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动科技馆巡展的实践与思考——以泉州市科技馆“启梦者”科普巡展为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切实提高公民科学素质,2008年4月,泉州市科技馆在市科协党组部署下,开始实施流动科技馆科普巡展志愿服务项目,帮助偏远乡镇、山区广大青少年启迪智慧、放飞梦想,并命名为泉州市“启梦者”科普巡展志愿服务。十年来,科普巡展服务内容由原来单一的展板展品展示逐步发展到如今的小型科技馆展品展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科普讲座、科学实验表演、机器人创客互动体验和生态文明科普宣传、移风易俗、反邪教宣传及安全生产生活挂图展示等,志愿者注册人数也发展到300余人。十年来,泉州市科技馆“启梦者”科普巡展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及台商投资区、泉州开发区,遍及300多个偏远学校、社区、村镇,总行程超3万公里(每个巡展点需考察场地、布展、开展活动、撤展共4次),受众人数达96.05万人次,相当于再造十座市级科技馆(泉州市科技馆每年参观人数约6万人),让边远地区也能体验科技魅力,促进科普公平普惠。
1 泉州市科技馆“启梦者”科普巡展实际情况
流动科技馆科普巡展主要是由互动展品、科普挂图、创新大赛展板等构成。结合泉州市科技馆“启梦者”科普巡展的历史情况,不仅仅将其设置在学校规模较大或学校较集中的地区,在开展科普进校园工作时,还需要关注弱势群体,将泉州市科技馆“启梦者”科普巡展送到弱势群体的身边。
泉州市科技馆“启梦者”科普巡展工作人员决定将其自身的工作作为特色党建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根据各县区报送的申请情况,制定巡展路线优先保障较偏远的或科普资源较少的学校(如位于市级扶贫重点村惠安紫山镇尾山村的尾山学校)、村镇(如位于永春县横口乡革命老区村环峰村)。将泉州市科技馆“启梦者”科普巡展送去特殊学校,使特殊学生能同普通学生一样享受到科学的乐趣(如泉州市盲聋哑学校、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2 流动科技馆巡展初期遇到的问题
2.1 流动科技馆巡展的实际需求信息的不完全交流
相关工作人员在组织流动科技馆巡展工作的时候,并没有与有科技需求的学校、村镇和社区有平台交流以及足够的沟通渠道,导致有流动科技馆巡展资源,但是并不知道实际的开展工作的落实方向。部分学校与科协分属不同系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需求的学校往往不知道通过什么平台申请流动展。而相关流动科技馆巡展人员也不能有效的掌握实际情况,不能提高其流动科技馆资源的利用率。
2.2 流动科技馆巡展的组织力量薄弱
在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工作的初期,没有联合教育局、市委文明办和关工委等与学校、村镇、社区等有较强联动的单位联合开展活动,其自身的组织力量有限,不能更好的将其资源普及推广到更加大的社会层面上。由于流动科技馆巡展的组织力量薄弱,流动科技馆巡展难以与更多的学校、社区和村镇对接,也难以顺利进入这些地方开展活动。
2.3 流动科技馆巡展的吸引力不够
流动科技馆巡展到县(市、区)学校进行展览主要由市科协下文到各县区科协,由县区科协负责联络安排,但县区科协也有购买流动科技展品,同质化严重,进一步导致流动科技馆巡展对县区科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没有足够的创新科技,很难在实际的流动科技馆巡展工作中吸引到更多青少年的注意力。
2.4 流动科技馆巡展的人力资源以及专业设备资源不能满足其实际巡展需求
流动科技馆巡展的开展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没有预见其自身的价值之前,其活动的开展也缺乏足够的意义吸引到更多的经济注入。由于其人员编制以及活动经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导致流动科技馆巡展在设计开展中,部分需要专业人员及专业设备的活动,如科学实验表演、科普讲座和创客互动体验活动则无法开展。
3 流动科技馆巡展问题解决措施
3.1 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的调查研究
相关工作人员直接结合往年活动开展情况的对比,得到影响流动科技馆展览效果及受众人数的主要因素有可以包括:接展学校宣传意识、当地教育部门重视程度、接展学校的规模较大、接展学校对学生科普教育的重视程度。其中,接展学校规模大、宣传意识较强或当地教育部门重视,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的范围就可以更好的辐射到周边学校,受众人数就多。而接展学校对学生科普教育越重视,展览的效果就越好。针对这些因素,加强与接展学校、当地的有关部门的沟通交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不断提升展览效果。
3.2 提高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加强协调工作的力度
通过市科协领导与市教育局、市委文明办沟通协调,改变往年市科协单独发文形式,与市教育局、市委文明办共同发文部署流动科技馆科普巡展的相关事宜。扩大对县区相关部门及学校的影响力。
3.3 精心策划流动科技馆巡展的活动,规范组织的有序开展
