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湖北省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一、引言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搭建新的红色文旅模式成为新时代旅游发展的动能之一,这也是全国文旅产业发展新业态的路径构建。发展红色文旅模式,不仅是适应市场化转型的需求,同时也是延续红色基因、红色传承、红色精神的文化教育新模式,因此,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建构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价值意义。2023年全国的旅游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趋势,许多城市出现了旅游热现象,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整个中国文旅产业的转型和消费需求的新升级。在此新业态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湖北省应当及时把握红色文旅产业发展新机遇、积极拓展本区域红色文旅市场,激发红色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
从目前湖北省红色文旅产业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已有初步的稳定发展,但当前整个湖北省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在全国范围的影响较低,同时存在地域特色不突出,旅游形式参与度较低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湖北省红色文旅业的高质量发展。想要更好的解决湖北省红色文旅产业深入融合的现实问题,寻求一种新的产业路径建构,必须站在区域综合发展的角度,以泛旅游产业体系为引擎,优化湖北省红色旅游景点空间现状,加强整个湖北省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打造红色旅游新经济。
二、文献综述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湖北省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路径研究目前在国内研究中成果相对匮乏,与本课题研究视角一致的成果暂未出现。目前相关学者的研究主要聚集在以下方面:
(一)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
红色文化研究这一课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经历了红色文化概念厘清、红色文化空间研究、红色文化理念创新三个阶段。
张红艳、马肖飞(2020)认为红色文化不仅是红色与文化二者内涵的融合,更是构建构建国家精神具像化的体现,红色文化既是以往革命文化底蕴的凝结,也是现代社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红色文化的具象转化需要实体的空间来呈现。杜涛等(2022)认为红色文化的空间不仅包括常规意义上的具像空间呈现,同时包括凝结红色精神、继承红色基因的软文化空间,及新媒体形态中的数字化开放空间。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红色文化最本质和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对于红色文化的定义,本文倾向于红色文化既是红色元素和文化内核的融合,也是红色元素在任何时期中先进性的体现。目前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学界已取得一定成果,却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对对红色文化场域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同时红色文化研究的国际化视野有待开拓,这些问题都亟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得到解决。
(二)关于“文旅产业”的研究
文旅融合是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刘治彦(2019)认为各个地域都有自身的文化特色,不同的文化元素的开发能够为传统旅游业向新型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条新型的发展之路。文旅融合最初着眼于文化和旅游的关系、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传统文化融入旅游等问题。在新的社会背景与技术条件之下,文旅产业正在发生蝶变。相关研究对文旅业态的创新发展提出诸多新视角,即影视人文旅游、地域特色风景旅游、特色文化演艺、乡村生活旅游等。除此之外,孙九霞(2023)提出近些年不少地方在新媒体的助力下走红成为“网红城市”,开启了一条全新的创意旅游宣传模式,例如大众熟悉的山东淄博的烧烤美食文化、西安唐代不夜城的繁华景象、哈尔冰冰雪大世界的盛况,这些地区文化现象的火爆促使政府、学界、旅游业开始探索一条新时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文旅融合行业自身仍存在许多问题,未来该领域研究仍需结合多学科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重点关注两产业融合的基础理论体系、文旅融合综合成效评估、文旅融合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科技赋能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等关键问题,不断细化和深化研究内容和创新研究主题、视角和方法。
(三)关于“红色文旅产业“的研究
对于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模式是近年来文旅融合背景下出现的新业态,也是红色文化旅游的一种创新理念和产业发展。李响(2021)认为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不仅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同时也是社会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形式之一。其中,教育功能的实现是以文化认同的形式来推进,吴才唤、张钰婷(2022)认为公众通过红色文旅的形式沉浸式进行体验,通过唤起公众内心的红色基因来实现文化的传承和认同。红色文旅产业早期的研究着眼于对红色地域空间(红色景点)的研究。吴志才等(2021)认为我国的文化消费结构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在打造红色文化之旅的问题上需要调整发展思维,注重从文化价值本身向文旅出行体验价值的转变,以市场为导向,抓住受众的的消费心理,合理规划文旅融合的新结构,走出一条“平台思维、技术赋能、以民为本”的新发展路径。目前国内对于红色文化产业融合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多丰富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对于红色文旅融合特点及模式上进行分析,对于红色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及路径建构相对较少,缺乏从市场导向出发的红色文化文旅融合深度赋能问题。
(四)关于“湖北省红色文旅产业”的研究
湖北省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为红色文旅产业体系构建提供了巨大潜力。颜为蒙(2020)提出湖北省的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仅类型众多,而且具有丰富的红色遗址及建筑类设施,有十分深厚的开发空间及发展潜力。由此可见湖北省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数量上有着充足的优势可待开发,这也是湖北省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综上所述,目前对湖北省红色文旅产业研究的相关文献甚少,国内绝大多数学者多是从个别地区的红色文旅产业进行研究,虽然在一定层面上推动了湖北省红色文旅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但是,现有的文献资料缺乏以整体性、系统性的视角来研究湖北省整个区域红色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数据及现状,同时,对于湖北省如何从整体战略出发寻找红色旅游空间建构的着力点相对比较薄弱,还有相对较大的研究空间。
