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者》文化品牌与甘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一、《读者》文化品牌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基础
1. 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指的是一类在文化产业中的一类名称、术语、标志或图案,用于识别某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并与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从文化品牌的作用上来看,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二是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以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形象,增强品牌认知度;四是培养消费者忠诚度,建立长期稳定的品牌关系;五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
2.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主要内容,以知识、技术和艺术为基础,运用市场机制生产、流通、分发和消费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其具有“文化”和“产业”两种属性。一方面,文化产业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又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引导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
“读者”作为甘肃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之一,与甘肃文化深度融合,能够更好地将甘肃本土文化情怀带往全国甚至全世界,为甘肃文化产业发展迸发更强劲的活力。
(二)动力因素分析
1. 《读者》文化品牌的新时期新要求
《读者》作为一本期刊读物铸就了“读者”品牌,并逐渐进行产业链延伸,发展成为集编制、印刷和发行为一体的现代化文化产业集团。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读者出版集团,为《读者》品牌发展明确定位,开启了《读者》文化品牌发展的新时期。当下,传统的品牌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已经无法满足要求,《读者》文化品牌迫切需要寻求发展的新增长点、新路径。因此,《读者》文化品牌扎根甘肃、融合发展,具有强烈的内在动力。
2. 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在驱动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从这里连接着中亚各国,其丰富的文化资源离不开优秀文化品牌的指引,这也使得甘肃省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打造强势文化品牌,拉动文化产业发展,化“经济洼地”为“文化高地”。《读者》文化品牌作为甘肃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其天然地承担着推动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责任,形成了融合发展的外在驱动。
3. 制度创新提供的制度环境
在《读者》文化品牌建设的新时期以来,甘肃省陆续发布《甘肃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文件,提出“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相协调、相适应,与深厚文化底蕴、丰富文化和旅游资源相匹配的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为《读者》文化品牌与甘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与制度优势。
(三)现实意义
1. 探索《读者》文化品牌可持续发展路径
《读者》文化品牌与甘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可以重新诠释《读者》文化品牌的文化特质与社会价值。在《读者》文化品牌中加入甘肃文化的底色,能够扎根传统文化,使品牌更为厚重饱满,更好地发挥《读者》经年累月经营形成的品牌优势。其次,品牌地方融合发展,能够推动《读者》文化品牌创新自身发展模式、经营模式和营销模式,优化自身经营理念与营销策略,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下文化品牌建设的发展之路。
2. 提升《读者》文化品牌影响力
品牌与地方文化融合发展有利于激发品牌的生命力与活力,巩固自身品牌优势。一是体现本土文化与本土情怀。通过与甘肃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读者》文化品牌能够担负起甘肃文化品牌的重要名片职责,为甘肃文化产业发展探寻新的动力与增长点。同时,《读者》文化品牌能进一步更新公众认知,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三是融合发展能够为《读者》文化品牌跨领域合作与发展提供借鉴,为在“一带一路”文明互鉴中体现文化自信、文化担当提供思路。
3. 彰显甘肃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甘肃坐拥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敦煌文化、河西走廊文化、马家窑遗址、吐谷浑文化等等彰显着甘肃省文化的多样性,同时,甘肃省也有着丰富的红色传承。此外,“铁人精神”“航天精神”也在这里得到了孕育。这些文化资源彰显着甘肃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的先天优势,品牌地方融合发展能够驱动甘肃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强势文化品牌,使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二、《读者》文化品牌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一)《读者》文化品牌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
1. 《读者》文化品牌经营基础牢固
《读者》文化品牌的发展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背景下,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兼容并蓄世界文化,传递中国之声,在新时代浪潮中更加明确了自身定位,丰富了品牌文化与内涵。同时,《读者》文化品牌的商业模式与品牌营销策略具有多样性,品牌影响力、场景体验式、情感共鸣、价值引领等多重方式与品牌发展相辅相成,奠定了更加深厚的发展基础。品牌多样性产品与大众文化、乡土文化、经典文化间的生态关系,进一步使《读者》文化品牌扎根基层,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因此,《读者》文化品牌深厚的底蕴和坚实的品牌建设基础,在融合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 《读者》文化品牌新媒体矩阵建设初见成效
新媒体背景下,《读者》文化品牌以期刊内容为依托,形成了文字、音频、视频等全覆盖的新媒体发展矩阵,为品牌本身建设成熟的经济运行体系,运用“读者+”小程序、“学习强国”平台、App等渠道创新媒体表现形式,扩大品牌宣传和形象塑造。此外,《读者》文化品牌也于2021年开启直播模式,以视频直播方式加深与读者的交流互动。因此,《读者》文化品牌在新媒体矩阵的构建过程中,累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在与甘肃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中提供借鉴。
3. 《读者》文化品牌国际化道路初步开展
《读者》多语言、多地区的发行向全球提供了一个认识汉语、了解汉语、学习汉语的机会;同时也积极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努力成为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情感认同的桥梁和纽带。《读者》文化品牌以多样化渠道与国际接轨,形成了国家文化品牌形象、世界品牌形象、社会公益品牌形象、“读者方案”品牌形象等公共形象,为我国优秀文化“走出去”和海外优秀文化“走进来”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因此,《读者》文化品牌的国际化道路在与甘肃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中存在着相当大的交集。
