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母语危机下活化大学语文教学初探——以影视类高职院校为例

作者:沈丽妍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3-15人气:684

《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作为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通过母语媒介担当传播母语、传承民族文化、塑造民族性格、张扬民族精神的重任。目前,高职高专的学生文学功底相对比较薄弱且大多为90后,他们思维活跃,更具自主意识。由于网络等现代媒体的普及,他们比以往的学生接触到的世界更为广阔,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很难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根据他们的学习期待选择适合他们的授课方式已成为当下大学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

大学语文由于受课时限制,课本有限的内容在较大程度上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而生活是不断地变化的,如何让语文走近生活,使生活走进语文,成了活化当下大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路径。针对教学中的困境,我们采取了以下教学尝试:

一、根据学生实际,有效地重组、活化教材

当前,大学语文教材水平不一,但都具有相同的特点:与高中阶段使用的应试教育教材大体一致,所选文本大都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偏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忽视学生使用文字的能力。而高职院校尤其是影视类院校的学生,他们的文学功底相对较弱,理解文意、鉴赏文学的水平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用培养一般本科院校的目标去培养的话,只能造成“教学相悖”的局面,学生只能处于被学习的地位,大学语文的课堂将是“死水一潭”。

大学语文有别于中学语文教学,其最大的灵活性在于没有了应试教育的框架限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材进行有效的重组和活化。影视艺术专业的学生,他们对影视作品的欣赏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我们不妨先选择一些经典的影视文学作品注入课堂,让学生先在文字中感受原著的精美,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同时,将改编后的影视作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两种不同的文本进行比较、鉴赏。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上,训练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在学生愿意接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领悟人生哲理和职业道德,实现人文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并重兼顾。新闻专业的教材可以通过适时引入时政要闻,增加新闻类文体的比重,让学生进行新闻评论,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获得和编辑信息的能力。

二、巧用网络流行语,扩充教学内容,引入语文教学的活水,规范语言运用

网络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熟悉程度远远高于大学语文教师。巧妙地引入网络流行语,可谓适时引入了语文教学的活水。网络流行语是当前网络上流行较广的、网民约定俗成的一种语文形式,具有能够迅速在人群尤其是网络人群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能力,其意思的表达可以通过符号(表情符号和数学符号)、数字(表意数字和谐音数字)、字母缩略、汉字新词等四种构成形式。网络流行语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它所派生出来的汉语新词的类型主要有表情符号、表意数字、缩略、谐音等四种。网络语言有的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而有的却如流星一般华丽一刹便悄无声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妨据此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规范使用母语。

90后的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熟知程度远远大于规范的汉语。面对网络语言的盛行,我们不能“一刀切”,一概否定。教师不妨将其视为生活的合理存在,适当地引入,将其作为活水注入我们本沉寂的语文世界里。当前网络语言存在一定的失范现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部分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及构成,以及他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采用讨论或辩论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流行语由于受其生存的虚拟空间的限制,带有不可忽视的变异性以及用语方式的随意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会对他们学习正规的传统语文带来极大的冲击,影响他们对母语的正确掌握,对语句结构的恰当运用,从而使学生更清楚地分辨网络流行语的利弊,认同并自觉地加入到学习规范汉字和规范使用汉字的行列。

三、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生活与语文的有机融合

1、抛弃中学每篇必讲的模式,将教学内容分为必修部分与选修两部分。必修部分选取一些贴近生活的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作品来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步入奇妙的文学殿堂。选修部分则可以通过小论文、作业、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利用校园的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来完成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要求,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2、运用模拟教学法,强化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学语文知识学得很好,但实际运用能力差。针对这种情况,不妨采用模拟教学法。让学生假设自己是社会工作中的某一角色,去体验感受这一角色所必须承担的社会工作任务。如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摄制小品的形式,让学生在编、导、排、演的过程里感受生活中的真实存在,更真切地领悟这一角色所应具备的素质。

3、巧入影视艺术,活化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影视艺术不仅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难点,增加课堂的容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为大学生的口语注入“活水”。影视艺术利用自身优势,把电、光、声、形有机结合,将教学内容在动和静、虚和实、局部和整体、外表和内质之间进行转化,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充分显示出来,有利于多角度地突出事物的特征,降低学生提取意象的难度。在教授一些文学性比较强的文本时适当引进影视作品,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相关信息注入课堂,加大教学容量,开拓学生的视野,补充教材中无法传递的空白。教材中的小说、戏剧多为经典名篇,从中选取所需要的片段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赏,然后隐去声音,让学生分角色配音,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又能提高口语交际素养。

4、开拓系列选修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开拓相关的更为细化的公共选修课,可以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同需求。比如诗词鉴赏课、写作课、演讲课、经典阅读课、网络语言探究课、新闻时评课等,以弥补大学语文课时少的遗憾。这样细化了的选修课往往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

四、围绕教学目标,改革考试制度

考试是对人的知识、智力、能力和个性品德的全面测定。目前广泛流行的标准化试卷考核,仅以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很难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的。这种流行的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往往出现考前一次课学生齐聚教室、“洗耳恭听”的虚假繁荣局面,学生变成了只为考试而来的执着的“功利者”,老师则成了划纲的“宣读者”。

高职《大学语文》应围绕教学目标来设定考试目的及内容,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树立信心。其次,在考试内容上,变知识为主为能力考核为主,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理论与实践考核结合,不仅要全面考核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功水平,还要检测其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人文素养水平。最后,在考试形式上,可采取开闭卷结合的方式、口笔试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论文设计与答辩结合的方式等,力求全面公正地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大学语文是一门社会科学,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抛开社会生活谈语文教学无异于闭门造车。离开了社会生活,语文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打开语文教学课堂的大门,让生活走近语文,语文走进生活,方可为大学语文课堂找到“源头”,引入“活水”。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