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体育意识培养的哲学解析

作者:王宝军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2-17人气:798

一、体育意识在体育实践活动中的体现

人与外部体育世界的接触不只是感觉,还包括意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人与体育也可以看成是由需要、理性、行动三个层次构成的。综合来看,人与体育及其主客观世界的构成和活动是一个由外向内,又由内向外运动的过程,是从客观到主观,又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体育意识主要由内在体育需要、对体育态度状态和体育素养构成。体育素养的构成,包括了对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认识水平和掌握,以及对体育的接受和吸收能力。体育素养与人们反映体育的深度和广度呈正比例关系。

过去我们将认识的能动性等同于意识的能动性,认为有了体育认识就有体育实践,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这其中有一个中间环节,这个中间环节就是意识的设计活动。我们可以说体育实践来源于体育认识,但体育认识并不能直接指导体育实践也就是说。在体育认识结束后会发生“能动的”飞跃的话,这飞跃首先是发生在体育认识过程与体育意识的设计过程之间,然后是发生在体育意识的创造过程与体育实际行动过程之间,从认识到实践不能直接飞跃。由此,我们可以将人的体育活动过程细分为三个阶段,即认识体育、设计体育和实际体育行动。

二、体育意识的特性

体育意识是人们针对体育中的某一现象,它具有主体人与客体体育的对应关系。主体是个人时,就形成个体体育意识;主体是群体时,就形成群体体育意识。客体体育处于不同方式时,反映出不同的体育意识,比如科技体育意识、竞技体育意识、群众体育意识等;体育意识是客观体育现象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体育现象是体育意识形成的源泉。人是自然性、意识性、社会性的统一体,也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反映。人的体育意识就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不是先天的,它是通过长期的社会生活,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和相互作用,通过社会环境持续不断的影响,通过大量的体育实践活动而逐步形成的。体育意识一经形成,就会作用于人们的体育活动,并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增强;从系统论角度看,体育意识就是一个态度控制系统,对体育的各种态度状况形成有机联系,同时又与系统之间紧密相连,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它们彼此联系、彼此影响,从一种态度可以推知另一种态度;体育意识的能动性的表现实际是一种体育心理过程,它能够调节和升华人对体育的情感和意志品质,能够左右人们的体育实践,或消约或增强,或限制或推动,并能够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对自己和活动提出要求;事物是发展的、进步的,体育意识亦是如此。

三、体育意识的培养

体育意识活动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想了解学生的体育意识,只有通过学生的言语、表情和外显的体育行为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在实际判别时,对体育的需要是前提,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基本评价是基础。同时,还应具备对体育积极的正向体验意向,如果仅仅处在对体育一定的认识水平,而没有思想情感上接应它、吸收它,在意向上为之努力,那么,这仅仅是孤立的认识,无法形成体育意识。只有同时具有对体育需要、认识、情感体验和体育行为,才能称得上有真正意义的体育意识。

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过程中,尽管学生的个体境况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在不同发展层次上形成体育意识的可能性。首先,提供不断产生体育需要的动力源。体育需要由内、外两种因素组成。其中的内在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身体健康意识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在外在因素中,体育的环境氛围是形成体育意识的普遍因素。体育教师要充分调动和挖掘人的体育需要的内、外在因素,并共同作用,促成学生把体育与工作生活和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真正把体育和体育活动视为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然后,对体育正向的体验和积极态度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求体育教师发挥学校体育教育资源优势,运用宣传、教育、组织方法等手段,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体育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的体育情感,有效激励和强化他们的体育行为意向,使其对体育知之愈深,达到爱之愈切的目的。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场所,除了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方法、技术和技能外,还应提高他们的体育综合能力。此外,还应注重学生文化修养、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人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水平也是能否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的条件。个人的体育行为与文化素养、道德品质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四、小结

体育意识的水平层次与人们接受体育教育的层次有直接的相关性。教育者要知道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环境及从事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技能的主要阶段,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主渠道。研究和剖析体育意识的内在本质和机制,有助于澄清体育教师在体育意识上的一些模糊认识,使得对学生体育意识培养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对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