现、比较、等同、使令等,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表示等同、称谓的有曰、谓、为。如:
(1)局之线道,谓之枰。
(2)皆筹为溢,停路为芇。
②表示比较:如、若、象。如:
(1)夫棋,边不如角,角不如腹。
(2)谓人莫己若者亡。
③表示存现:有、无、在。如:
(1)高者无亢,卑者无怯。
(2)高者在腹,下者在边。
④表示使令:使。如:
投棋勿逼,逼则使彼实而我虚。
三、动词作句子成分
(一)动词作谓语
动词作句子谓语的情况最为常见,如:
(1)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
(2)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也。
(二)动词作主语
1、单个动词作主语,如:
(1)凡棋有益之而损者,有损之而益者。
(2)胜不言,败不语。
2、含有动词的短语作主语,如:
(1)推之于棋,胜败可得而先验。(联合)
(2)粘子勿前,弃子思后。(动宾)
(三)动词作宾语
1、单个动词充当宾语,如:
(1)有先而后,有后而先。
(2)彼众我寡,先谋其生。
2、含有动词的短语作宾语,如:
(1)宁输数子,勿失一先。(偏正)
(2)是故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 (偏正)
(四)动词作定语
1、单个动词作定语,如:
(1)博弈之道,贵乎谨严。
(2)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也。
2、含有动词的短语作定语,如:
(1)误人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动宾)
(2)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绝之意也。(中补)
(五)动词作状语
作状语的动词多为能愿动词,但也有一般动词充当状语的情况:
1、能愿动词作状语,如:
(1)有宜左投者,有宜右投者。
(2)近不必比,远不必乖。
2、一般动词(词组)作状语,如:
(1)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也。 (动宾)
(2)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也。 (偏正)
四、《棋经》中的特殊动词结构
(一)连动式
《棋经》的连动式分为动词(短语)直接构成的连动结构和包含连词的连动结构。
1、 动词(短语)直接构成的连动结构,这类结构的数量较少。如:两生勿断,皆活勿连。
2、 包含连词的连动结构
①含“而”的连动结构,如:
(1)推之于棋,胜败可得而先验。
(2)择地而侵,无碍而进
②含“以”的连动结构,如:
(1)或用手以影其势,或发言以泄其机。
(2)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
③含“则”的连动结构,如:
(1)举无思虑,动则变诈。
(2)弈不欲数,数则怠,怠则不精。
④含多个连词的连动结构,如:
(1)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势,与其无事而强行,不若因之而自补。
(2)投棋勿逼,逼则使彼实而我虚。
(二)兼语结构
兼语结构是由前一动宾结构的宾语充当后主谓结构的主语的结构。《棋经》中可分为以下两种类:
1、使令式
《棋经》中的使令式兼语结构的第一个动词都是使令动词“使”,如
(1)语默有常,使敌难量。
(2)投棋勿逼,逼则使彼实而我虚。
2、“以”字式
仅一例:棋者,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敌。
(三)双宾结构
《棋经》中的双宾结构较少:局之线道,谓之枰。线道之间,谓之罫。
通过对《棋经》中的动词进行分析可得出,《棋经》中的动词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具备了较完整的语法功能,能够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作为围棋著作,书中不少的动词同时也是围棋术语,例如冲、斡、绰、约、飞、关、札等丰富了汉语词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