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 正文

岐山周公庙戏曲文化传播的提升路径研究

作者:田夏瑄,鲁小艳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6-05人气:625

周公庙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凤凰山南麓,是祭祀儒家文化肇创者周公旦的专祠。据文献资料记载,周公庙曾是秦腔表演鼎盛发展的见证,由两、三家班社同台竞技的斗台戏就曾在周公庙举行。因此也为周公庙留下了丰富的戏曲文物,呈“品”字排列的三座戏楼是陕西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与戏曲相关的题记、梁记、壁画都依附于戏楼存在,记录戏楼修建、戏曲表演活动的戏曲碑刻众多。但目前因为地理位置的局限、经济条件限制、文化传播环境等影响,周公庙的戏曲文化缺乏重视,通过提升周公庙戏曲文化传播路径,以其特有的戏曲文化带动周公庙景区旅游发展,保护与传承周公庙戏曲文化。

一、戏曲文化传播的价值

  我国的戏曲的文化源远流长,秦腔作为陕西省的代表性戏曲,其源流可以追溯到周秦时代,发展至明代成熟并繁荣。在秦腔戏曲的发展过程中也留存了许多与戏曲文化相关的戏曲文物,与戏曲表演相关的壁画、服饰、建筑以及唱本古籍统称为戏曲文物。早在2015年颁布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指出“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保护与传承戏曲文化奠定了政策基础。2021年陕西省颁布了《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通过保护传承、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等措施的提出,旨在保护与发展秦腔艺术。根据2023年国家文物局最新颁布的《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到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主干,建设文物主题游径,有利于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根据以上政策都为保护与发展戏曲、戏曲文物等营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体现着传播戏曲文化的重要性。

  戏曲文化的传播在当代仍有着重要价值,首先,戏曲文化传播具有经济价值。当前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不断提升,不同地区的戏曲文化作为其重要的文化核心竞争力,通过对戏曲文化的传播进行创新,例如开设戏曲体验项目、开发文旅融合产业,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收益,也能够推动戏曲文化创新发展。其次,戏曲文化传播具有文化价值。戏曲文化历史悠久,是千百年来人民生活、劳作的历史见证,人们在观赏戏曲的过程中,不仅传承了戏曲文化,也了解到戏曲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观点。因此传播戏曲文化,弘扬戏曲文化的经济、文化价值,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传播力有着重要意义。

二、岐山周公庙的戏曲文化传播现状

    岐山周公庙初创于西周时期,始创之时是作为周公旦的家族宗祠,后因西周战火毁于一旦,直至唐初重建作为儒家元圣周公旦的专祠,《诗经·大雅·卷阿》中“有卷者阿,飘风自南”的卷阿所指就是周公庙。秦腔作为历史悠久的戏种之一,流行于西北五省中,根据文献记载秦腔常常伴随庙会进行演出,而两家、三家班社同台竞技的斗台戏较为少见,虽然时至今日斗台戏这种演出形式已经消失,但是周公庙作为曾经斗台戏演出的地点,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戏曲文化记录和戏曲文物。周公庙戏楼为陕西省内保留较为完整的古戏楼之一,三座戏楼呈“品”字形排列,也印证了斗台戏在周公庙进行演出的历史记录,看戏的观众可以奔走于三座戏楼之间,对戏曲表演进行品评喝彩。其中乐楼建于元代,虽然在历史记载中乐楼经过了多次修葺,但在戏曲碑刻《谒周公庙记》的碑文中记载“正殿前有戏台,为巫觋优伶之所集”,可以证实乐楼的历史悠久,正中枋额上的题记“肃雍和鸣”出自《诗经·周颂·有瞽》,在出入场的门额题有“出云”“入霭”,都是戏曲表演的生动写照。西戏楼、东戏楼根据戏楼现存的梁记可知其创建于民国,相较于乐楼创建时间较晚,所留有的戏曲文物不多,东戏楼的东内柱表面还留有部分题记,“岐山文工团在此公演”等戏曲演出记录。周公庙内现存碑刻众多,所记载内容也较为丰富,其中中华民国二十五年的《重修卷阿碑记》就记录着周公庙内戏楼的修建。根据以上的戏曲表演记载以及周公庙戏楼、碑刻等丰富的戏曲文物,都体现着周公庙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不仅可以用于研究戏曲文化,反映戏曲表演的多样形式,而且有利于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

