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 正文

从心理防御机制视角分析人物形象的构建 ——以电影《超脱》为例

作者:效艺昕来源:《视听》日期:2021-01-16人气:5690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或紧张的冲突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有意无意采用某种方式,由此摆脱烦恼、消除焦虑,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在精神分析批评的原则理论中,心理防御机制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内容。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弗洛伊德将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三个层面的心理结构表述完善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人格理论。本我构成内心的欲望,自我形成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超我则形成心灵的道德戒律与理想期望。假定本我是人类在出生时形成的全部心理机能,自我与超我便是本我的一部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得到分化。通常情况下,超我的立场和本我背道而驰,人们常常在道德和欲望之间挣扎,从而陷入精神焦虑。心理防御机制在本我和超我之间做出平衡,掩饰个体行为的真正动机,化解精神焦虑。但这种调节一旦超出合理的范围,就会给自身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根据行为性质的不同,弗洛伊德及其他学者将人们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分为五大类,分别是逃避机制、自骗机制、攻击机制、代替机制和建设机制,在此基础上又分述为十五种心理防御机制。由于家庭、环境等影响因素的差异,不同的个体所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也会有所差别。

《超脱》是一部以美国中学教育衰退的社会现实为背景,探讨人性以及对社会道德、制度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电影,由擅长拍摄现实题材的导演托尼·凯耶执导,于2011年4月25日在翠贝卡电影节上映。影片中的主人公亨利·巴特在童年时目睹母亲因受祖父性侵扰而自杀的经历,使他对于这个世界有着强烈的疏离感,亨利通过不断更换代课工作的方式使自己的灵魂置身于这个世界之外,避免与他人产生情感交流。但是艾丽卡的出现、女学生玛莉蒂斯的自杀、以及他在这所即将倒闭的学校代课期间所经历的一切,使他被迫地与这个世界产生了情感联络。影片中的人物众多,他们性格迥异,但是都在灵魂和现实的矛盾中苦苦挣扎,他们通过压抑、抽离、幻想等心理防御手段进行自我心理保护,借此实现精神救赎。对此,笔者试图通过从心理防御机制分析人物形象的构建,从中探讨影片要向观众传达的“超脱”本质。

一、亨利的自我救赎

亨利作为影片的主人公,所有的故事脉络都围绕着他而展开。亨利拥有非凡的情感交流天赋,但是由于长期笼罩在目睹母亲服药自杀的童年阴影中,他为自己建立了坚硬的心理壁垒,对一切人和事都持漠不关心的态度,孤独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一)压抑

压抑被视为心理防御机制的最基本方法,属于逃避机制中的一种,是指本我的愿望、记忆、欲望和爱好等受到超我的排斥和禁绝,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表现。也这是亨利进行自我心理防御的主要手段。

亨利常常一个人在夜晚的城市游荡,与外界保持疏离。但事实上,人类的生存无法完全脱离与外界的联系,我们生来就具备交流的欲望,而亨利通过压抑本我的方式去逃避、禁绝与他人交流的可能性。他目睹艾丽卡受到嫖客的强暴和欺辱,但是选择无视眼前的一切。亨利断绝与世界的联系,他保持精神的孤独和理性,甚至漠视艾丽卡对自己的道德谴责。亨利极力逃避事实,不愿承认本我的欲望。也正是因此,亨利选择做代课教师,频繁更换学校,避免因情感的建立为自己带来焦虑和痛苦。这种压抑本我的方式,使得亨利的精神世界成为一个“空壳”,他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冷漠的自私者,与本我的愿望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极端。但是这样的掩饰,对于亨利的自我救赎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否定

否定是逃避机制中的一种,指沉溺在一厢情愿的幻想中,拒绝那些不愉快或焦虑重重的现实以保护自我。

亨利外公的侵犯是其母亲服药自杀的真正动机,他是亨利陷入孤独、绝望的始作俑者。亨利对于外公的情感是复杂的,他厌恶外公,但是出于亲情和道德,他必须对生活已无法自理的外公负责。亨利成为外公晚年强烈依赖的对象,这对于他来说是不得不接受的精神负担。在外公临终前,亨利配合精神错乱的外公,将自己置换为母亲的角色,否定外公曾经对母亲侵犯的事实,表示已经原谅他,告诉他不用为那些从未犯过的错误感到自责,亨利希望外公不要带着内疚和恐惧离开这个世界。因此,他使用否定机制,让外公认为自己从未犯下过错,减轻其精神负担,从而也对自我进行心理保护。

(三)抽离

抽离是指将部分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抽离而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

