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二贵摔跤文化在旅游纪念品中的应用
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旅游产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这一现象尤为明显。作为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隆化县拥有众多丰富的旅游资源,如董存瑞烈士陵园、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等。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二贵摔跤”项目也成为了隆化县的一大亮点。该项目不仅是满族文化的代表,更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瑰宝。将当地独具特色的满族二贵摔跤文化资源进行融合应用到旅游纪念品设计中,不仅可以唤醒体育类非遗纪念品在民间文化中的回溯,丰富纪念品设计的形式与内涵,更是对我国文化自信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 满族二贵摔跤文化的概述
1.1 满族二贵摔跤文化的历史
满族人居多的隆化县,坐落在燕山北部大衍岭南麓冀北山区。历史上,摔跤曾是满族宫廷贵族们热衷的娱乐活动之一。如今,它仍然是满族人民广泛参并喜爱的体育活动。满族的“二贵摔跤”形成于清朝道光末年(公元1820年前后)是满族人民的艺术结晶。“二贵摔跤”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曾被作为一种古老的祭祀形式使用。但在满族中,多以面会的表演形式出现在民间。据历史记载,满族的“二贵摔跤”形成于180多年前的清朝道光年间,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对这一独特的表演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将在弘扬我国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的历程里,起到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甚至为此制作《二贵摔跤》的纪录片,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频道播放,从而让这个有着180多年历史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走出国门,享誉世界。
1.2 满族“二贵摔跤”的传说
康熙八年(1669)5月16日,年仅16岁的康熙,终于等到了一个抓住鳌拜的好时机,勇士们群起将鳌拜击倒在地。康熙皇帝利用这场比赛,成功地击败了鳌拜,巩固了自己的权力。民众为了颂扬康熙皇帝,特将摔跤比武大赛的场面衍化成为“二贵摔跤”这一民间表演形式。
在康乾盛世,承德为第二首都。皇帝狩猎时,一御厨病倒隆化。为驱赶野兽,御厨用稻草捆绑成人形,插田驱兽。风吹倒稻草人,御厨设计两人摔跤状,抵抗风压。一日风大,稻草人随风翻滚,村民大笑。御厨想以稻草人为原型,创作一人背两人道具表演摔跤,成为娱乐项目,后流传于隆化。
1.3 满族“二贵摔跤”的发展
“二贵摔跤”这种表演形式在清道光年间基本定型,直到清末和民国时代,都非常盛行。文化大革命期间,满族的二贵摔跤几乎被摧毁殆尽。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河北省的满族文化部门开始深入挖掘、系统整理,使得二贵摔跤逐步发展成为满族文化的一个标志性品牌。该项目不仅在国内各级别的比赛中屡获殊荣,而且还成功走向国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了体现满族人民对于富裕生活的向往,原本的“二鬼摔跤”名称也被更改为“二贵摔跤”。
2 满族二贵摔跤文化的艺术价值
2.1 战胜自我的哲学价值
“一人顶两人,难解又难分。自己摔自己,底下定乾坤。”正如承德人对满族“二贵摔跤”的一首打油诗中所述。人生如一场摔跤比赛,一人之力难以顶住两人的压力,然而,只有通过自我挑战,才能在竞争中找到真相。真与假的对立,会使人陷入一种无穷的烦恼之中。在面对善与恶的对立时,人往往相信自己可以战胜恶,成为善的存在。
2.2 二贵摔跤的表演价值
“二贵摔跤”在满清时期,对于满族文化的艺术文化传承具有显著价值。其表演过程可分为三个场合,即平地、凳子、桌面。表演者在进行一系列的滚、扭、旋转、扫动等动作表之后,打开二鬼的道具向观众展示,整个摔跤过程仅有一人完成,揭开了谜底。隆化满族的二贵摔跤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民间舞蹈,与其他地区的“二人摔跤”或“二鬼摔跤”是有所区别的。在表演中,舞者蹲下双脚,双手撑地,创造出一种夸张的矮个子双人摔跤姿势。
2.3 推动旅游的经济价值
隆化县的旅游景点开发在逐步推进。在开发自然环境的同时,应该积极加强景点的人文景观发掘。传承和保护我国的无形文化遗产。民族运动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及价值的重要旅游资源。在满足游客观赏需求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提升旅游效果,从而提高旅游资源的附加值。
3 满族二贵摔跤艺术的艺术形式
“二贵摔跤”是满族民间花会中的“压街”项目,为单人表演形式。演员背着两具人偶穿着不同衣服,通过表演者的手臂、背、脚的灵活摆动,完成相扑、摔跤等动作。配合鼓乐,4分钟内完成表演。其表演动作于人偶是非常相似的,但不同的是,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身着特定的人偶道具。人偶有双目相对的头、抱着肩膀的假手、假腿。演员通过手臂、背部、双腿的灵活摆动,展现了摔跤技巧,同时结合戏剧和武术的旋转、滚动、踢击、推动等动作,以增强戏剧效果。
