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和优化策略

作者:姜攀来源:《商业观察》日期:2023-01-29人气:325

事业单位是我们国家行政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工作职能是进行社会管理和执法监督等,对于全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事业单位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财务相关的问题逐渐体现出来。诸多财务问题所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事业单位没有做好内部控制工作,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也开始认识到内部控制和财务绩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内部控制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财务绩效管理方法,对于优化财务绩效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想要进一步的优化财务绩效水平,就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对于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重视程度,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相关的制度,构建起科学的财务绩效考核制度并优化设置财务绩效指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于财务绩效有着积极的影响,做好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的提升财务绩效,有助于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财务绩效的特征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就是对单位内部不同的部门以及不同的层面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做好控制和防范,从而更好地保障事业单位能够正常运行并更好地履行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工作职责,为社会提供更加优化的公共服务和管理。与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不同的是,事业单位作为非营利性单位,其内部控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收益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希望通过做好内部控制来更好的利用财政拨款,使资金能够在允许的范围内发挥最大的效用,实现最大的社会价值。换句话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是希望能够进一步的提升自身的整体实力,进而更好的履行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职责。

事业单位的财务绩效就是基于财务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制度。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财务预算就是事业单位为了完成各项工作职责而所需要使用的资金预算。这些资金运用于人力资源费用的支付、各项资产的购买以及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费用。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在年末时候根据单位的运转情况科学测算和估计下一年的财务支出,制定出下年的财务预算报表,然后将财务预算报表上报,进而获得下一年度的政府财政拨款。以财务预算管理为基础的财务绩效就是对事业单位每年的财务预算落实情况和财政拨款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考核的过程,在考核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和体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了解事业单位对于财政拨款的预算和使用情况,进而提升对于财政拨款的使用效率和水平[1]。

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当前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和管理规定可知,内部控制就是要让事业单位在日常的运行和管理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规定的要求,做好财政拨款的使用工作,使资金能够有效的应用于工作中,财务相关的数据做到准确无误,并有效的防范不正当的资金使用活动,从而更好的履行应有的社会职能。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工作上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内控意识较为淡薄。事业单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习惯于根据行政指令来履行工作职能。虽然在近几年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但受到传统管理思维和工作模式的影响,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总是习惯于将内部控制作为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管理办法,没有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实际制定出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往往习惯于依照一直以来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模式来进行基础的事务性财务工作,没有基于财务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对单位的资金收益和支出情况以及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动态管理,导致内部控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不足。由于并没有真正的重视内部控制,所以在日常的工作执行上必有所欠缺。具体的说,大多数的事业单位虽然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根据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多情况下,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能够通过上级管理部门的检查,而在实际的财务管理活动、项目论证和重大工作的决策制定时,并没有结合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进行讨论。内部控制的执行就是要求根据管理制度来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并不断的优化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但目前相关的管理制度并没有真正的予以落实,工作方式、工作作风也没有明显的转变,这也说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执行力是并没有满足当前发展的实际要求的[2]。

对于财务绩效的考核机制尚不健全。在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之下,受到岗位设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的事业单位由于人员编制数量的限制,并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这也使得没有专人负责的内部控制工作无法真正的落实,常常是被动的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和审计,而没有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积极主动的来履行内部控制的工作职能,使其真正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事业单位做好内部控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事业单位做好内部控制对于财务绩效来说有以下三方面的积极影响。

首先,做好内部控制能有效保障财务绩效的正常进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对于财务绩效的施行起到了保障性作用。内部控制工作涵盖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而财务绩效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实施效果与内部控制效果有着紧密的联系。内部控制工作做得好,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相应的也会进展顺利,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也会降低,财务绩效就能够在此基础上正常进行。

然后,做好内部控制帮助发现财务绩效中的不足之处。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的重要方式,良好的内部控制不仅有助于财务绩效的进行,还能够通过内控来发现其中的不足。财务绩效体系是否科学健全,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来进行检验。如果在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发现目前施行的财务绩效管理不符合单位的发展实际,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进而促使财务绩效能够更加的符合发展实际。

    最后,做好内部控制能够进一步提升财务绩效的效果。将内部控制工作融入到财务绩效管理中,可以进一步的规范财务绩效相关的管理制度,激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会先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每位工作人员会进一步的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将内部控制在财务绩效中体现,可以进一步的优化每个岗位的工作绩效,降低失误发生的几率,进而提升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绩效,使上级单位的财政拨款发挥更大的使用价值。

四、基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财务绩效问题分析

从内部控制角度来看,目前事业单位在财务绩效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绩效管理意识不足