尽管亨利一直努力使自身游离在这个世界之外,但是他仍然保持着对他人的善意和尊重。亨利出于善心收留了艾丽卡,但是当发现艾丽卡对自己有所依赖时,他明确告诉艾丽卡自己不需要她的报恩,更不要对他抱有任何的期待。外界对自身的依赖和联系会引起亨利极大的精神压力,他需要保持抽离的状态进行自我心理防护,因此,他也需要艾丽卡形成独立的人格。亨利在萨沙误解自己时的精神焦虑和矛盾达到了顶点,此时艾丽卡的存在已使他无法保持冷静的思考。于是,亨利选择将艾丽卡送进福利院,以此断绝与外界的情感联络,找回自己抽离于世界之外的“超脱”。

二、外公的内疚

外公的存在,是亨利的精神世界孤独封闭的主要源头。他受尽老人医院工作人员的苛待,以及因为曾经侵犯女儿导致女儿自杀所产生的精神折磨,他的内心极度恐惧、缺乏安全感,因此精神错乱、出现幻觉,认为女儿依然活着,不愿承认事实;并表现出情感退化的特点,对亨利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

(一)歪曲

歪曲属于自骗机制中的一种,是指把外界事实加以曲解、变化以符合内心的需要。因歪曲作用而表现出的病症现象,以妄想或幻觉最为常见。

在影片的一开始,导演采用闪回的方式,呈现帕特丽夏生前满眼幽怨看着镜头的画面,这是亨利外公内心产生幻觉的影像,他认为女儿在看着自己,因此常常把自己锁在厕所(帕特丽夏在家中的厕所服药自杀)里,不停地呼唤女儿的名字;在他临终前,甚至将亨利当成自己的女儿,表示自己依然爱她,对于曾经发生的一切他感到非常抱歉,希望可以获得她的原谅。他深知自己曾经犯下了无可挽回的过错,对于女儿的自杀充满了愧疚,这种内心的极度恐惧已使他无法承担,因此他采用歪曲的认知,活在自己的幻觉世界里,相信女儿依然活着,以此化解内心的恐惧。

(二)退行

退行是逃避机制中的一种,指当人受到严重挫折时,选择放弃成人的方式,倒退回儿童时期,恢复对别人的依赖,从而可以逃避责任。

亨利外公晚年非常依赖亨利,他在亨利面前谨言慎行,生怕其感到负担而不再来探望他。亨利是他坚持活下去的唯一物质和精神依靠,如果失去了这个依靠,他也就没有继续存活的意义了。亨利外公此时就如同孩童一般,对医院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任和冷漠忍气吞声,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亨利给他买日记本,希望他可以通过文字记录自己的回忆和过往,但是他依然选择逃避,刻意遗忘曾经发生的事情。亨利外公的精神焦虑已经使他无法应对,他选择通过退化情感的方式进行心理防御,回到被亨利照顾的生活中去。

三、艾丽卡的成长

艾丽卡是一个未成年的失足妓女,与亨利在一辆公交车上相遇,两人的命运自此便交织在一起。亨利为了拯救她,在第二次相遇时将艾丽卡带回家,艾丽卡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呵护,因此对亨利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和爱意。艾丽卡的出现不仅为电影的叙事元素增加了另外一种情感——爱情,她也是亨利实现自我救赎的开始。

(一)投射

投射属于攻击机制中的一种,是指主观的将属于自身的不良动机、欲望或情感赋予到他人身上,推卸责任或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从而降低内心的罪恶感,使自我得到解脱。

艾丽卡在结束了对嫖客的性服务后索要费用,却遭到嫖客的凌辱和殴打,艾丽卡作为一个弱者,她没有能力与强悍的嫖客进行争辩,于是很快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同乘一辆公交车的亨利,并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性挑逗,可是亨利完全无视艾丽卡的存在。她尾随亨利下车继续自己的表演,但性引诱依然不成功,于是她开始对亨利进行道德谴责,认为他没有道德、自私自利,对自己受到凌辱坐视不管。此时的艾丽卡对于自己的人生是没有希望和规划的,她并不为自己肮脏的挣钱手段感到羞愧,并将这种不良动机顺理成章地赋予到亨利身上,认为亨利和其他男人一样贪图性和美色。艾丽卡沉溺在自己错误的认知里面,将过错归咎于他人,缺乏对自我的审视和批判。

(二)抵消

抵消是属于自骗机制中的一种,是指人们无意或有意犯错,且牵连无辜他人受到伤害或损失时,深感内疚和自责,以象征性的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以补救其内心的不安。

艾丽卡与亨利第二次相遇时,亨利出于内心对其进行救赎的呼唤以及作为一名教育者应有的职业道德,不忍心再看到艾丽卡流浪街头,于是将她带回家暂时收留。他为艾丽卡擦拭伤口、换上干净的床单,亨利无微不至的关心使艾丽卡开始放下内心的防备,但是她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第二天,艾丽卡在亨利家中对嫖客进行性服务,却不巧刚好被下班回家的亨利看见。亨利赶走嫖客,面对艾丽卡,他抑制住自己的愤怒,回归冷静,收拾残局。面对亨利对自己的失望,艾丽卡倍感不安,于是跪在地上乞求亨利不要生气,并保证自己以后再也不会重蹈覆辙。艾丽卡希望通过认错、哀求向亨利表达自己的内疚,希望借此抵消亨利的怒火。最终艾丽卡获得了亨利的尊重和原谅,自此回到正轨。在两人后来的相处中,艾丽卡逐渐打开了亨利的心墙,实现对亨利的灵魂救赎。

