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干预机制的研究初探

作者:蒋萃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3-09人气:1475

一、贫困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

1、自卑和自尊并存

首先是自卑。贫困生的家境一般都比较贫寒,多年以来,他们在其它同学之间,或多或少的产生了一种自卑感。尤其是在生活方面,总觉得其他同学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像是矮人一等。这种自卑感同时带来了一种自我封闭,尤其怕别人提及此事。有时候很想参加一些勤工俭学的活动,但是又害怕因此暴露自己贫困生的身份,于是长期生活在这种纠结之中。其次是自尊。贫困生的自尊心要比一般大学生强很多。他们无力对自己的家境做什么,于是便通过刻苦学习和优异的成绩来证明自己。或者说他们将全部的砝码都压在了学习身上,较少的与外界接触,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一旦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有可能走向自卑的一面,所以形成了这种的自卑和自尊共存的双重性格。

2、焦虑和抑郁

在求学过程中,贫困生基本上都会遇到生活的困难和学费的困扰,这样他们长期的处于一种不安全的状态,特别是需要交纳一些费用的时候,他们会变得格外的焦虑。有的贫困生为了做更多的兼职,不惜在学校外面四处奔波,也经常会遇到一些挫折,这就加重了他们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多数贫困生家中都有一位长期患病的亲属,这也是导致他们家庭贫困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虽然身在校园中,但是常常要挂念家人的安危和家庭拮据的生活,总是想毕业后找工作挣钱,好让家里的生活尽快的好转起来,但是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很多收益,多种情况综合在一起,造成了他们抑郁和焦虑的特点。

3、人际关系敏感

因为自卑的原因,多数贫困生在校园生活中并不是十分活跃,往往都是沉默寡言和较为孤僻。一般不会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也很少向别人敞开心扉,有的极端者甚至始终保持独来独往的姿态,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性格和心理的扭曲。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也想要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也渴望着和老师与同学的交往,但是始终不能摆正自己的心态,总是患得患失,使自己游离于集体之外。而当其它教师和同学向他们表现出关心的时候,他们又会变得十分敏感,生怕别人会触碰到自己自尊,内心十分的脆弱。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主要措施

1、帮助贫困生树立健全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正确认识自我对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自我意识健全的人能正确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协调一致,能积极自我肯定,与外界保持协调一致,有积极的目标意识和内省意识。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培养贫困生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的能力,引导贫困生确立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不要把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与对自己的整体评价等同起来。人无完人,但每个人也绝不会一无是处,关键是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不能因为经济条件差,便抹杀了自己的优势而自怨自艾,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做到不卑不亢。

2、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贫穷虽不光荣,但如果当前的贫穷不是自己的过失造成的,那么这种贫穷也不是耻辱。贫穷是暂时的,是需要改变的一种境遇,不必自惭形秽。贫穷对贫困生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大文豪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许多名人大家都经历过贫困的磨难,但贫困只能激发他们的斗志,成为他们刻苦拼搏的动力。古人云:“有钱难买少时穷”。“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道理也在这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最出色的成绩往往是在困境中做出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正视暂时的经济困难,不怕挫折,锁定奋斗目标,辛勤汗水必定能开拓出成功之路。同时,人的心理行为是人格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格具有稳定性,也具有可塑性,健康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源泉,可通过教育加以培养。面对知识经济社会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应具有开放的头脑、宽广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平衡的身心和超前的意识,具有健康、自主、创造、和谐的人格特征与素养。在贫困生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内外不良因素的相互作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贫困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甚至导致人格发展缺陷或人格障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重视贫困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也要使贫困生的个性倾向和各种心理特征得到健康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协调、健全和完整的心理结构。帮助贫困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人格现状,指出其人格发展中的缺陷,指导人格塑造的方法,推动他们人格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3、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高等院校要切实按照教育部2001年印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要求,建立健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应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队伍。学校除了在面上要加大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外,针对贫困学生,应在两个方面把工作做得更仔细一些。一是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辅导技能的培训,使他们掌握观察、识别贫困生以及如何对贫困生进行心理调节、指导的工作方式、方法,特别是贫困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和技巧。二是对贫困生特别是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教会他们掌握自我接纳、自我排解、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如何克服和战胜困难,做生活和事业的强者。

4、完善勤工助学,提高贫困生自助能力

现在许多高等院校对贫困生都采取传统的资助方法,从生活费、学费上资助,减轻经济方面的压力,但上述各种手段容易使许多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产生依赖心理。而勤工助学与其他资助方式最不同的一点就是“参与式”,学生不再消极被动的等待捐助,而是靠自己的劳动来自救。勤工助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减轻学习和生活负担,还可以克服大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大学生自主、自强意识。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大学生们不断变换着自己的角色,在与不同的人和事频繁接触的同时,学会了应付多种多样复杂局面,增加了对社会和人的了解。最关键的一点是,通过勤工助学,贫困生从观念上摆脱了等待救助,学会了平等、积极、主动。

综上所述,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群体,这就需要予以独特的关注。他们能够克服重重困难考入大学,本身就说明他们是十分出色的,也是有着较强的综合能力的,进入大学之后,他们也不甘人后,有信心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而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在这一个关键时刻,递给这些同学一根拐杖,扶持他们一把,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当前自己所处于的现状,避免或者很快的摆脱他们内心的阴影。尤其是心理教师,也应当将贫困生作为自己关注和辅导的重点,积极的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坚定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取向,使贫困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一样,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