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析英汉翻译中语篇衔接理论的应用

作者:董娜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2-15人气:5662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活动源远流长。传统的翻译往往以字、句为翻译单位,片面追求字、词或句之间的对等,整个语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结果译文常常呆板、生硬或是“翻译腔”十足,更有甚者失信于原文。

翻译学要突破这一瓶颈并取得自身发展,需要借鉴和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语篇语言学的出现使得人们对语言的研究扩展到篇章层次。语篇不是堆积在一起的孤立、无意义的词语和结构,而是一种各由语言成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语篇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翻译问题,就可以在语言结构的高层次上处理信息再现的问题。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一些翻译研究人员开始将语篇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引进翻译研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丰富了翻译理论和实践。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本文将通过实例分析,从语篇的语义衔接手段入手,就翻译中的英汉语篇加以对比,找出其异同,以期发现指导翻译实践的一些基本规律。 

一、语篇的衔接

语篇由若干句子构成,语篇的理解以句子为基础,语篇的整体意义的结合而不是任意的堆积。衔接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一个语义概念,它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文字的衔接主要通过语法手段,如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和连接(conjunction),以及词汇手段,如复现关系(reiteration)、同现关系(collocation)来表现结构上的衔接。   

1 语法衔接(grammatical cohesion)

1.1照应(reference)

英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照应手段是人称代词。此外,也用this、the、those等其他词来指代语篇中的相似表达。在英语语篇中,发话者可以用that指称受话者刚刚说过的话,而汉语却反其道而行,使用“这”来指代受话者所说的话。请看下例:

(1)“They lost today”the boy told him.

That means nothing. The great DiMaggio is himself again.

译文:“他们今儿个输了”孩子告诉他。

这算不上什么。那了不起的迪马吉奥恢复他的本色了。

例(1)是用“That”回指上文的“They lost today”;但是译文是用“这”回指上文的“他们今儿个输了”。在汉语语篇中,“这”还可以回指上文提到的已经发生的事情,而在英语语篇中,这种情况下则一定要用that与上文建立互相解释的照应关系。

1.2 替代(substitution)

替代就是用替代词去取代某一个成分。英语中常用的替代词有do, one和the same。例如:

(2)You think Joan already knows?

I think everybody does. (does= knows)

译文:你觉得琼已经知道了?

人人都知道。

汉语中替代争议较大。朱德熙(1980)认为汉语“的”有时起到英语one的功能,如red one就是“红的”。赵元任(1968)提出汉语的“来”、“弄”、“搞”、“怎么”等相当于英语do那样的动词替代词。胡壮麟等(1989)认为“干”的形式更为普遍。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替代这一衔接手段时,汉语比较注重语义上的连贯性,在翻译时应加以注意。

1.3省略(ellipsis)

省略衔接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很常见。在翻译过程中应视情况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例如:

(3)Historical evidence shows that birth (. . .) and death rates level off as countries move into the industrial stage。

译文:历史证据表明,随着国家进入工业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趋于稳定。

例(3)的英语原文中,为了避免重复,birth后省略了名词rate。

1.4连接(conjunction)

连接是一种运用连接成分体现语篇中不同成分之间具有何种逻辑关系的手段。连接成份分为四种:加合、转折、因果、时间。通过连接性词语,人们可以了解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而把握语篇的内涵。汉语“意合”,较少使用连接手段;英语“形合”,连接手段就必不可少。因此在翻译中,有些英语连接成分在汉语译文中不需对译,而要省略。例如:

(4)When at last he stood upon the bluff, he turned tohis little sister and looked upon her sorrowfully.

译文:最后他站到了悬崖边上,转过身来,忧郁地看着他的妹妹。

在本句中,连接词“when”和“and”都没有直接翻译过来,译文中句子间的语义联系是通过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间接表现出来的。

2 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2.1 同现(collocation)

词汇的同现关系指的是词汇共同出现的倾向性。比如“学校”和“教师”、“夏天”和“炎热”等。这种词汇同现的衔接手段在翻译中可以有效地帮助译者准确地确定词义。例如:

(5)The study of law has been recognized for centuries as a basic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in European universities. However, only in recent years has it become a feature of undergraduate programs in Canadian universities.

译文: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大学一直公认法学是一门基础知识学科。然而,只是在最近几年,法学才成为加拿大大学本科课程的一个特色。

例(5)中“discipline”和“program”的词义较难确定,但我们很容易发现句中出现了“the study of law”、“university”和“undergraduate” 一类和学校有关的词, 因此可以确定“discipline”应该是“学科”的意思,而并非“纪律”;“program则应译为“课程”,而不是“项目”、“计划”或“节目”。

2.2复现(reiteration)

词汇的复现关系指的是某一词以原词、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上义词、下义词、概括词或其他形式重复出现在语篇中,语篇中的句子通过这种复现关系达到了相互衔接。例如:

(6)He sat on a log, the invisible compass in his invisible hand.(William Faulkner: The Bear)

译文:他坐在一根木头上,连指南针和他托着指南针的手都还看不清。

句中的两个“invisible”在翻译时只译为一个“看不清”,这是因为英语中较多使用重复,而汉语中如果重复过多则会显得啰嗦,所以英语中的重复在汉译时可以省略,有时也可用其他诸如连接之类的衔接手段替代。

二、结语

综上分析可见,英汉两种语言衔接方式不尽相同,要建立英语和汉语的等值翻译,并非易事。在英汉互译实践中,弄清两种语言衔接手段,实现衔接的相互转换以达到译文的语义连贯至关重要。

因此,在英汉互译时,首先要了解英汉两种语言衔接手段的不同之处,尤其是认识译语衔接手段和方式,并把握其规律,这样,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才能灵活地转换衔接手段,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