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 正文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路径思考

作者:李燕斌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7-25人气:106

群众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世代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群众文化建设,进入新时代,在实现全民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构建群众文化百花齐放新格局,既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广大人民群众丰富精神生活的必然要求。

一、群众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群众文化是人们在业余时间自我娱乐、开发和参与的、具有较强社会性的文化,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以艺术和娱乐为核心。广义的群众文化,是人类社会进程中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所创造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群众文化,特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自我创造、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传承的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以几个方面:

(一)具有独特的主流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群众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密切相关,是我国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根本执政理念在文化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关于文艺的立场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已经讲得非常清楚,“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与精英文化所具有的高难度、高门槛不同,与大众文化所具有的商业性生产、商业性传播不同,正是我们党的文化事业明确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才使得群众文化与党的事业联在一起,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主流文化,与经济社会保持同步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勃勃生机。

(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群众文化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全社会人人皆可参与,人人都是文化创造者,人人都是文化享受者、人人都是文化传播者。因此,群众文化必然是“零门槛”,内容上通俗易懂、形式上生动活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所接受、所参与。在全国各地、大江南北,在繁荣都市、偏僻乡村,到处都洋溢着群众文化氛围,尽管各具特色,但都具有群众广泛参与的特点,与当地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已经融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具有高度的群众自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工作方针符合群众文化发展方向、符合人民群众追求丰富、健康文化生活的精神需求,彰显了文化领域以人民为中心的总体要求。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的生产者、参与者、传播者、传承者,生产什么样的文化、参与什么样的文化、传播什么样的文化,以及如何生产、如何享受、如何传播、如何传承,都由人民群众自己去实现,文化管理机构则是围绕确保正确发展方向支持群众文化发展。因此,群众文化具有高度的群众自主性,不像专业文化那样,主要由少部分艺术家创作,广大群众作为受众被感染、熏陶;也不像大众文化那样,主要由商业文化机构“操盘”,广大群众作为购买者接受相应的服务。

二、群众文化的价值

群众文化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在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健康的群众文化又可以帮助人民群众调整精神状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时代价值。文化是从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中体现出来的价值理念。每一个时期的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都带有所处那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今天的文化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先进性,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度非常高的群众文化,也承载着传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念的历史使命。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彰显群众文化价值,发挥群众文化教化育人、传承优秀文化基因的作用,使群众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起到发动群众、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二)社会价值。中华民族的突出特点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的文化底蕴与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不同。体现在群众文化方面,其社会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凝聚力量。群众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号召力,可以将志趣相投的一群人组织在一起,通过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实现群体之间的情感共鸣。群众文化活动天然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多体现真、善、美,加之群众文化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其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巨大。

二是团结协作。在开展群众文化过程中,离不开参与者的分工协作,好多文化项目又需要多人协同完成,因此,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与配合,使大家围绕共同目标各尽其能,对于参与者来说,团结协作成为共识,也一起感受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

三是放松心情。群众文化具有娱乐性和相互交流性,人们积极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与其他人有效沟通,也能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身心愉悦,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大幅提高劳动效率。

四是锻炼身体。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被机器所代替,一方面脑力劳动更加繁重,另一方面则由于缺乏锻炼而导致劳动者体质下降。参加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地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尤其是一些体育类的群众文化活动,效果更加明显,参与者往往乐此不疲。

三、群众文化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无论从参与人数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活动类型上来看,都呈快速增加的态势。但也应该看到,在繁荣的背后,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明显。

第一,群众文化参与主体年龄分布不均的问题。在现有的群众文化活动参与主体中,中老年人是参与积极性最高的人群,并且大部分以女性中老年人为主。这说明,群众文化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还难以满足青年群体的需要,在活动的组织方面、活动内容方面等都还有改进空间。

第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各地群众文化活动类型普遍单一,地区特色不明显,为当地群众服务的特点体现不多。加之一些基层文化馆、艺术馆和综合性文化中心等群众文化机构,普及文化艺术知识和开展文化活动的作用发挥不充分,有些甚至有名无实,在组织、引导、开发群众文化活动方面还有欠缺,导致群众文化活动层次、艺术水平、活动形式等仍处低位,对一部分群众吸引力不强,在青年人群体表现尤为明显。

