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提升儿童文化素养
书是文化的种子,好读书、读好书是汲取知识、启迪心灵的重要途径,也是滋养智慧、提升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随着家校共育理念的提出,亲子共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方式,逐步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可与接受,很多家长也纷纷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这样不仅能够促进亲子间的情感沟通,增强家庭成员关系的紧密性,也能够使孩子在阅读中汲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所以,本文就如何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展开探讨,并提出具体建议,以供参考。
一、亲子共读的涵义及意义
(一)亲子共读的涵义
亲子共读,也被称为亲子阅读,主要是指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讨论、感悟书籍内容的一种教育方式。这是一种强调发挥家庭教育作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强调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共同享受阅读的乐趣。亲子共读对于孩子的早期阅读教育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获取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对于父母而言,亲子共读也是一个了解孩子想法、分享爱与智慧的好机会。
(二)亲子共读的意义
亲子共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亲子共读有利于促进情感交流,改善亲子关系。亲子共读不仅仅是阅读书籍,更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过程。在共读的过程中,父母可以与孩子分享故事、交流想法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从而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对改善亲子关系、深化亲子情谊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亲子共读有利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孩子了解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亲子共读活动中,家长可以通过生动的表情、夸张的语气以及有效的互动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人物性格并感受故事哲理,使其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从而爱上阅读,逐步形成主动阅读、每日阅读的良好习惯。
第三,亲子共读有利于提升儿童文化素养。在亲子共读中,家长选择适合孩子成长阶段的图书,借助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有助于孩子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为其未来健康积极地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亲子阅读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们进行讨论、交流,启发他们用更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仅可以拓展他们的词汇量,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使其掌握更多的语言表达和语言沟通技巧。
二、亲子共读助力儿童文化素养提升的策略
(一)精心挑选书目,保证亲子阅读质量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则是知识的宝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适合阅读和感受,只有有内涵、有意义的书籍才能够帮助人们拓宽视野,积累知识,丰富思想,提升文化素养,而这也是一直强调“读好书”的原因。所以,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儿童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选择合适的书籍,保证所选的书籍一方面既能够激发儿童的阅读的兴趣,帮助儿童增长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儿童塑造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第一,结合儿童年龄及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绘本或者书籍。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是亲子共读的第一步。在家长与孩子进行共同阅读时,家长要选取适合孩子年龄的绘本或书籍。比如,对于3-5岁的幼儿,可以选择一些图文并茂、内容简单易懂的绘本,如《三只小猪》、《小猫钓鱼》等,这些书籍既有趣味性又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对于6-9岁的儿童,可以选择一些情节丰富、内容丰富的童话故事或启蒙读物,如《小王子》、《安徒生童话》等,这些书籍不仅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于年龄更大一些的儿童,可以选择《上下五千年》、《山海经》等历史类、文学类书籍,引导儿童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翱翔,使其汲取知识的营养促进自身成长。除了根据孩子的年龄来选择书籍,家长还应该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例如,如果孩子喜欢动物,可以选择一些关于动物世界的绘本或科普读物;如果孩子喜欢冒险故事,可以选择一些奇幻类或侦探类的小说,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第二,选择具有正面教育意义的书籍。亲子共读的目的是使孩子在书中增长见闻,并形成良好的品德以及健全的人格。所以,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家长要选择具有正面教育意义、能够传递正能量、鼓励孩子积极向上的绘本或者书籍。例如,《小蝌蚪找妈妈》、《寻宝记》、《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等。另外,在选择书籍时,家长要注意检查书籍中是否存在设计暴力、低俗、恐怖等元素的内容,如果含有此类不良因素,切勿让孩子接触,以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以《小蝌蚪找妈妈》绘本为例,主要讲述了一只小蝌蚪在寻找自己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引发了一系列对话,最终在其他小动物的描述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不仅具有正面教育意义,让孩子学会关爱和感恩,同时也非常健康,没有涉及任何暴力、低俗等不良内容。
简而言之,精选书目是亲子共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家长要通过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且具有正面教育意义、内容健康的书籍,以保证孩子的阅读质量,实现通过阅读引导孩子提升文化素养的目标。
(二)营造阅读氛围,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良好保障,也是亲子共读活动有序开展的先决条件。为了能够引导孩子增强阅读意识,并使其逐步形成积极阅读、每日阅读的良好习惯,家长一方面要做好督促和引导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和谐温馨的阅读环境,并且要以身作则积极阅读,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中习惯阅读、享受阅读并爱上阅读。
首先,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在亲子共读中,整洁的环境、安静的氛围、明亮的灯光、舒适的坐垫、有趣的书籍缺一不可。它们不仅能够让家长以及孩子保持平和的心态,还能够使家长与孩子以更加投入地阅读,全身心地感受书中曲折有趣的故事,陪伴故事中的主人公渐渐成长,使孩子在沉浸式阅读中积累知识或者产生深刻感悟,同时与父母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建立起深厚的亲子关系,继而对孩子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在进行亲子共读之前,家长要注意营造适合阅读的环境,如果家里环境嘈杂,孩子比较烦躁或者对阅读比较抵触,家长应暂时搁置亲子共读活动,而是要在家长、孩子都适合进行阅读的时机下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照顾孩子的情绪,切勿盲目或者强硬地要求亲子共读,这样不仅不会获得预期效果,反而会激发孩子的抵触心理,甚至使孩子对亲子共读活动以及阅读活动产生厌恶。
