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逃离这个时代背景而独自存在,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显得越来越重大。
一、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概念界定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高扬科学精神,运用科学的理论和规范去揭示、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规律,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1]
二、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对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挑战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在文化开放、思想多元的背景下,面对青年人,必须结合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热点,从细微处入手,以点带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同时,多接地气,在内容上要不断创新。
一提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灌输”。灌输理论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但是长期以来,灌输在实际运用中却变成了不顾受教育者思想实际、心理感受的说教和单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则变成了宣讲罗列和死记硬背,才招致了受教育者的诟病。
2、对教育者素质的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文化哲学、价值取向交织在一起,思想政治教育者除了要掌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还应具备各种专业知识。随着政治环境日益宽松、社会文化日趋开放、价值取向日益多样,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任务越来越重大,这些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对策
1、丰富教育内容
第一,突出主旋律教育。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给社会思潮和人们的思想造成了重大影响,尤其是社会对不同心态、不同价值取向的包容性越来越强。但是,这绝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建设就没有了主流价值观。相反,在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较量的转型期,我们必须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主旋律教育。
第二,培养全球化意识。全球化意识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承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共同价值判断,承认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人类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以人类的共同利益为价值取向,在人与世界的各个关系领域坚持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努力谋求民族国家与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2]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全球化意识,与倡导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矛盾。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秉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引导受教育者突破狭隘的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更多地从人类共同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第三,加强法制教育。当代社会是法制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应该强调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为了使法制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必须对干部和青少年进行重点教育。干部处在我国各项事业的管理位置上,干部知法并且严格执法,才能保证法制建设的顺利展开。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对他们进行法制观教育,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2、创新教育方法
第一,注重渗透式教育。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大开阔了人的视野,也使人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强迫灌输式的教育容易让人产生逆反和抵抗心理,形成意识障碍。渗透式的教育更加温和,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增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能在不知不觉中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受教育者的意识中。
第二,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在当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已然成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对于青年人和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会事半功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强调利用网络这种技术手段和平台,又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直面网络热点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理论武器来帮助受教育者客观、冷静、全面地分析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理论的威力。
第三,学习国外经验,拓展教育思路。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是某一国独有,也并非是只存在于社会主义国家中。社会主义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可以大胆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比如注重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注重借助大众传播媒介进行道德教育等。
3、优化教育环境
所谓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充分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并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手段,充分发挥其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3]现阶段,应该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点放在引导社会舆论,尤其是引导网络舆论,抵制利用丑恶现象进行哗众取宠的行为,释放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