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地方文创产业的可行性路径与举措
新时期以来,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造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复兴与转型升级,已然成为各地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众所周知,中国地域辽阔、物产丰盈,且各地皆拥有不同的特色文化遗存。尤其是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当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支持,使得特色的文创产业具备快速发展的可能。在此背景下,探索一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地方文创产业的可行性路径,打造可复制推广的融合模式,无疑具备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地方文创产业的背景分析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样、内涵丰富,在各地呈现出不同的样态与面貌。在地方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效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和内容,无疑十分必要。
(一)非遗文化元素可以提升地方文创产业的“含金量”
新时期的地方性文创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创意元素”的加持,而创意的产生往往来源于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辈留给今人的宝贵财富,不仅文化艺术价值十分突出,而且可以与如今的文创产业活动相结合,赋予文创产业更大的开发与创新空间。比如,安徽省阜阳市近年来就积极挖掘本地特色的非遗文化元素和相关资源,将其作为特色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灵感”,一方面突出了阜阳本地的特色与风格,另一方面将古今交融的产品推向市场,在更大的范围和渠道内加以营销,实现了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兼容,也给文创产品的迭代升级提供了动力支持。
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入非遗文化元素和内容,文创产业尤其是相关创意性产品更具“文化含金量”,与市场上一些粗制滥造、缺乏设计感的产品拉开了很大的差距,其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也给阜阳市文创产业的品牌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地方性文创产业发展,有利于增强文创产品的含金量与传统属性,确保文创产业取得稳步发展。
(二)非遗文化元素可以增强地方文创产业的发展后劲
一段时期以来,各地持续加强在文化产品开发、文化产业运行等方面的投入,使得文化创意型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亮点,给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极。在此背景下,将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元素与文创产业密切融合,无疑可以拉长区域文创产业的“技术链条”,为文创产业可持续发展赋能,确保文化创意工作取得突破。比如阜阳市近年来持续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谋划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将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工作有机整合起来,打造了复合式的文化产业集群,不仅繁荣了本地的文化产业和特色经济,而且在提供就业、稳定市场、上缴税赋等方面皆有所贡献。众所周知,非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视为地方文创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艺术资源宝库”。通过有效挖掘、利用非遗文化元素和资源,能够显著增强地方文创产业发展后劲,确保文创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三)二者融合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
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表现为口头传统表现形式、表演艺术、传统仪式与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在不同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特色各不相同,但都具备社会、文化、艺术及历史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也具备经济开发的价值。当前,一些地方的非遗文化传承保护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比如缺乏保护经费、传承人断代、缺少社会影响力与创新活力等。为了进一步提升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质量,将其与特色的文创产业相结合,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文创节目等,可以赋予非遗文化以“全新的生命力”,确保非遗文化的区域性传承、保护取得积极进展。换言之,将非遗文化与地方的文创产业相结合,可以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对提升文创产业水平,夯实非遗文化传承根基皆具有突出意义。
二、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地方文创产业的实践路径与举措分析
从地方文创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入手,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协同发力,积极开发利用特色的非遗文化元素和资源,筑牢特色文创产业的发展之基,赋能文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创新。
(一) 推动文旅多元融合,提升非遗文化融入度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动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且形成了多产业协同联动的发展机制。在将非遗文化元素和相关资源融入文创产业的进程中,加大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无疑具有突出意义。非遗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可用的文化创意元素、资源和素材十分广泛。以非遗文化为重要主题,地方政府可以打造招牌式的文旅融合品牌,将文创产品、文化旅游、非遗旅游、特色乡村、浪漫休闲等内容整合起来,涵盖旅客、消费者的“吃喝住行玩”等多个方面,提升文旅产业融合的力度与深度,增强非遗文化元素的渗透力,实现共同发展,充实地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内涵,实现文化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筹。
如,2023年国庆长假期间,阜阳市围绕本地的非遗元素和资源,在管仲老街开展了花鼓灯演出、非遗大鼓书等56项地方特色表演活动,实现了非遗项目与文旅的融合。在颍州西湖,工作人员将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街景复原,推出跟着欧苏游丰收市集、非遗杂技等体验项目,极大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让非遗文化得到传播,同时提升了本地的文旅发展水平和影响力。除此之外,阜阳市近年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工作方针,持续挖掘阜阳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的非遗文化素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串点成线、连线成面,谋划推出精品文旅体验项目,彰显阜阳非遗文化的多元魅力,策划更多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文旅活动与非遗旅游项目,实现文化旅游与非遗的有机融合,极大提升了本地文创产业的发展品质。
(二)强化双向合作互动,夯实文创产业创新根基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角度入手,将其与地方的文创产业密切融合,无疑需要两方的深度合作与互动。首先,非遗文化往往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文化门槛,对非遗文化元素和相关资源的提取、开发、利用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比如某些民间非遗文化的传承人或从业者等。其次,推动特色的地方文创产业协调发展,也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这样才能规避粗制滥造、设计走样、主题偏离等一系列负面问题,确保非遗文化的融入更为精确、有效。为此,地方政府部门要出面加以协调,统筹文创产业与非遗文化的“合作”,推动双向互动配合,确保文创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基础更为牢固。
