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新路径——银行主导型债转股模式研究
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中重要的信用中介,对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仍然突出;同时在国家严监管、降企业杠杆、优化贷款质量的要求下,探索合规有效的解决路径,助力银行摆脱不良贷款困境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2016年,《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及《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等官方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新一轮债转股的实施。这是继1999至2009年以降低国企杠杆为主要任务的第一轮债转股后,该模式的再次提出。作为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方法之一,不良贷款债转股非常值得重视和研究。当下,我国主要存在政府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两种债转股模式,本文将以五大国有银行设立债转股子公司为例,仅就银行主导型模式的发展现状与困境进行分析讨论。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现状
如图所示,我国银行业2015至2021年不良贷款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显著增长,2016至2017年保持平稳,2018至2020年缓慢攀升,2020年末至2021第一季度有较明显的下降。不良贷款的累积一方面不利于银行业体系的健康发展,同时可能会引发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国民经济长期向好发展。
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处置规模逐年增大。根据银保监会的统计数据,自2017年起,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处置规模从1.4万亿元逐年攀升,截止2020年,已达3.02万亿元,四年累计处理8.72万亿元的不良资产。可见在国家政策的严格要求和加大的处置力度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化解,降低不良贷款取得初步成效,但仍有较长的路要走。不良贷款的现实问题也再次强调了寻求合理合规、长久有效的处置之道的重要及必要性。
图1 我国商业银行2015-2021第一季度不良贷款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Wind
图2 银行业不良贷款处置规模(单位: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