其次,合理安排亲子共读时间。阅读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而是一个持续性、漫长性的过程。为了能够促进亲子共读活动稳定开展,并使孩子在亲子共读活动的引领下逐步对阅读产生兴趣并爱上阅读。家长可以设定一个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例如。每天晚上固定的半小时或一小时用于亲子共读,这个时间可以是晚餐前,也可以是晚餐后或者睡觉前等,这样既能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时间专心阅读,又能使亲子共读成为一种习惯。为促进每日亲子共读活动顺利持续进行,家长要尽量排除外部因素对活动的干扰,并且凡事做好规划,尽量保证亲子共读活动每日举行,这样孩子就能够在日复一日的知识积累中拓宽视野,汲取知识营养,使其获得无与伦比的精神享受。另外,为了激发家长及孩子的亲子共读积极性,教师可在顺应“家校共育”潮流的基础上,设置“亲子共读打卡任务”,即鼓励家长及孩子在完成亲子共读活动之后,将其共读的书籍、共读的过程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进行记录,再上传至班级群或者“人人通空间”打卡平台,并且每日坚持打卡的儿童能够获得教师的小奖励,以形成全班集体打卡亲子共读活动的良好氛围,而这也是培养儿童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
(三)丰富共读形式,提升亲子阅读价值
亲子共读的本质是一种互动式阅读的过程,旨在通过家长的引导和讲解,使儿童更好地理解书籍的内容和意义。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家长与孩子进行共同阅读时,多采用家长朗读、孩子听的方法,并且鲜少调整共读方式,这种共读模式对不识字的幼儿是非常适合的,但是不适用于大龄儿童,并且日复一日地按照此形式进行共读,不利于实现深度阅读,难以提升阅读价值,还容易引起儿童的反感。所以,在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时,家长要学会利用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创新并丰富共读形式,以实现亲子阅读价值最大化。
第一,角色扮演式亲子共读。角色扮演式亲子共读非常适合10岁以下的儿童,他们不仅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也非常喜欢参加带有娱乐性和游戏色彩的活动,开展此类亲子共读活动更容易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在进行角色扮演式亲子共读时,首先,由家长与孩子共同确定读物,最好选择情节细腻且对话比较多的绘本。其次,采用家长领读、孩子复读的形式帮助孩子熟悉故事内容;之后,家长与孩子共同布置营造一个逼真的场景,比如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或服装,让孩子和家长身临其境地融入到故事中去。最后,分配角色,孩子在父母的带动下回忆故事,并通过动作、语言等还原故事,使孩子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知识。
第二,追问式亲子共读。阅读不是目的,理解内容、懂得故事与内涵才是根本。虽然儿童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但是并不是意味着他们无法理解。家长应借着亲子共读的机会对孩子进行引导,使其在复述故事、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孩子的文化素养不断发展。所以,在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时,家长要以不同的形式对孩子进行“追问”。以《揠苗助长》为例,在阅读完之后,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三连问”,第一问是“你觉得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第二问是“为什么揠苗助长会失败?”第三问是“你有没有类似于揠苗助长的经历或者感受?”,这样对孩子进行追问,既可以促进孩子理解故事的内容,还能够使其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以及自我认知能力。另外,家长也可以采用“故事接龙”的方式进行亲子共读,即家长可以先讲一段故事,然后让孩子按照个人理解,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延展故事,以锻炼孩子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数字化亲子共读。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及软件程序的推出为亲子共读活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让阅读也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数字化阅读最突出的优势是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在等待公交、午后休息或者晚餐后的闲暇时间,家长可以通过平板或者手机小程序等,与孩子进行一起阅读。同时,可以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功能,更好地展示文本内容,增强亲子共读的趣味性,并促进孩子更好地理解内容。在数字化亲子共读活动结束之后,家长与孩子可以根据小程序或者平台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作答,也可以分享各自的感想和收获,以提升阅读深度。最后,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或网络平台分享亲子阅读的经历或者收获,记录孩子的阅读成长过程,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四)注重反馈引导,增强儿童阅读信心
在亲子共读中,家长不仅是孩子的阅读伴侣,更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启发者。家长与孩子一起探讨书中的内容、解释生词、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对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在此过程中,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和进步,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的欲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阅读信心,使其逐步养成主动阅读、每日阅读的良好习惯。
第一,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的正向反馈,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在亲子共读中,家长首先要给予孩子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当孩子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时,不论是主动说出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图书内容还是提出问题、发出质疑,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第二,细致观察,了解孩子的阅读需求。在亲子共读中,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关注与观察,通过观察孩子的表情、语言和行为,发现孩子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不确定因素,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首先,通过观察抓住孩子的喜好。在进行亲子共读时,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对不同类型书籍的反应来了解他们的喜好,并有针对性地挑选适合的阅读材料。其次,在共读过程中,家长需要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例如,孩子在阅读某些主题或内容时可能会表现出兴奋、紧张、担忧等情绪,这时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应对情绪,并调整阅读内容以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此外,家长应注重观察孩子的阅读习惯,有的孩子喜欢独自安静阅读,有些则更喜欢与家长一起朗读,家长应根据孩子的阅读习惯,选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共读,以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第三,耐心倾听,鼓励孩子表达想法。在亲子共读中,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阅读感受及想法。具体来讲,当孩子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疑惑或观点时,家长不仅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还要引导孩子深入思考,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与孩子进行频繁密切的交流互动,不仅能够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沟通,还有利于激发孩子对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亲子共读是一项既有益于促进亲子沟通也有利于儿童文化素养提升的家庭教育活动。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重视亲子共读,让孩子在书籍中汲取知识,在文字间感受温暖,在阅读中提升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