由于一直以来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上级管理单位的财政拨款,受到资金来源和管理机制的影响,多数事业单位在财务绩效管理工作上存在主观意识不足的问题。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认为,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上不应该追求财务效益,而是应该追求社会效益,所以在财务绩效方面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管理精力,在管理意识上有欠缺。管理意识不足直接导致两个问题的产生:一是由于没有完善的内部管控制度和明晰的实施措施,所以财务绩效的施行没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没有从内部管控的角度来开展财务绩效相关的工作,所以在工作执行上存在敷衍和应付的现象[3]。

(二)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是进行财务绩效管理的主要手段,对于财务绩效的管理水平影响很大。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目前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存在指标设计不合理、财务信息获取难度大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范围窄等问题。

首先,由于很多事业单位不重视内部控制和财务绩效相关工作,或者没有将内部控制工作很好的融入到财务绩效管理中,所以导致在财务绩效指标的设计上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具体的说,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的特殊性,所以在财务绩效指标的设计上往往缺少关键指标的设定,这也就导致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缺少主次;另一方面,在指标的设计上往往看中于容易量化的财务指标设定,容易忽视其他的非财务指标,这也就导致绩效管理较为片面,无法较好的反映整体的财务管理情况。

然后,由于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所以在财务信息的获取上难度也相对较大。很多财务绩效的评价指标都涉及到对财务信息的收集,但是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很多财务信息在获取上存在不透明性和滞后性,另外除了财务指标的相关信息获取有难度,非财务指标的信息获取也存在判断和获取上的问题,并且信息的证实性和准确性也不便于考证,因此给财务绩效评价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

最后,由于一直以来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都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所以财务绩效考核的结果往往没有被有效的应用于薪酬奖励、职务晋升等多个方面,常常只与当年的年终奖励相挂钩,所以从目前来看,财务绩效的考核结果应用范围是相对较窄的。具体来说,财务绩效的考核结果能够为单位的管理者发现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辅助依据,帮助管理者在优化财务管理工作上提供决策支持。对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说,财务绩效的考核结果能够反映工作人员的工作成绩、工作表现和工作态度,对考核结果良好的工作人员给予薪酬、晋升、培训等多方面的机会,有助于激发全体工作人员对财务绩效的重视程度和管理的积极性。

五、内部控制视角下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绩效的建议

(一)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财务绩效的重视

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属于非营利性组织,所以一直以来对于财务绩效的要求都相对较低,各方面的限制也较少,在管理上相较于企业来说会相对的宽松。同时,由于事业单位没有盈利和筹资的压力,所以上至管理者,下至负责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都不会过分的担心和考虑财务绩效问题。因此,在日常的运营和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就容易出现财务绩效指标合计不科学、考核实施不规范和考核结果没有效运用的问题。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加强对财务绩效的重视,让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都能够认识到财务绩效的重要性,才能够从本质上有效的提升财务绩效管理水平。

(二)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要提升财务绩效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的相关管理制度。制度的内容应该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根据前文的分析可知,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数额主要是以事业单位自身所制定的财务预算作为参考依据,所以需要财务预算具有科学性和应用性,既能够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又能够适应企业的未来发展需要;二是要做好财务资金的核算制度。资金的流动和使用情况必须要做好登记,更好的保证每一笔资金都能够真正的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和社会服务做出贡献,使资金得以更好的利用。如果出现任何问题,相关的登记信息也有助于问题和责任的排查,避免问题的扩大化,也有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三是要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风险是无处不在的,由于事业单位不需要自行筹资,所以往往会忽视财务风险的防范问题。在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想要提升竞争能力,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就需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形成预防财务风险的良好理念。

(三)事业单位要进一步科学设置财务绩效指标

根据前文的分析可知,目前事业单位在财务绩效的指标设置上存在指标设计不合理、财务信息获取难度大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范围窄等问题。想要优化财务绩效管理,可以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着手,有针对性的进行财务绩效指标优化。第一,在进行财务绩效指标的选择时,要遵循科学性和重要性的原则。一方面,财务绩效指标的选择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实际,能够真实的反映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这样指标的选择才具有价值;另一方面,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也是不同的,对于单位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记性指标体系构建时,对于不同的指标要根据其重要性来进行加权。第二,要综合考量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通过综合性的指标设计来提升财务绩效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定量指标主要是反映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绩效管理水平,定性指标则能够反映未来一段时间单位的财务绩效管理的水平发展情况,对两方面的综合考量能够使财务绩效更具有公正性。

六、结语

在改革的浪潮中,事业单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需要明确内部控制对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着手,进一步的优化财务绩效管理,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竞争力。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