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 正文

浅论英诗汉语古译现象

作者:李冰岩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日期:2022-07-01人气:1718

随着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沟通也越发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中国与他国往来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与此同时,语言背后所隐含的不同文化间更是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鉴于历史人文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影响,中英两种语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语用方式和表达习惯,这在以两种语言为基础进行的文学创作上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发挥。要想欣赏领略不同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翻译必不可少。诗歌翻译,作为文学翻译中最具风格魅力的分支之一,也吸引了无数文人学者去探究其中精妙。最近几年盛传的各种外文诗句颇具古典遗风译本的出现,更是将两种语言的差异放大般呈现在众人面前。文章选取认可度较高的英文诗句古译进行举例分析,通过其中所展现的措辞差异,进一步领略诗歌之美和汉语古风之韵,激起更多人去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诗歌语言精练,妙在只言片语间便可道尽人情世事的悲欢离合,使人产生不尽联想,甚至容不得解释,一解释,看似清楚了,意境却荡然无存。暂且不谈诗歌的外文翻译,有时哪怕是古语今译,感觉却也难以言明。因而,在所有文学体裁的翻译中,考虑到复杂性和特殊性,诗歌翻译被研究和讨论的最多,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说过“诗者,翻译所失也”,道出了诗歌翻译的挑战性。一言概之,诗歌翻译的困难主要是原作和译作两种语言间的语言差异造成的。巴恩斯通就曾旗帜鲜明地表明看法,认为语言差异是翻译的重要干扰因素,尤其是对诗歌翻译的完美准确而言。但作为文学创作中极具魅力的存在,诗歌翻译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又不可缺席。为此,翻译界中不断涌现名家大师对诗歌翻译进行探究研习,力求总结出诗歌翻译的特点和要求,用以指导翻译实践,向外传播本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妙。英国著名诗人雪莱就诗歌翻译曾作慨叹,说诗歌翻译好比种下种子却不能开花,这是巴别塔的符咒。安德烈·勒菲弗尔作《诗歌翻译:七大策略与一个方案/一大蓝图》来表达他对诗歌翻译的看法。他认为,文学翻译基本上就是重译,仅仅传达出字面意义是不够的,还要忠实地译出原作的实际意义。著名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也就诗歌翻译提出自己的翻译理论“三美论”(音美、形美、意美),要求在进行诗歌翻译时能重视达到这三个方面的和谐,传达诗歌之韵。笔者从当下盛行的英诗古译谈起,结合各家理论,分析采用汉语古风形式进行外文诗歌翻译过程中所呈现的语言差异,希望大家能从中领略到语言的多样性和中文的独特风姿。

二、诗歌古译分析

诗歌翻译涉及多方面因素,如诗的真意有无传达到位、诗的韵律有无参照等,难以尽述。因此,下面将根据实例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一)诗无达诂

首先,诗歌形式多短小精悍,但所表达的情感却深沉炽热。所以,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即“诗言志”中的“志”能否在译作中表达出来,是检验翻译忠实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相比英语,中文则更为含蓄内敛,因而英诗的古风译本比较原诗可能情感传达得更为隐晦一些。

(1)原诗句: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wherever you go,whatever you do.

白话版: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为何忙碌,我都会在此守候。

古风版:无论汝身何处,何等劬劳,我必当守候。

此诗句的翻译则更为明了地传达了诗之“志”,甚至无多余成分,字数相比原诗更为简洁,也很直接地体现出中英文两种语言间在表达句式上的差别。所谓英文重“形合”,通过句法手段或词汇手段实现句子间的连接,即多使用逻辑连接词显示句子结构关系,又突出主句,从句作为补充成分多放在主句之后;而汉语重“意合”,句子间多依靠语义贯通,少用连接词,句子精练,极具概括性,又注重事理顺序,通过句序展现重要性,因而此古风译本中主句放于句末作情感上的最后喷发。

(2)原诗句:Well,not that emotional,but I move the heart.

