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在教育改革浪潮势不可挡的今天,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并没有解决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心中的困惑,相反,更大的教师对新理念下的教学工作更加无所适从。其实,素质教育理念的方向并没有错,关键是如何实施具体的素质教育?如何才能向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确实值得广大的教育者深思。下面浅谈一下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转变教师观念,关爱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了千篇一律的教师讲,学生听;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预习提示、自读提示,大量的注释,再加上教师的“参考答案”的教学模式。由此,掉进了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乏味的教学效果低下的恶性循坏的泥潭。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应该根据具体课文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电教式、游戏式、操作式等等。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吹泡泡》时,可先指导学生分组做好“吹泡泡”的准备工作,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按课文内容尝试着怎样制作泡泡液?怎样吹?如此一来,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体验到吹泡泡的乐趣,体会到作者写作过程的具体,有利于教会学生如何才能把事情写得具体、有条理。仅靠老师的一只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来完成一次又一次枯燥而乏味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为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要摒弃以往教学中的一言堂或满堂灌,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多发问和发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实践”的思想,注意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以保护他们的自我表现的欲望和需要,如教学《吹泡泡》后谈想象,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在此我们不必苛求想象的统一性,让学生在合理的翅膀下尽情想好了。
其次,要把微笑、鼓励、活泼的风格、适度的幽默带进课堂,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自信中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主动翱翔于知识的海洋,去吸取知识的营养,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再者,要用真爱去关心学生。学生的确存在“好”于“差”的差异,教师要因材施教,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倍的关爱和呵护。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教师要弯下高贵的腰去跟他们交朋友,让他们接受自己,从而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教师不要对“差学生”一味的漫骂和批评,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正如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幽默风趣的谈吐,得体大方的着装,亲切热枕的态度,这样的老师会让他们感到温暖、舒服、轻松,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理解语言,积累材料,形成语文素质。
假如学生读音不准、说话颠三倒四、病句频频出现、错字别字满天飞,那么人们就会问,语文老师都干什么去了?语文知识就是表情达意的科学,就是理解语言文字的科学。我们都知道,在初中及其以前,老师对听写默写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假如对高年级一点的学生也搞点所谓积累训练,有些老师则认为大可不必如此,须知道,我们大人尚有惰性,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些心理生理发展不全,自制力不强的孩子,假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语言的积累,那么我认为这是有悖于职业道德的,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设想一下,假如,我们的学生的积累达到新教纲所规定的要求,有的甚至超过,同时名言警句烂熟于心,这样的学生语文素质还会差吗?正如苏轼所说过的那样:“腹中有诗书气自华”,这正是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所追求的境界,因此,语文素质教育更应该强化对学生语言的积累。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在帮助学生获取优异的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应该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有健康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乐于学习。素质教育为的是让学生得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此,素质教育对教师,特别是对中小学阶段的教师及其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愿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