艺术表演形式在不断发展,"二贵摔跤"道具改动大,降低表演者身高,仅两双鞋可用。经满族二贵摔跤的传承人发现,多人同台同时表演二贵摔跤运动时,表演更具吸引力,憨态可掬。
4 满族二贵摔跤的特点
“二贵摔跤”表演形式对于道具的依赖性非常强,使其区别于其他传统形势下的舞蹈。这种表演十分考验演员的技艺,全凭自身技艺对于道具的操作把控俯仰翻滚呈现,因而,可以说道具在“二贵摔跤”表演中处于同演员平分秋色的重要地位。
表演者在背上背着木制的道具,在肩膀部位用柔软的材质垫起来,在营造真实感的同时,也能填充周围空间。表演者的身上,也同样是有道具的存在,表演者手上握着圆木制作相当于手柄。穿着裤子、靴子、布鞋等,都具有真实的姿态。头上道具的话,同样是安放在木架上,厚厚的纸或者泥土制作而成。模拟一个善人,一个恶人的形象。
这种高度依赖道具的表演方式,不仅要求表演者具备高超的技艺,还需要他们对道具的运用有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技巧。不仅体现了我国传统舞蹈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表现力,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研究我国传统舞蹈的有力线索和素材。
5 满族二贵摔跤文化在旅游纪念品中的原则
5.1 地域性原则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满族二贵摔跤文化,从几近消失的体育传统文化,到国家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到地方政府对于的传承与保护,在传承和应用上也发生着不断地变化。隆化县中小学开展“二贵摔跤”兴趣体育课程,体现国家对满族文化的重视。从孩子抓起,以培养国家未来希望。但如今,“二贵摔跤”已成为国家文化、地域文化的象征。杨从峰认为“旅游纪念品是地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开发设计中,第一步是提取当地特色文化中的设计元素。解密和重构本地元素符号。用创新合理满足大众审美的形式进行设计,体现出满族二贵摔跤文化并满足现代社会的语境。
对于游客来说,希望购买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实用性和纪念性的特色旅游纪念品。这些纪念品需要具有高辨别度和强实用性,能吸引国人和旅游者的喜爱。因此,在设计满族二贵摔跤特色旅游纪念品时,需展现地域文化特色,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5.2 时代性原则
新形势下需以新的标准进行衡量,每个地区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改变以往的只是单纯提取图案进胡乱复制,违背当今大众的审美观念。其要求在于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将满族二贵摔跤文化与和旅游纪念品相互融合,产生新的价值。应通过新思维、新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设计在新产品中的应用把当地满族二贵摔跤艺术与时代元素结合一体,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满足了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将文创纪念品中特色文化元素的纹样、色彩、寓意、造型、工艺等进行提取分析再和现代功能融合的技术手法表现出来,从而满足消费者对旅游纪念品的需求。
6 满族二贵摔跤在旅游纪念品中的应用
6.1 满族二贵摔跤文化在餐具类旅游纪念品中的应用
在满族二贵摔的旅游纪念品中,应用摔跤元素可能有新表现力。跤动作具有高度概括化,彰显个性化特征。摔跤运动有互相扭打的动作,二贵摔跤是饰二角状态,设计产品应考虑一人操纵,满足符号化要求。
设计师以此为灵感,创作出具有文化象征的旅游纪念品,将满族二贵摔跤的动作元素融入筷子于剪刀的设计中,为当地特色旅游纪念品增添价值。
6.2 满族二贵摔跤文化在文具类旅游纪念品中的应用
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用性相对单一,极大的限制了其推广进程。二贵摔跤就是受制于时令和场地的限制,推广起来较为困难。但,作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而显著的艺术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些特点不仅为创意文化产品的开发打开了想象空间,也为设计师提供了灵感。将其融入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更大程度上会成为一种有效的推广途径。所以设计师将其憨态可掬的摔跤姿势,提取并加以创新,应用到了笔筒上。
7 结语
二贵摔跤,作为满族文化代表,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中国民间特色。其夸张的艺术表达,赋予不同文化寓意,成为旅游纪念品设计灵感。解决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是设计师责任,应将二贵摔跤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设计应遵循科学文献语言逻辑和有效技巧,创造出既具有本土文化内涵又带有时代特征的新型设计理念,为我国文化瑰宝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