白话版:说好了不动情,我却动了心。

古风版:情如风雪无常,却是一动即殇。

无论原作或译文,都十分言简意赅,道出“情之所起,一往而深”的心思,可谓上乘。而古风版在结构形式上更加工整,也更符合诗歌讲求格式统一的特点。“常”和“殇”字的使用,也给诗句平添了几分古韵,悠悠之言,满满情义。

(3)原诗句:If we can only encounter each other rather than stay with each other,then I wish we had never encountered.

白话版:如果只是遇见,却无法为彼此停留,不如不遇见。

古风版:若只是遇你如一曲惊鸿,未能濡沫以共,未能醉此一盅,不如忘记梦里这场朦胧,独身月明中。

原文显然是一首情诗,句式简单又表达直白,于寥寥数语间,道尽情人相识相知却不能相守,而无奈慨叹“不如从未相见”的哀婉与凄然。经译释后,篇幅大体保持一致,相比原诗,虽有部分艺术加工,像“未能醉此一盅”“独身月明中”,但诗句意义并未失真,且读来更令人生出不尽遗憾之感,为情人间的错过,也为那恍若历经绝望般的诀别,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诗之格调

译诗之难,多在于诗的风格意象难以在另一种语言中得到同等表达,即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没有丝毫偏差的对应词加以诠释。中文、英文,作为诞生地、发展环境等完全不同的语言类别,在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时自然要面对这种来自最基础层面上的考量。钱钟书先生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中也曾说过,“在中国诗里算是‘浪漫’的,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仍然是‘古典’的;在中国诗里算是痛快的,比起西洋诗,仍然不失为含蓄的。我们以为辞藻够鲜艳了,看惯纷红骇绿的他们还欣赏它的素淡;我们以为‘直恁响喉咙’了,听惯大声高唱的他们只觉得是低言软语。同样,束缚在中国旧诗传统里的读者看来,西洋诗里空灵的终嫌着痕迹、费力气,淡远的终嫌有烟火气、荤腥味,简洁的终嫌不够惜墨如金”。中英文诗歌在此方面的差异由此也可窥见一斑。

(1)原诗句:I want to have a man heart until my hair white not leave.

白话版:我想有个男人的心到我的头发白不离开。

古风版:心似千千结,唯愿君如瑶台花上蝶,花落蝶成雪,白发无相别。

原诗句依旧秉承英文简洁直接的表达风格,中文古风版情绪表露则更为婉转,但都传达出渴望得到“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这种美好爱情的真情实意。其中,译文里出现的“千千结”是中文里描述心思的常用表达,“千千”无疑是泛指,突出情人的纷繁心事与内心纠结。“瑶台花上蝶”显然是美化的写法,意在描绘出心心念念的心上人的美好与难得,也引出下文“白发无相别”的誓言爱语。如此看来,古风版译法虽明显有艺术处理的成分,但意义和原文还是统一、不失偏颇的。且相比之下译文整体情调更为温婉,词句使用也更加优美雅致,在让人领略到诗歌之韵味的同时,也不由得对爱情这一纯粹情感心向往之。

(2)原诗句:One minute with you,is more than absolutely everything to me.

白话版:与你的一分钟,比世上一切更珍贵。

古风版:落花倾兮,美御美兮,见卿一刹,胜花美矣。

原诗句使用直白的时间词“一分钟”作为衡量标准,将“与你在一起的一分钟”和“世间一切”的价值相比较,表达与爱人相处的每时每刻都值得珍藏于记忆和灵魂,体现出爱情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美好体验。译文则在原文基础上进行扩写,强化了对比概念,将情感加以升华。其中,“落花”在中文中多指凋谢而落下的花朵,因其落下的时候,总是处于最美时刻,给人一种在灿烂时凋亡的悲伤之感,是传达美丽、短暂、动态的一种意象,忧伤之美给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深刻,而与爱人相恋的时光则比此景更加令人恋恋不舍,如此这般,诗人想要传达的感情便表露无遗了。译文偏离骚体,运用四组四字词,且结尾押韵,符合诗歌讲究的形式美和音韵美,加上对比手法的合理运用,使得原诗句所表达的情义于字里行间流淌出来,同时也展示出中文意象之美。