(二)《读者》文化品牌融合发展的问题分析
1. 未能充分挖掘甘肃文化资源
对于甘肃省多样化的文化资源,《读者》文化品牌对其的挖掘仍然缺乏深度,难以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难以生产更高水平的文化产品适应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其次,《读者》文化品牌的文化挖掘缺乏整合性。尽管《读者》文化品牌已经开展乡土文化、红色文化、丝路文化等主题性挖掘,但仍然存在孤立化、片面化的文化利用。
2. 融合发展的人才缺乏
人才问题是制约品牌融合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文化产业人才缺乏。主要表现为人才总量不足、结构性失衡,特别是缺乏高素质的文化产品生产者、市场运作者和文化产业管理者。二是前沿技术人才缺乏。缺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大数据分析,凝练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发掘优质内容的专业型人才不足。
3. 对于产业融合发展的认识不足
当前的《读者》文化品牌经营已日益成熟,形成了《读者》订阅、销售与发行,期刊群建设出版、数字出版及新媒体矩阵建设、电商平台营销、社群营销的品牌营销模式。但是由于新媒体科技的发展,以往的《读者》品牌经营理念已不再适应当前市场需要,难以向市场提供精确的投放,导致融合思路受阻。此外,甘肃省“经济洼地”的现状也导致文化产业发展难以形成“文化高度”。尽管甘肃省已经明确提出打造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但对于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如何推动融合发展的认识仍然不足。
三、《读者》文化品牌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读者》文化品牌和甘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探索与动力分析,结合品牌发展现状及问题,本文进一步提出《读者》文化品牌与甘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是技术路径。技术支撑是融合发展的基础,这一路径要求《读者》文化品牌加强技术赋能,从应用新技术、健全新模式和培养新人才入手。二是创新路径。这一路径要求《读者》文化品牌从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合作创新入手,坚持创新理念与创新精神。三是扎根路径。这一路径要求《读者》文化品牌要深度扎根甘肃,充分汲取甘肃优秀文化的营养,从深度挖掘、高效整合与创新创造三个方面入手。
具体的对策与举措如下:
(一)技术支撑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
1. 加强前沿技术探索应用
《读者》文化品牌需要强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创新驱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一是促进数字出版内容的多介质、多角度延伸,打造出版融合发展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把握不同受众群体的新型阅读需求,推出更多读者喜欢、适合网络传播的优质内容。三是应用数字技术,深挖甘肃优势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提升公共服务文化产品的品质。
2. 健全科技创新应用体系与经营模式
《读者》文化品牌需要强化出版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衔接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建设科技创新应用体系,紧跟政策导向,强化数字赋能,形成文化产品“生产-供给-再生产”的创新闭环。二是稳固科技创新的经营模式,通过新媒体矩阵深度发掘文化产业“蓝海”,融合甘肃文化资源,提升品牌的产品竞争力与营收能力。
3. 健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
重点吸纳文化产业的高质量人才,着力培养文化产业高技术人才,提升《读者》文化品牌的大数据分析水平、新媒体矩阵建设水平,使《读者》品牌的文化产品供给更具精准性。
(二)创新理念激发融合发展的动能
1. 树立文化创新的理念
通过创新理念激发融合发展的动能,树立文化创新的理念是前提。《读者》文化品牌一方面需要自上而下灌输树立创新意识;另一方面需要激发品牌内部的创新氛围,鼓励创新模式与创新机制的产生。
2. 建立健全文创新体制
通过创新理念激发融合发展的动能,健全创新体制机制是手段。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创新;另一方面,需要健全完善的创新经营模式,形成“读者+”的文化品牌,深度融合甘肃优秀文化,将“读者”品牌的“文化影响力”转化为“文化”生产力,为新媒体矩阵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固的制度保障。
3. 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机制
通过创新理念激发融合发展的动能,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机制是重点。一方面,《读者》文化品牌需要与政府高度合作,把握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立足自身品牌优势,利用“读者精神”“读者智慧”“读者策略”和“读者方案”,不断提升全民阅读活动的辐射力,着力构建覆盖城乡、涵盖优质阅读产品供给和良好阅读风尚引领的书香社会建设新格局。另一方面,《读者》文化品牌需要扎根基层社会,将“读者”文化和阅读服务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为社区提供温馨、便捷的阅读空间和交流平台。通过“读者+”的模式,将甘肃网络文学、甘肃文化创意大赛、文创产业园等各种文化创意相结合,探索品牌年轻化方式。
(三)深度扎根甘肃汲取融合发展的营养
1. 深度挖掘甘肃优势文化资源
《读者》文化品牌需要形成本土化文化传承战略。一是通过新技术充分挖掘甘肃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经营手段,利用新媒体矩阵和“读者+”模式,让甘肃优秀文化走进百姓家。二是提升“政企”合作、“校企”合作、“社企”合作的能力与水平,通过新技术、新手段,赋予甘肃传统文化新的内涵,让《读者》文化品牌与敦煌文化、黄河文化、牛肉面饮食文化等互惠互生。
2. 高效整合甘肃多样化文化资源
《读者》文化品牌需要立足于自身的品牌优势,推动甘肃文化资源的整合与转化。一是打造“读者+甘肃”的文化生态群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起点,整合沿路的黄河文化、敦煌文化、马家窑文化等,以时间为线索,注入红色文化的基因,打造立足于甘肃传统文化的生态群落。二是建设“读者+甘肃”的“元宇宙”。利用技术赋能,将甘肃文化资源数字化,拓展甘肃文化产业市场的广度与深度。
3. 形成立足甘肃面向世界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扎根本土文化的同时,需要放眼世界,进一步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读者》文化品牌依托于“一带一路”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炼和传递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影响力”,并将其转化为品牌的“文化生产力”。此外,需要通过《读者》的境外发行版本,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读者》文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结语
随着新媒体极度高速发展和5G、6G时代的到来,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读者》文化品牌需要扎根甘肃,汲取甘肃优秀的传统文化营养,与甘肃文化产业充分融合发展,发挥自创刊迄今四十余年文化品牌的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