为保证活动顺利、有序、安全进行,流动科技馆巡展的工作人员对活动时行了详细、周密的计划安排。通过汇总统计各县区科协上报的申请情况,与各协办单位沟通协调,解决好各类科普活动开展的人员及设备问题,制定好全年的巡展和科普活动计划,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3.4 加大流动科技馆巡展的资源投入,增强流动科技馆巡展顺利进行的保障
为更好地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泉州市科技馆加大采购流动科技展品的经济支持,不仅增加了流动展品数量,增加了展品维护保障力量,保证了展出展品完好率,也为同时在更多学校开展巡展活动提供了保障。
4 泉州市科技馆“启梦者”科普巡展的意义
4.1 带动当地的科技水平发展动力
泉州地处东部沿海,山区面积占有较大比例,且多数山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我市虽建有一个中型科技馆,但地处市中心,仅能方便市区公众参观体验,偏远村镇和山区的孩子只能望尘莫及。为使山区、偏远村镇青少年能够接受到最基本的科普教育,帮助他们培养科学兴趣、开展科学探究、增强创新意识。泉州市科技馆在市科协党组部署下,于2008年4月,开始实施流动科技馆科普巡展志愿服务项目,并命名为泉州市“启梦者”科普巡展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弥补山区、偏远村镇科普资源稀缺这一短板,帮助偏远村镇、山区广大青少年启迪智慧、放飞梦想。培养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为未来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2 实现流动科技馆巡展相关部门联合以及资源共享
为了更好地扩大其自身的影响,结合流动巡展的主体对象是青少年的特点,联合了市教育局、市关工委等共同发动,基层科协、教育局、关工委和学校共同承办,如今,每年参与流动科技馆巡展的机关、事业单位达90多个,组织力量增强,落实力度增大,活动开展更为顺利。
4.3 流动科技馆巡展更好的整合平台,深入基层
流动科技馆科普巡展既是流动科普平台,也是特色党建活动平台,服务放在基层,重点是偏远乡镇、山区和贫困村镇,同时兼顾特殊教育学校等弱势人群,有效弥补边远地区科学资源缺乏的不足,科普路上一个都不落下。根据泉州科技馆的流动科技馆巡展情况,活动结合科普巡展,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模范、移风易俗、生态文明、平安创建等内容已经一并展示和组织观看党建文明宣传挂图180场次,展示挂图10440幅次,发放科普读物、党的政策宣传资料25万册,受教育的公众60多万人次。流动科技馆在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同时,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十九大精神。
4.4 提高了当地青少年对科技赛事的参与积极性
随着科普巡展活动的推广和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从认识科学、逐渐爱上了科学、走进科学,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和各类科技竞赛,社会效应逐渐显现。自2012年,连续七年福建省科技创新大赛和机器人竞赛,泉州市被选送参加全国赛的作品数和队伍数11次位居全省第一,金牌数10次位居全省第一。在科技创新大赛中,2所学校被评为全国“十佳科技创新学校”(全国每年仅评10所学校),并荣获全国赛集体最高奖——“创新之星”荣誉称号(全国每年仅授予中、小学校各1所),1名学生荣获全国创新大赛个人最高奖——中国科协主席奖,参赛师生共获得金牌23枚、银牌31枚、铜牌26枚,有7个基层科协或学校被评为全国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单位。在全国机器人竞赛中,泉州市39支被选送参赛的队伍获得金牌32枚、银牌5枚、铜牌2枚;在全国创新大赛和机器人竞赛中所取得的总体成绩对福建省位列全国先进行列的贡献率达到30%多。
4.5 借助社会力量支持,丰富流动科技馆巡展内容
随着市科协支持县(市、区)设置县级流动科技馆后,市级流动科技馆巡展逐渐失去了吸引力,流动科技馆巡展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支持科普,动员12个社会科教机构、92个机关事业单位免费提供志愿专业人员5000人次和设备12000套次,共同参与科普巡展活动,增加了科普讲座、科学实验表演和机器人创客互动体验活动等内容,参与性、趣味性增强,可选择的空间增大,志愿服务成员来源更加广泛、队伍更加强大,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吸引力大幅增强。
5 结语
综上所述,流动科技馆巡展可以广泛的普及推广科技魅力,促进科普教育资源的公平普惠。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从认识科学,逐步爱上科学,走进科学,增加青少年了解科学的渠道,减少其了解科学的成本,提高当地青少年的科技兴趣,为当地的科技竞赛水平提升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青少年创新能力,实现流动科技馆巡展的最终目的,普及推广科技,促进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