第三,群众文化工作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群众文化是一项经常性工作,需要有相应的工作机制提供保障,才能够持续推进。而现实中,无论是活动场所,还是活动经费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许多地区的群众文化缺乏必要的活动场所、缺少必要的活动经费,往往是争取来经费则开展、缺少经费则“休眠”,没有办法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甚至经费宽裕时完成活动场所的建设,而在经费短缺时却又不得不闲置起来。体现在配套机制方面,也存在缺少刚性制度、规划设计,相关工作缺少规范性的操作办法,不得不“一事一议”“边做边议”,也导致群众文化在组织、引导方面难以深化、持续。

第四,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素质需要加强的问题。群众文化要繁荣、要提升,既要依靠群众自发、自主地进行,也要依靠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的积极组织、有力引导。从目前来看,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素质还不能完全满足服务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有些同志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了解群众不够,动员组织群众的方法不多;有些同志自身文艺素质不高,难以有效融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之中;有的地方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人员不足,开展工作“有心无力”等等,这些都是制约群众文化开展的重要因素。

四、群众文化活动提升策略

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发展群众文化、丰富群众文化,实现群众文化活动质量大提升、参与度大提升,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十分必要,也非常紧迫。

(一)建强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首先,选好配好群众文化工作机构的领导班子。群众文化工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具有群众观念、熟悉文化工作的同志安排到领导岗位,承担起动员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责任。其次,注重能力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实践性比较强,需要通过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艺术水平、组织能力,以适应群众文化工作需要。第三,拓展群众文化队伍。群众文化活动植根群众之中,也为拓展群众文化队伍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方面要发挥体制优势,与相关院校、文艺团体合作,通过设立培训基地、基层联系点等共建共享的模式,组织相应的专业文化艺术人才加入到群众文化队伍之中;另一方面要调动群众积极性,注重发挥民间文艺团队、民间艺人、文化活动爱好者的作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壮大群众文化队伍。

(二)健全群众文化工作机制。首先,要建立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机制。落实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确保财政经费持续投入,不断完善群众文化基础设施,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其次,要建立群众文化活动激励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对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专业人才、群众团体、志愿者等,根据工作成效予以表彰,调动大家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第三,要建立群众文化活动工作机制。根据群众文化活动规律,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从活动发起、活动谋划、组织实施、支持保障等方面予以规范,做到年初有安排、事事有规则,确保每一项群众文化活动规范开展,及时进行活动成效评估,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下一步改革措施,确保群众文化活动水平持续提升。

(三)实施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融合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是专业文化成长的土壤,是专业文化普及的重要载体。要正确认识群众文化与专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专业文化人才的作用,通过举办培训班、艺术展览等形式,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引导,不断推动群众文化活动提质量、上水平。一方面,要动员文化专业人才下基层、走基层,与群众文化活动参与者“亲密接触”、充分互动,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品位,掌握相应的文化技能;另一方面,要动员群众文化活动团体和参与者参加培训、参加相应的专业文化活动,善于学习和借鉴专业文化技能,不断改进群众文化活动项目。通过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的融合交流,实现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利用信息技术拓展群众文化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强化信息技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应用已经势在必行,特别对于年轻一代,受信息技术影响较深,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与组织方法,已经很难适应青年人群的需求。一方面,要通过网站专栏、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以视频、图文等形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宣传,让群众文化活动更加生动形象,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群众文化活动相关安排。另一方面,要加强新媒体相关账号管理和维护,加强管理员与网民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关注社会公众群众文化活动需求,吸取意见建议,不断巩固“粉丝”队伍,增加“粉丝”粘性,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动员能力。

(五)动员全社会力量凝聚群众文化发展合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群众参与是根本。一是村(居)委会、社区的积极参与。群众文化活动,需要从基层抓起,从最熟悉、最贴近群众文化活动的基层干部抓起,当好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夯实基础。二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参与。机关文化、企业文化与群众文化相辅相成,特别是企业有宣传自身产品的需求,与群众文化更容易融合,可以动员企业员工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之中,扩大群众文化的参与度,实现群众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互补。三是当地文化界名人的积极参与。积极动员当地文化艺术界有名望、有专长、热心公益的文化艺术人才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发挥“名人”效应,共建活动品牌,切实增强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群众参与。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更是群众文化工作机构、工作队伍份内之事,唯有树牢正确的群众文化工作理念,认真研究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按照群众文化工作规律,加强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实施,勇于创新工作方法,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具有中国特色、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群众文化活动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成为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永恒印记。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