(三)诗之工整

诗歌之所以颇受文学界推崇,除了如其他文学体裁般用简单语言就向读者勾勒出诗人心中的梦幻世界外,还在于其形式标准极其严苛,即字数、韵脚等根据不同诗歌类别有着非常清楚的规定,这些都要求作者有十分高明的文字把控和掌握能力。也无怪乎诗歌能历经千年岁月仍具有难以磨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令无数文人学者为之倾倒。中英文诗歌因各自文化传统有着不同的节韵模式,但标准都是一样严格的。

经典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能不能让我来将你比作夏日》。全诗韵脚押韵十分明显,基本格律是五音步抑扬格,包括三个四行组和一个对偶句,采用典型的莎氏十四行的韵式,即abab cdcd efef gg。全诗结构严谨,韵律和谐,读来节奏也较为鲜明,抑扬起伏有致。因此,若想为世人展示这首诗的美妙,在深情传达诗意之余,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律格式也十分必要。至今不少大家名士称颂并用白话或模仿古诗样式翻译过这篇佳作。笔者选取屠岸先生的白话版本与齐文昱先生的四言古风版本简单加以对比分析。

屠岸译:

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作/夏日?

你可是/更加/可爱/,更加/温婉;

狂风/会吹落/五月里/开的/好花儿,

夏季/租出的/日子又/未免/太短暂:

有时候/苍天的/巨眼/照得/太灼热,

他那/金彩的/脸色/也会/被遮暗;

每一样/美呀/,总会/离开美/而凋落,

被时机/或者/自然的/代谢/所摧残;

但是你/永久的/夏天/决不会/凋枯,

你永远/不会/失去/你美的/形象:

死神/夸不着/你在他/影子里/踯躅,

你将在/不朽的/诗中/与时间/同长;

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

我这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

屠岸先生在充分考虑到英汉语言的差异和各自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了形式上的“以顿(或音组)代步”,一行五个音组。如此一来,译诗的节奏就较大程度地与原诗保持了一致,且在韵脚上也尽量贴近原诗。语言上避免了生硬的欧化语法,采用朗朗上口的现代汉语翻译。屠岸先生的译本基本形神兼具,将原诗的形、音、意等方面的特点较为全面地保留了下来。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莎翁所用语言是16世纪的古英语,而屠岸先生的汉语白话译本中一些口语化的表达使得原诗古典、华美的风格有所削减。

齐文昱译:

卿如夏日,载欣载和。

西风列列,众芳独嗟。

长夏倏忽,崦嵫将迫。

赤日如炬,潾潾其波。

煌煌其光,晦影如阙。

美人迟暮,造化奈何。

卿如夏日,清丽永厥。

无会幽冥,宜咏宜歌。

佳颜不老,十世百劫。

我有诗行,颂卿芳德。

相比屠岸先生的译作,齐文昱先生采取汉语诗歌中经典的四言律诗格式进行翻译再加工创作,兼顾了原诗的音韵、意境,借助中文诗歌形式保留了原诗风格,也向读者展示了中文语言之惊艳风华,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精妙,给世人带来另一种精神上的美感享受。

三、结语

经英文原诗与古译版对比可见,古译版在保证呈现原诗真意的同时,更多是按照汉语诗歌压尾韵的传统进行艺术加工,使得译文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表达习惯,全诗也朗朗上口,便于传诵。文中的各类英文诗歌译文多借鉴中国古代诗歌语言进行翻译,不仅体现出中文诗的形式多样,也充分传达出语言的百变灵活和迷人风姿。

就诗歌而言,每首佳作都是写在纸上的勋章,在文字王国里,加冕为王。这桂冠很轻,却能在无尽岁月里永恒闪亮。它们是烙印在时光尘埃里的思想火花,一笔笔,隆重又从容,一句句,全是对人间真意的交代。中英文语言,诞生于不同的文化国度,借着各自民族的智慧不断发展充实。它们熬过漫漫岁月,在跨越世界的千山万水后,彼此相遇,碰撞出激烈的火花。文章虽多浅见,也愿读者在领略两种语言的不同韵味外,更能挖掘出中文语言的精妙风采,促使更多国人去学习钻研中文,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