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素雅之境
唐代在中国文学创作的艺术画卷中占据了浓墨重彩的篇幅,经久流传的诗歌造就了它足以彪炳一世的灿烂与辉煌。王维有“诗佛”之称,是彼时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早年的王维,曾有过投身仕途的积极抱负,希望成就一番大事业,然而随着政局动荡,他逐渐看透官场的尔虞我诈,意志消沉,过起了半官半隐的闲适生活。这种脱俗的心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山水田园诗歌的创作,那份自然流落出的闲逸潇洒和空灵素净,深深影响了后代文人。
一、“山”“云”“月”等意象的应用
王维诗多以五言为主,且所咏多为自然界之常物,如“山”“水”“云”“松”“月”等。由这些意象穿插点缀的诗歌,十分素净灵秀,给人一种淡雅之美。
(一)“山”之清秀
《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这是一首送别诗,同时也是一首描绘夏季山景的状物诗。全诗呈现出一幅雨过天晴后,瀑布似悬于树梢一般的奇妙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山峰,草木葱茏,泉水叮咚,星白点点映于青山之间,更显山之清秀。
(二)“云”之空灵
《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透过诗作可以看到的是无数次站在辋口眺望终南山的孤独的背影。“白云”这一意象与全诗已经默契融合,作者借“云”之空灵悠远,表达世事之变幻莫测,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三)“月”之朦胧
“月”这一意象一直活在诗人们塑造的各种境界中,“把酒问月”等月下情节横贯古今,王维笔下的“月”的形态变幻莫测,十分具有代表性: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酬张少府》
这里“月”不仅仅是意象,更是诗人理想国中包拢一切的万物之灵。有了月,才有了诗作的飘渺洒脱、意味深远。
二、诗中有画,画风素雅
“诗画合一”是王维诗的精髓。诗人通过一系列简单的物象,以凝练的语言勾勒出简单的画面,营造出一个个清新自然的意境,并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这充分体现了其超然脱俗的涵养和对恬静素雅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通过对傍晚山间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其宁静致远的恬淡情怀,展示了一种空灵优雅的绝美意境,被认为是“诗中有画”的典范。全诗不过四十个字,泉水,明月,青松,翠竹,碧莲无一不是传统中国画中的元素,读罢全诗,仿佛眼前呈现一幅秋日图,意味隽永。这句借用《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林兮不可久留”之典故来表达作者超脱的心境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山居秋暝》以精炼的笔墨,既是写诗又是作画,每一句都透露出灵动的意蕴。全诗丝毫没有富丽堂皇之意,然而就是它的淡雅素净,造就了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采神韵。
三、禅意悠扬,宛若仙境
(一)诗作融合音乐绘画,处处禅意
禅意,指禅心,是清静寂定的心境,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所流露的禅意浑然天成,与诗作融为一体。前文提到其诗作诗画交融,充分体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素养,然而王诗不仅有画的意境,也有音韵的流畅。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通过几个常见的意象,刻画出不同寻常清幽境界,其中蕴含着悠然自得的超然禅意。
钟声在王维诗作中多处出现,它既是一种悠远的声音,也是禅意的直观体现。如“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归辋川作》)“讵枉青门道,胡闻长乐钟。”(《韦侍郎山居》)等。钟与佛寺紧密相关,音乐与禅意交相辉映,赋予王维的诗以空幽灵动之美。
(二)诗作融入宗教气息,情思空灵
在佛教繁兴,儒释道融会贯通的年代,王维深受影响,淡泊名利,而这种飘然清淡之风,也正是一种宁静素雅的体现。隐居辋川以后,诗人笃志学佛,结交僧侣。释道并修,对佛家虚空境界的神往和老庄虚静意蕴的追求,造就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内在涵养。如《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诗人借辛夷花之清幽,来表现自己不问世事的高洁心态,那是一种向往自然的空灵之心。诗作中体现的禅思,已经把人带入了一个远离尘世的仙侣之境。
四、结语
王维诗作擅长用诸如“山”“云”“雨”“月”等平常的意象来刻画出不同寻常的美好情韵。其山水田园诗中所呈现的空灵之景,恰恰体现了他内心追寻素雅清幽的高尚情怀,此中蕴含的禅意,更是诗人后半生的精神寄托。品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我们不仅能体会诗作的精彩布局,也能欣赏到诗内的清新图景,更被诗人超凡脱俗的禅心深深吸引。综上,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清丽素雅,当之无愧是诗中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