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中“兴趣培养优先原则”的研究
一名成功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方法必须灵活多样,多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激发学生的外语的热情,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动力,从而达到学好英语的目标。
强化课堂良好氛围,打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不高,但充满“原始智慧”,即爱说爱动,自控力不强。如果忽视学生们的这一特点,只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机械地讲解,填鸭式地让学生接受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的语法、词汇,他们自然不感兴趣,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了。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机。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这样一门外语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大专生大都英语底子差,不喜欢主动回答问题,甚至听不懂,造成了课堂气氛沉闷。解决这个“拦路虎”迫在眉睫。为了提高大家的听力和口语等英语技能,我的做法是要求学生作“Speech”。这样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第一学期开始,我通常全英文的方式授课,但课后学生反映接受有困难。通过和班长、学习委员的交流,我对学生们的英语弱点有了宏观的了解。我随即调整了讲课方式:说一段英语,然后边引导边解释,中英各半,逐步增加英语。时间一长,学生们逐渐习惯了英语语境。
在讲解练习时,我利用肢体语言和笑话把习题中的错误问题表现出来,使学生们对错在哪有所理解。我认为,学语言即是学文化,讲与课文相关的西方国家的风俗习语,增加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增加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适当地加入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表达方式,引来学生们共鸣的同时,也提高了兴趣。
充分研究教材,科学备课,从教学环节创设兴趣空间。
作为高校英语教师,我们通常对教学材料的安排都是由易到难,逐渐推进,同时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接受程度,使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是保持学生的兴趣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力为学生创设新颖而又可信的情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此过渡到教材所展现的情景,同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让所呈现的情景直观有趣。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多媒体在语言教学中绝对是不可缺少的,比如授课时,使用多媒体上课,教师可用生动的情景、富有魅力的语言加上媒体效果的背景,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发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强化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记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此外,根据艾宾浩斯记忆理论,人的记忆是有一定时间规律的,如果不及时巩固,反复记忆学过的知识还是会很快遗忘。所以我们要根据记忆规律引导学生不仅在课上更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如第二课堂、英语社团),抓紧时间反复操练,巩固所学的英语知识。
注重“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以往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事实上,学生是极具可塑性的的成长体。我们的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主动发展机制,使之逐渐成熟。“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认同的教学方法。母语之外的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是 “我们教些什么”,而应更强调“学生能干什么,同时我们能帮些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是最佳的动机。学生语言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与学习兴趣有多少。很难想象一个对英语“深恶痛绝”的学生如何学好英语。所以,作为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并永葆这种兴趣,使之成为学习的动力,这样英语学习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英语教师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着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使英语教学不再是“选择题教学”,重新回到语言技能教学的正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