但根据目前周公庙文化传播的现状,受到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环境的影响,周公庙的戏曲文化尚未得到重视,其传播重点以周文化为主,周公庙戏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仍面临困境。

(一)周公庙戏曲文化的关注度较低

尽管周公庙戏楼是陕西省内保留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具有众多与戏曲文化相关的碑刻、题记,但周公庙景区以及游客对周公庙内的戏曲文化关注度仍较低。目前周公庙景区联合周边的周城、周公湖、凤凰山四大板块以中华周文化展示与传承为核心,形成了古迹参观、休闲娱乐、演绎互动、文化创意展示为一体的综合型景区,开设了“陕旅周原周文化景区”公众号、视频号、抖音账号,但根据公众号发布的相关内容所反映的戏曲文化内容较少。同时游客在周公庙游览过程中,更加侧重于游览庙宇、润德泉等与周文化密切相关的景点,对于具有深厚戏曲文化的戏楼、碑刻等缺乏重视,在游览过程中容易忽视。

(二)周公庙戏曲文化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

周公庙景区周边举行的秦腔戏曲表演和戏曲文物展出仍采用现场参观的方式,对戏曲文化呈现的方式单一。在周公庙景区周边举行秦腔戏曲表演时,受到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多采用现场观看的方式,观众多为周边县区的老年群体,戏曲表演获得的关注较少。对于戏曲文物的呈现方式基本还以文物的原始状态进行展出游览,因为与戏曲文化相关的戏楼、戏曲碑刻都属于不可移动的文物,游客只能前往文物所在的景区游览,同时景区对于戏曲文物重视程度较低,戏曲碑刻保护措施不到位,部分碑刻字迹已经较为模糊,不利于游客对碑刻的文字进行阅览。戏曲文化呈现方式过于单一,开发的相关旅游产品还是观光型戏曲旅游产品,无法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游客对戏曲文化的个性化需求,不利于周公庙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周公庙戏曲文化的受众边缘化

周公庙戏曲文化的受众老龄化较为严重,并且受众更加倾向于关注戏曲表演。在周公庙举行庙会等文化活动时,传统的秦腔戏曲表演节奏较为缓慢,表演形式相对传统,大部分年轻群体对于传统戏曲表演兴趣较低,很难在戏曲表演现场观看整场表演。因此参与庙会的多为老年群体,在庙会观看现场的秦腔戏曲表演,参加相关的祭奠活动,对于其他的戏曲文化,例如古戏楼、戏曲碑刻等关注程度低。仅局限于传统戏曲表演模式,阻碍了戏曲文化向各个年龄阶段进行传播,导致戏曲文化受众较为局限。

三、岐山周公庙戏曲文化传播的提升路径

(一)提升戏曲文化关注度

以《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为背景,依托周公庙戏楼等戏曲文物和秦腔戏曲表演,提升对周公庙戏曲文化的关注程度。根据《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的颁布,为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周公庙现存三座戏楼保留在景区中,虽然其中一处的乐楼被作为景点重新进行了修复,但是并未完全保留乐楼的原始建筑形态。景区内的戏曲碑刻基本都未采取保护措施,部分碑刻字迹已出现模糊等情况,足见对于周公庙内戏曲文物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对戏曲文化缺乏重视。因此提升周公庙戏曲文化的关注程度,文旅局以及周公庙景区可以依托景区现有的戏楼等戏曲文物,组织开展秦腔等戏曲表演活动,使戏曲与戏曲文物相辅相成,依托周公庙内保存状况良好的乐楼进行戏曲表演,不同于以往民间的戏曲表演需要临时搭建舞台或在固定的演出场所进行演出,在古戏楼进行戏曲表演,不仅可以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戏曲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可以在戏曲表演的同时提升戏曲文物的关注程度。提升周公庙景区工作人员对戏曲文化的重视程度,深入了解周公庙内戏曲文物,例如古戏楼构造、戏曲碑刻记录内容、戏楼题记、梁记所记录的戏曲表演活动,在游客游览周公庙景区时讲解相关戏曲文物,不局限于周公庙周文化的讲解,通过聚焦景区内的戏曲文化,激发出景区游览新的关注点。

(二)开发多样化戏曲旅游产品

结合周公庙内戏曲文物、戏曲表演等,开发多样化戏曲旅游产品。当前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能够不断吸引不同年龄阶段的游客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周公庙景区也可以根据其具有特色的戏曲文化开发不同类型的戏曲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到休闲型再到体验型戏曲旅游产品,满足各个年龄阶段的旅游消费需求。