从地方文创产业创新升级的维度看,更好地吸收特色的非遗文化元素,能够壮大文创产业的发展根基,确保文化创意工作实现理念突破、行为优化与产品模式的改进。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文化创意市场中,如何打造更优质的非遗文化主题品牌,如何开展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推广和传承工作,显然都需要非遗文化传承人与文创产业设计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的通力合作。以安徽省阜阳市来说,近年来阜阳立足本地实际,由当地文化产业部门牵头,推动了特色文创企业与本地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密切合作,双方在协调互动的基础上各展其能,各取所需,可以实现“1+1>2”的良好效果。当然,地方政府部门要构建常态化的双向合作机制,确保非遗文化的开发利用与文创产业创新发展形成深度对接,真正发挥各自优势,匹配市场需求,提升非遗文化的开发利用品质,促进文创产业走向更广阔市场,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开发非遗文创产品,做大做强特色化产业
推动地方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各类文化创意产品、物品必不可少,这是文创产业最直观、最重要的市场载体之一。尤其是将非遗文化元素注入到文创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发、设计特色文创产品的形式,以视觉传达、形象灌输、理念推广、价值观植入等不同方式,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象化”传播,确保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形成深度捆绑。近年来,各地显著加强了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工作力度,一系列特色鲜明的非遗文化主题产品、商品路线出现,有许多特色产品“出圈”,赢得了市场口碑与文化传承保护的“双丰收”。可见,地方文创产业与非遗文化的有机融合,应当抓住特色文创产品这个着力点,实现产业升级改造,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如,阜阳市的一些非遗记忆传承人、工作人员正积极开展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与销售,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比如太和县鸿丽文化公司设计的非遗文创刺绣布艺手机壳,就是以太和当地的刺绣非遗项目为灵感,在人们熟悉的手机壳上融入了刺绣、扎染、布贴等传统技艺元素,很好地提升了手机壳图案的美感和文化韵味,让手机壳这样的日用品与非遗形式联系,引发了消费者的普遍关注。除此之外,进一步拓宽非遗元素与文创产品的融合力度,还可以在书籍、食品、文创伴手礼等方向发力,积极融入地方的特色非遗元素,一方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感和艺术价值,另一方面提升文创产品的附加值,在打开销路的同时形成独创性效应,为做大做强文创产品品牌提供支撑。
(四)制定扶持政策与制度,提升综合保障能力
毋庸讳言,推动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与努力。尤其是在顶层设计方面,地方政府要一体谋划,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作为本地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确保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文化创意实践中焕发新生,展现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一方面,地方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非遗文化开展“摸底调查”,针对性地制定“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政策、制度,以文化保护为优先,以适度适量开发利用为抓手,确保非遗文化有效应用于本地的特色文创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本地的文化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制定细化的引导、保障方案,着力解决文创企业、设计师及相关人员的困难,帮助他们提升文化创意工作的积极性与整体质量,确保非遗文化的融入更具可行性,实现非遗文化传承利用的不断深化,打造特色的地方性文创产业品牌。
例如,安徽省阜阳市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可以助推本地特色的文创产业的发展。2021年12月,阜阳市文旅局印发了《阜阳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改革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合理开发利用本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助推特色文创产业、文旅产业的协调发展。这份规划提出,要做优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提高阜阳市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水平,同时推进文化遗产转化与利用。以此为起点,阜阳市可以充分发挥本地的非遗资源和要素优势,出台一系列帮扶政策、措施,制定相关的保障制度,促进非遗文化资源与文创产业的密切融合,实现一体化发展,提升文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更好地展现阜阳风貌,为阜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五)强化“数字赋能”,增强文创产业发展活力
在当前地方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目标导向下,地方除了要推进非遗文化元素、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外,还必须将信息化思维、数字技术融入其中,实现“数字赋能”“智慧文创”,确保技术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一方面,利用现代化的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等,可以推动非遗文化更好地开发利用,进而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来积极支撑;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工作人员可以拓宽特色文创产业的发展空间,将非遗文化元素更深度地应用于文创产品、文创活动,提升文创产业的发展动力与活力,确保文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总之,以“数字赋能”为重要抓手,地方的文创产业发展可以快速实现迭代升级,将非遗文化元素更多地融入文创实践,确保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转变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极。
如,在地方特色文创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客观分析非遗元素融入的困难和需求,将信息化改造作为重点,切实提升数字化文创发展能力。比如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文创产业的从业者可以全面分析现有产品、服务、主题活动等存在的不足,同时可以客观分析游客、消费者、用户的“痛点与堵点”,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升非遗文化元素的融入质量,增强文创产品、文创活动和文创服务的辐射力,使其更好地满足用户、消费者需求。此外,文创产业的从业者还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打造数字化的非遗文创项目、特色文创体验活动,构建诸如“线上非遗展”“数字非遗体验园”“数字非遗文创产品店铺”等,一方面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渗透,另一方面满足特色产品售卖、特色活动举办等需求,将非遗文化传播开来,助推地方文创产业、文创活动的深化,实现综合效益的提升。
三、总结
综上所言,在新时期地方文创产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相关部门领导与基层工作人员要提升思想认识水平,有效发掘本地特色的非遗文化元素与资源,筑牢特色文创产业的发展根基,丰富文创产业内涵,确保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各方要协同发力,打造非遗主题的文创产品、文旅活动、文化项目,提升市场化、专业化、常态化管理能力,加大对特色文创产业的扶持和保障力度,确保非遗文化元素和资源发挥更大价值,为地方文创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