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效教学 焕发课堂活力
有效教学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如何以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广大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一) 目标主体化
传统教学中教师设计好整个教学过程,预定好教学结果,虽然确立教学目标时也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传到授业解惑”,并且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清楚本节课的学习要了解什么、掌握什么,如果没有了目的性,哪怕过程再精彩,效率也不会高。如教学《沉香救母》时,教师先预设好教学目标:能准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就…”的句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救母不怕困难的精神。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并细化,先让学生了解每个目标的具体要求,根据目标的要求查补漏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过程主体化
过程主体化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习内容的过程,既要凸显教师的主导性,还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索中主动学习,不再程式化的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如教学《第一朵杏花》时,预定的学习目标中有“准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细化目标,通过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达成目标,如可以采用默读、自由读方式熟悉课文,读的过程中画出生字词,并借助查字典或者与身边同学交流或向教师请教等方式读准字音;教师再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同桌纠错方式再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的达成目标,而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选择切合自身的方式去读课文,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加强,从而朗读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从而提高效果。
二、结合生活实际,拓宽课堂教学内容
(一) 开发课程资源
现行的语文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紧密,如教学《冰花》、《大海睡了》时,学生比较熟悉文中的事物,教材中又有形象的插图,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如教学《蒲公英》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各种植物种子,弄清楚这些种子都是靠什么传播的,这样结合生活中多样的资源,能大大拓展语文课程教学资源,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好语文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语文活动
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是不行的,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宽语文教学内容。首先开展趣味化的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成语接龙等,这些活动能面向全体学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其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语文教师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观看电影、生产实践等,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观看魅力的自然风光,亲历生活,既能开阔视野,又能陶冶情操,还能积累写作素材,达到这样的效果,课堂教学是很难做到的。
三、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一) 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不是教学的权威,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从灌输者、权威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如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时,面对“天大的不幸”桑兰能微笑着承受,对此学生较难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们该怎样面对?等话题进行交流,学生交流后再与桑兰进行对比,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到桑兰面对不幸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种感悟是学生讨论后获得的,不是教师灌输的,影响会比较深刻。
(二) 鼓励学生质疑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要做的工作就是听、记,不懂的地方也不主动问,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兴趣削弱。如果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必会增加学习兴趣。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自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四、创设适宜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 用多媒体再现情境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入情境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三亚落日》时,不仅要让学生感受三亚落日的美,还要让学生通过三亚落日的美感受到祖国河山的美。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提到的美丽图片,在学生的惊叹声中播放三亚落日的视频,引导学生直观的感受三亚落日的美。让学生沉浸在美景中时,教师趁机问:看到如此瑰丽的三亚落日,你有什么感受?三亚落日是祖国大好河山的一部分,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这样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由三亚落日之美升华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用音乐渲染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能采用音乐创设情境,必会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教学《孔子游春》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古典的古筝乐,引导学生在优雅的古筝乐中感受我国古代文化。教学《二泉映月》时,只靠朗读与教师讲解,学生难以理解文中“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蕴含的情感,也难以理解教学《游子吟》时,可以给学生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随着如痴如醉的音乐感悟诗中的精神,很容易感动学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总之,新课改下,学生的发展是首要问题,小学语文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改,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发展与兴趣结合起来,从而焕发课堂活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