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院校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面对的群体是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年一代。如何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真正实现艺术教育的人文价值是刻不容缓的现实课题。大学音乐鉴赏课程应遵循音乐鉴赏心理过程的客观规律,以体验为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历史研究和文化拓展的方法体现思辨性,并以实践为依托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实现其审美价值。
本文就如何提高大学生音乐审美修养进行了探讨。
音乐审美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大学生艺术修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通过音乐审美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品质;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提高整体素养;启迪智慧,开拓多向思维;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艺术产生于人类文明的蒙昧时期,是先于语言文字的一种生活实践行为。人类在还不会说话时就已经会歌唱,在还没有文字时就已经会画画。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已历经了数千年,人们通过艺术创作来交流情感、凝聚意志、张扬精神和力量。音乐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会感受音乐,充分感受音乐的美,有助于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对美的尺度的准确把握。在一定意义上人的全面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全面体会艺术之美的过程,体会生活之幸的过程。
二、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当代中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容客观。很多人会哼着流行曲调,却说不出个所以然。他们所喜欢的,无外乎有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再或者那些音乐唱中他们内心的小情感。这些是欣赏音乐最肤浅的东西。每一首音乐都有其传达的信息,但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感悟到。正如现在高校虽有“音乐鉴赏”课,仍会有很多同学睁着茫然的大眼睛问音乐老师,我喜欢听这首音乐,但它在说什么?鉴于此,分以下几点来进行学习:
首先,接触音乐理论知识。音乐鉴赏的起始阶段,可从大众普及型的读物入手,增加相关文化积累。如一些知名人物所著的音乐笔记,以此走近音乐,从他们那里感受音乐的人文关怀。另外,还可充分利用大学里丰富的学术资源及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拓展音乐文化视野。如聆听各种音乐文化讲座,欣赏音乐作品高水准的现场演绎;观看《聂耳》、《莫扎特》等音乐家的传记电影;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师生共建网络互动平台等。这些都是帮助同学们走近、认识音乐的绝好方法,培养兴趣,之后更能投入热情。
其次,掌握音乐常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欣赏一部作品,如果连其最基本的要素都不知道何谈鉴赏。这就要求同学们要积累各类音乐常识。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比如熟练识谱;不同时期不同的音乐特点;分清音阶和调式;主题和旋律;各类唱法等。比如美声唱法听起来圆润、宽厚、丰满;民族唱法听起来纤细、高亢、秀丽;通俗唱法听起来质朴、真切、自然等等。
再次,扩大视野,体验生活。同样的歌曲不同的人演绎出不同的感觉,这就是他们的经历不同,体验不同。所谓的二次创作就是通过他们自身表现出来。比如儿歌适合儿童唱,若换成其他人, 哪怕歌坛泰斗也唱不出那种童真童趣的感觉。也像大家熟悉了某个人的唱法,即使只听声音我们也能分辨出来,道理一样。学习音乐鉴赏,就是自身也要多培养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老师的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现在的学校和课堂,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以及诸如德育和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知识传授,多少年来都沿袭着一种“填鸭式”的授课方式,许多时候也直接造了学生的一种逆反心理甚至厌学情绪。由此看来,这样一种非自觉性的逐步内化而深化的过程必定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过程,有时甚至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对于个人修养的塑造和养成是事倍功半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努力遴选经典:即一方面从听觉角度,选择那些经历史沉淀而日久弥香的作品,另一方面从情感角度,选择情趣高雅、积极向上的音乐供学生体验和感悟。艺术不同于政治,要进行启发培养式教学。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近音乐艺术,也能更好的促进师生关系,营造活泼轻松的教学氛围。
结语:
加强我国高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是我们必须重视且切实投入的一个“工程建设”,对加强国民素质,国家的综合国力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优美的音乐是人类大脑中最美好崇尚感情信息的释放,它具有伟大的精神力量,反映出人类生命的希望,能够启迪和激励人们在任何情况下去追求光明和真理的信念和决心。学习音乐鉴赏,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引导和助航的作用。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直抵人们的心灵,我们会为之震撼并受到鼓舞,并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我们的精神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中得到升华 。因此,学习音乐鉴赏,让心灵在艺术的殿堂中徜徉,让思想在平凡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