观光型产品可以围绕周公庙三座古戏楼、戏曲碑刻、戏楼题记、壁画等具有丰富戏曲文化内涵的戏曲文物进行观光以及串联讲解,有利于戏曲文化实体的传承。休闲型产品更加强调在旅行过程中让游客获得休闲、放松的精神享受,更加注重文化的表达形式,因此可以结合周公庙戏楼与秦腔演出,突出周公庙景区内实景的作用。同时提炼周公庙戏曲文化的元素,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例如设计秦腔戏剧人偶,戏楼、戏曲碑刻等戏曲文物的文创盲盒,一方面丰富周公庙戏曲文化的呈现方式,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刺激游客进行消费;另一方面有利于周公庙戏曲文化的传播与创新。体验型产品更加注重游客的参与性、体验性,可以开发“参与体验秦腔戏曲演员的一天”项目,将游客由客体向主体转换,通过游客参与秦腔演员的表演全过程,从戏曲化妆到服饰、道具的选择,再到秦腔表演的学习,全方位了解秦腔戏曲表演形式,增强游客的参与体验感。根据“陕旅周原周文化景区”公众号的内容反映,周原景区所组织的研学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但对于戏曲文化主题研学项目尚未开发,针对周公庙戏曲文化设计研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对于秦腔戏曲、戏曲文物等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同时激发学生对于戏曲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传承戏曲文化的优秀人才。

(三)多角度打开戏曲文化传播渠道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依托网络的媒体传播方式日新月异,周公庙戏曲文化传播不仅需要持续拓宽线下传播渠道,也需要不断发展线上传播渠道。2023陕西省首届乡村戏曲大舞台展演在周至水街举行,此次戏曲大舞台展演活动就运用了周易直播、周至文旅抖音直播、周至融媒体直播,同时利用多个平台进行戏曲表演的线上直播,吸引众多观众通过线上云端赏好戏。当前周公庙景区联合周边多个景点共同开设“陕旅周原周文化景区”公众号、视频号以及抖音账号,通过各个媒体平台发布景区导览、景区活动内容等,在举办戏曲表演活动时也可以利用媒体平台进行线上直播,观众通过线上媒体平台观看的同时也能够关注“陕旅周原周文化景区”,提升周公庙景区知名度。通过关注周公庙的戏曲文化,依托公众号平台开设戏曲文化专栏,例如“云游敦煌”即依托微信小程序将敦煌石窟的内容进行线上呈现,同时个人也可以定制专属的敦煌色彩等,让敦煌的石窟艺术更加贴近生活。因此周公庙戏曲文化也可以通过戏曲文化专栏,进行戏曲文物的线上导览,通过3D建模等技术,在线上小程序呈现戏曲文物以及其特征、细节,在游览的同时提供相关戏曲文化的拓展资料。

  在充分利用线上媒体平台进行戏曲文化传播的同时,关注线下庙会文化活动的举行,将秦腔戏曲表演内容作为庙会文化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融合秦腔戏曲表演与庙会中其他娱乐活动,通过庙会文化活动的氛围进行戏曲文化的宣传。秦腔戏曲表演的知名程度高于戏曲文物,通过在周公庙景区内组织庙会文化活动,在欣赏戏曲表演的过程中对周公庙戏曲文物进行展出宣传。利用线上线下双渠道推动周公庙戏曲文化的传播,通过丰富线下戏曲文化传播方式,以及创新发展线上传播渠道,有利于周公庙戏曲文化吸引各个年龄阶段的游客通过多种渠道,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周公庙戏曲文化的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周公庙具有丰富的戏曲文化,对秦腔戏曲的发展研究以及戏曲文物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能够形成地域性的戏曲文化标志。通过提升周公庙戏曲文化的传播路径,让周公庙戏曲文化传播从单一的观感式传播到多元、沉浸式的体验传播,吸引人们走进周公庙戏曲文化,也推动了周公庙戏曲文化走出去。对周公庙戏曲文化传播的创新性发展,提升了戏曲文化的吸引力,弘扬了戏曲文化的重要价值,让戏曲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际文化传播力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林编辑

客服二号: 卜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免费下载超级文献?

免费指导甄选期刊?

免费预审文章?

扫码联系客服

专业指导无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作核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