四、玛莉蒂斯的抗争

玛莉蒂斯是校园暴力和家庭暴力的双重受害者,因身材肥胖受到同学和家人的嘲笑,因艺术风格压抑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亨利的尊重成为玛莉蒂斯支撑下去的唯一希望。在影片中,导演通过代替性防御机制中的补偿和幻想两种方式,来塑造其人物形象。

(一)补偿

补偿属于代替机制中的一种,是指个人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弥补自身因某种能力缺陷或失败所造成的自卑感。

玛莉蒂斯因为身材肥胖,在学校里受尽同学的嘲笑和排斥,她只有在艺术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玛莉蒂斯对摄影和绘画有着与众不同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她的作品传达出人物的压抑、孤独和挣扎。她在学校很少与人交流,相机和绘画是她表达自我的出口,她将自己投入到艺术的创作中,以此来弥补自己的缺陷,减轻因身材肥胖给自己带来的自卑感。

(二)幻想

幻想是指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因无力解决,便利用幻想的方式,使自己存在于一个理想世界,以获得心理平衡。

玛莉蒂斯的父亲称女儿的艺术是“不入流的艺术”,玛莉蒂斯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在精神层面,她是孤独的。亨利的尊重对于玛莉蒂斯来说如同救命稻草一样重要,然而,她将这种尊重视为亨利对自己的爱,这种幻想的爱成为玛莉蒂斯支撑下去的唯一理由。幻想的破灭是在玛莉蒂斯送给亨利礼物的时候,亨利希望她可以向自己诉说心声,不要默默承受。玛莉蒂斯从未受到过如此的关怀,她激动地抱住亨利,表达自己的爱意,却遭到了亨利委婉的拒绝,女教师萨沙在此时出现,误解了两人的关系。玛莉蒂斯的幻想分崩离析,她陷入了绝望,最终选择自杀来告别这个悲哀的世界。

五、查理的幽默

整部影片的基调是压抑的,从头至尾都在诉说着绝望,大部分的人物形象也都带着阴郁、孤独、封闭的外显特点。然而查理是众多人物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位,他是这所即将倒闭的社区学校的教务长,性格幽默,和学生打交道很有自己的一套。但是在他的幽默之下,隐藏的是其常年服用的抗抑郁药物。

幽默是指用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在人类的幽默表现中,包含着大量受压抑的思想。

查理先生的存在为风格压抑的影片注入了一抹活跃的色彩,他总是幽默地化解危机。在学生对查理出言不逊的时候,他将这些语言编成不同声调的音乐唱给学生听;遇到在学校穿着暴露的叛逆女学生,他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这样做对自我的伤害,并把自己的衣服拿给学生穿;当派克博士情绪崩溃时,查理先生永远都是最好的陪伴,他称赞派克博士的工作,并向其承诺会处理好家长的一切事情。查理将自己的抗抑郁药物比作“好吃的灵丹”,他用幽默、诙谐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工作、生活,但是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六、结语

影片《超脱》从头至尾都在窥探人性的复杂,导演设定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把现实主义叙事手法和意识流的剪辑风格相结合,从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学教育和学生成长环境现存的问题。同时,导演也赋予给每个人物不同的心理防御机制,使得观众所看到的不同个体中的本我与超我的挣扎尤为压抑、痛苦。亨利努力将自己游离在这个世界之外,但是仍然无法避免和外界的联系。艾丽卡的阳光和温暖感化了亨利,与其建立了情感联络;外公的去世帮助亨利放下心中的伤痛;玛莉蒂斯的自杀则彻底唤醒了亨利灵魂的回归。从影片的最后一个画面中,我们不难得知,这所社区学校最终倒闭,曾经存在的一切都变成废墟。亨利在这一间空无一人的废弃教室里,坐在讲台上,嘴里喃喃念着《厄舍府的倒塌》里面的诗句:“我的灵魂失语了,我的心在冷却、下沉,显出疲软的病态。”

这是一部关于人性苦痛的电影,看似复杂,但其实也很简单。导演凯耶使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以及对人物细腻的心理描写,放大当下社会中存在的集体伤痛。“超脱”的本质,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彼此的精神救赎,正如亨利由冷漠的个体转化为具有情感色彩的个体时,他便从自己痛苦的童年回忆中实现了超脱。影片留给观众一个充满希望的开放性结局,对于亨利是否真正实现精神超脱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正如影片开篇所言:我从未这般深切感受到,如此超脱于自身,却依存于世界。自我和现实世界永远无法分割,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敞开心扉,接纳自我,敬畏生命。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