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阅读方式,提高阅读质量
沉浸式阅读提升欣赏水平
阅文字、读声音,反复阅读,就可以将内容背诵,进而在针对类似题材的写作时,可以借鉴已背诵的优秀词句。然而,机械的背诵极易忘记,也难以做到灵活运用。小学语文课本以及优秀的课外读物,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同类型最优秀范文,阅读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感受文字美之外,也要强调体会文字所表达的感情与意境,通过文字背后的含义,通过文字表象以及文字内含发掘中文的优美。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文字,把看到的景物与心中的感觉融合在一起,一个“颤动”,把眼中的绿叶的生命力表达得活泼生动,景中蕴情、情中纳景,意境深远,妙不可言,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享受文字之美、感受文字之情,让学生身心沉浸于文字所表达的景与情中,不断积累,提升文字的欣赏水平。
以点及面融会贯通
语文与数学一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并不是独立的个体,将课文与课外读物同类景、物、事进行归纳总结,欣赏不同视觉、不同思想、不同角度下的作者的表达方式和陈述差异,学习与感受不同作者在不同状态下的情感。“叶子化作一只只蝴蝶飘落”、“叶子在空中飘飘悠悠,像在空中轻歌曼舞”、“轻飘飘地从桎梏中挣脱出来,轻盈地飘飞”、“叶子幽雅的飞舞着,带这那淡淡忧伤,慢慢的飘落”。同样是描述叶子的飘落,有的作者看到的是飞舞的蝴蝶,有的看到的是轻盈的舞蹈,有的看到的是挣脱桎梏,有的又挟带着忧伤。同样的景物,在不同的心境下,用一句句文字诉说着自己的情感。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一句话,拓展成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的优秀作品,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感受作者的情感,并与自己的理解相结合,深刻的感悟文字之美、阅读之美。
精泛朗听相结合
精读、泛读、朗读与听读协同推进,多种方式相结合提升阅读能力。通过逐词逐句地精读,剖析文章理解文字元素,掌握文字的表达,体会作者的感情。泛读关键在于读得快、读得多,同时了解文章大意并理解准确,切不可图多和快而忽视对内容的理解,囫囵吞枣的追求数量而放弃质量。通过朗读将文字转化为声音,感受文字的节奏,进一步享受文字之美。听读则是通过使用录音机、手机、平板等工具播放音频读物,享受朗读人表达的文字,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感受文字中所表达的情感。在小学不同阶段,评估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认知能力,引导其使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低年级孩子其识字不多,理解较慢,应鼓励其多听读,并结合泛读和朗读。高年级阶段则重在培养精读和泛读,培养并提高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拥有电子设备的学生,引导其利用碎片时间听读,如边走边听、边吃边听、边等边听等,充分利用每一分钟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资源建设给学生阅读保障
教材是阅读的首先,同时,学校也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以教材为基点,以学校阅读资源为核心,让读物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展和补充,让课外读物与课堂教材相得益彰,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资源的建设上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扩充资源,比如学校以采购形式购买读物、建立图书馆等。对于经费较少的农村小学,可采取鼓励学生家长为学校捐献读物,让学校与家庭、学生与学生之间共享阅读资源,即丰富了学校的读物,又培养了学生们互帮互助的高尚品德。也可以建立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当地图书馆、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之间互借互享,低成本扩展学校的阅读资源,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坚实保障和丰富的智力来源。
阅读对提高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巨大的帮助。缺少阅读会导致不能抓住文献重点、不能顺畅陈述自己的想法、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针对当前小学阶段阅读方式存在的不足,提出四个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阅读方式,由教材的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的内容融汇到课堂的知识中,课外与课内相得益彰,大幅扩充小学生的知识量、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引导孩子理解文字、领悟感情、享受意境。坚持阅读,让孩子在有界的环境中拥有连接世界、连接内心钥匙,不断地积累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塑造品格,培养出身心健康、品格端正地祖国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