三、湖北省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根据文旅部发布的数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36.7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15.80亿,同比增长75.5%”,由此可见2023年度整个文旅产业有着非常可观的产业增长率。武汉作为旅游网红城市之一,在城市吸引力方面具有深厚的潜能,根据湖北文化产业网的数据公布,10月假期,“武汉位列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前十,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23%”,其中对于具有红色文化元素的景点也吸引众多游客前去观赏。相比于武汉文旅热度的提振,湖北其他地区相对就比较薄弱,在地域上呈现出空间消费潜力分布不均的特点。
从红色文化景点整体分布布局上看,陈志波(2022)提出湖北省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武汉、恩施、荆州、黄冈四个区域,占到所有资源的48%,其中,黄冈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全省内首屈一指,位于红色资源之首,荆州市红色文化资源仅次于黄冈市。由此可见,湖北省红色文化空间存在不均衡的分布特征,各地区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相差略大。在湖北省红色文化景点分布最丰富的是黄冈而非武汉,但是就城市影响力来说,黄冈的旅游产业开发还不够到位,其红色文化宣传力度也相对较小。湖北省想要在未来更为合理的发展红色文化,就必须在科学的旅游资源空间布局上进行因地制宜且有特色的开发,最大限度的激发出各地的红色文化生命力。另一方面,想要推动整个湖北省的红色文旅产业发展,要共生视角、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从宏观上建构湖北省红色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以此来推动全省的红色文化融合资源共通。
四、湖北省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体系
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文化、旅游、经济等行业产业优势。只有利用好湖北省红色文化资源,重视红色文旅产业融合的多样化路径探究和结构优化,才能真正实现湖北省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红色遗址、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想要解决湖北省红色文旅产业现状的问题与困境,必须建构新的湖北省红色文旅产业的路径体系。可以从以下层面来进行路径建构。
(一)走市场化主导之路,探索红色文旅经济旅游发展新模式。
拓展与其他领域旅游企业合作,借助其他类型旅游,例如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研学旅游等形式扩大影响、融合推进,充分应用企业团队文化理念。同时,对湖北省境内红色文旅产业的发展模式、产品规划、营销形式、空间结构等方面进行微观的分析研究,把握湖北省红色文旅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联动,例如在新媒体时代寻找红色文旅短视频的传播路径,利用新媒体和新科技的促动效应,寓情于景地将红色文化内容与音乐、绘画、戏剧、舞蹈等表达样式有效融合,吸引更多年轻化的群体关注红色文化旅游,探索红色文旅经济的新模式。
(二)创新经营模式,协调执行湖北省红色文旅产业管理体制。
通过地方法律的形式对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履职要求作出详细规定,颁布具体的管理政策和惠民发展政策,同时为红色资源管理提供新型的运行管理模式。协调执行湖北省红色文旅产业管理体制,可以有效规范和保障整个湖北省红色文旅市场科学、健康的运行。通过宏观层面对湖北省红色文旅的产业科学管理,不仅可以对整个地区旅游要素进行整合,还能为各地提供推动当地发展的优惠旅游政策,从核心处为各地红色文化旅游地区注入生命活力,以此来带动各地经济高质量稳定的发展,使红色旅游成为当地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三)建构地域红色品牌文化,推动红色文化深度体验。
当下的红色旅游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一线队伍也要注意提升业务能力,深度黏合青年群体的游学兴趣。注重年轻群体的口碑化传播,在年轻受众群体中打造精品好玩的红色文旅印象。首先,要注重对一线工作者的培养和管理工作,保障优秀人才的培育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红色文旅高质量品质体验;其次,建构符合新时代红色文化特点的旅游理念和红色话语宣传体系,有效的将各地域的红色文化进行传播;最后,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建设,依托大数据对近些年出行者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激发更多人对湖北省红色文化旅游的兴趣。
(四)规划特色精品旅游路线,强化招商引资和资源开发。
根据湖北省各个地域的红色文化特点,制定精品旅游路线,着力打造黄冈、荆州、武汉、恩施四地的红色文化之旅,同时打通全省红色之旅路线,提供多样化出行选择。红色文化之旅的打造,从出行、居住、消费、游览各个环节都要制定科学可行的规划,在红色文化展现的形式和空间上也要进行创新性开发。通过打造多条红色文化精品路线,推动当地红色产业链条的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另外,红色文化产业链条的拓展,还需强化招商引资和资源开发,吸引社会资金的参与,推动旅游项目的建设。通过以政府引导为主体,民间资本投资的模式,盘活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保障红色文旅建设的稳定性。推动红色文化产业与其他关联产业的融合,激发产业链条的多元化产品开发,创造出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拓展红色文化的延伸影响力和创造力。
结语
湖北省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建构,必须立足于全省视角进行宏观层面的资源整合和规划,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域红色文化特点进行重点突出和红色文化品牌宣传,积极探索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红色文旅发展新模式,带动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赋能。推动湖北省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向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鼓励红色文旅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搭建,同时融合其他多元化的文旅模式共同发展,为整个湖北省文旅产业的新业态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建构湖北省红色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径体系,是实现湖北省红色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具有深度的战略价值意义。从产业视角来看,通过建构湖北省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路径,可以促进红色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带动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振兴,激发红色旅游产品的供给活力,推动红色文旅产业品牌化发展。从政策视角来看,发展红色文旅产业,对我国红色各个地域红色资源利用、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宣扬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能够保障社会效益的实现,同时也具有有特殊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