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眼睛”
写作文,大家可能都不太注意作文的题目。一般除了命题作文自己没有选择空间之外,别的作文都需要自己起个题目。在很多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大家还是不太注意文章的题目,那是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作文题目的重要性。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题目。所谓题目,按《现代汉语词典》,是“概括诗文或讲演内容的词句”,是对所要写的文章的内容的一个高度浓缩。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说的是,文章的题目就如同人的额头、眼睛那么显要、重要。好的、新奇的、有创意的题目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吸引读者的作用。在我看来,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这文章的眼睛。
一、“眼睛”能传意
通常我们在看书时,总会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题目的文章进行阅读。作文题目的作用,显而易见的是它的“传意作用”。从一篇文章的题目,我们首先可以得到关于本篇文章的内容概况,思想倾向以及它所要解决的问题等,甚至有些时候作文的问题也一目了然了。许多文章在记叙一件事情或者是状物的时候,通常会在题目上直接体现出来。如《燕子》这篇课文,作者用优美简练的文字,鲜艳明快的色彩,为我们描绘出春天初到时的燕子。题目不造作,不虚饰,直接以内容为本。还比如《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它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一个简单的题目就概括了全文。
二、“眼睛”能映涵
心理学中有个说法就是,一个人所得到的外界信息,有百分之九十是从眼睛这个器官得到的,还有一种说法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想而知“目”的重要性。那么在作文中,“目”又怎样讲呢,题目应该能成为这篇文章的眼睛,它要首先包涵90%以上的文章信息,给人们一个下意识的提醒,文章就是关于这个题目的。就如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第一朵杏花》,课题为什么用第一朵杏花做题目。全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展开叙述,贯穿全文,事情起于第一朵杏花,又终于第一朵杏花。“第一”是一个精确的数字,没有精确的观察是难以发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这恰好与竺可桢精确观察、一丝不苟的严谨科学态度相一致。课题“第一朵杏花”,预示的就是竺可桢的这种精神。这就是题目的作用,教学时,也是紧紧围绕这“第一朵杏花”展开教学,让学生感悟竺可桢身上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再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有一篇课文《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滚滚黄河,波浪滔天,一位艄公凭着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驾着羊皮筏子在惊涛骇浪中穿行。作者以黄河为背景,刻画了艄公勇敢、智慧、镇静和机敏的形象,充满着无限的敬意和赞美。黄河的主人是勇敢的,在汹涌的激流里破浪前进;黄河的主人是智慧的,他专心致志地撑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黄河的主人是镇静的,一个大浪打来,他大胆破浪,站在小小的羊皮筏子上,粗中有细,化险为夷。正是有了这份从容与大气,才有了“黄河的主人”的赞誉。而课文的题目,恰是文章内容高度的概括与内涵的体现。
三、“眼睛”能交流
文章的题目要和读者进行“交流”,这扇窗户要能够将阳光射入读者的心里,也要让读者感到眼前一亮,所以,作文题目的第三个功能我认为是“交流功能”。 比如四年级下册的《“番茄太阳”》一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盲童明明虽然生下来就看不见美好的世界,可是她活泼爱笑,有着一颗纯真善良的童心,懂得关爱他人,“我”在与她的相处中,被她清脆的笑声感染了,被她美好的“爱心”感动了,让“我”感到温暖。如何解读这篇课文呢?就从课文的题目入手,弄清“番茄太阳”的含义,在课堂上始终围绕着课题“番茄太阳”来设计教学,主要分为四大版块:第一,体会“我”的心情变化,感悟在明明的影响下,“我”的心情由灰暗到温暖的过程;第二,品读5~14小节,体悟明明的漂亮、聪明、好问、乐观、坚强;第三,研读课文末三段,升华体验明明回报、感恩的心;第四,联系生活,理解“番茄太阳”的真正含义。在老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番茄太阳’指的什么”的引领下,学生走进了文本,也走进了卫宣利的心,更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自己的人生体验也得到了提升。层层深入,由感悟笑容到感悟笑中纯真、笑中乐观、笑中温暖,以致感悟课文主旨,懂得做人要有爱心,要善良,要乐观,帮助学生留下人生的启迪,留下乐观生活的信念。一个短小的题目,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快乐,感悟到了爱是相互的,爱是会传递的。
题好一半文,作文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写作的出发点,是立意的精华部分,它的成功定位,会指导作文写作的顺利进行,一个美丽漂亮的题目也会给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写好一篇作文,给自己的文章确定一个合适的题目,这不仅是中学生大学生写作时要注意的,对于我们的小学生来说,也同样是重要的。写好文章,从取好题目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