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海行动》看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创新与突破
作者:郭燕飞,张倩倩来源:《视听》日期:2020-01-20人气:2508
电影《红海行动》作为2018年最具话题性的军事动作电影,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开创了中国军事类主旋律电影的新篇章。通过分析《红海行动》在创作方面的创新与突破,有助于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
一、新世纪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主要发展成就
主旋律电影作为中国特有的电影类型,题材主要集中在“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及“表现党和军队光荣业绩的革命历史题材”两方面①。新世纪以来,中国主旋律电影在主题、题材、制作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也越来越贴近观众和市场,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2002年上映的《冲出亚马逊》取材于中国特种兵赴南美进行军事训练的真实事件,反映了中国军人走出国门,与世界接轨的新气象。该片创新了中国军事影片的题材选择,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拓展了新的创作空间。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于2007年12月上映,该片塑造了一系列真实可信的平民英雄,摆脱了直白的英雄主义,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和人道主义思想,突破了以往将战争场面作为“奇观”来描绘的宏大模式,可以说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战争巨片。2009年上映的《风声》则是中国大陆的首部谍战片,是由麦家的同名小说进行改编而成的。影片讲述了日军对五个年轻人动用酷刑的残忍故事。该片创新了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创作题材,以谍战片的形式包装主旋律影片,同时也开创了中国大陆谍战大片的先河。
被称作“建国三部曲”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分别上映于2009年、2011年和2017年。这三部影片使观众对主旋律电影有了更为全新的认识,这三部电影分别作为向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建军90周年的献礼影片,从编剧、导演、演员到服装、化妆、道具等,几乎电影制作各个环节都是当时最强配置。在真实再现那段伟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础上,展现出一种历史认知和审美高度统一的博大人文情怀,是中国主旋律电影市场的重要突破。2016年上映的《湄公河行动》是根据发生在2011年的“10·5湄公河案件”改编而成,以真实案件为创作基础,以弘扬英雄主义为叙事基调,将主旋律电影和警匪片进行类型融合。该片成为主旋律电影走向商业化的又一标杆性作品。上映于2017年7月的《战狼2》获得了56.8亿元的票房,雄踞国产电影历史最高票房纪录。影片塑造了一个充满爱国情怀的大无畏的军人形象,由小及大揭示了新时期中国强大的国家力量。该片在军人形象的塑造方面更具突破,人物饱满立体又不脱离生活空间,可信可敬,容易让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红海行动》同属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是2018年度最具热议性的影片,它在丰富主旋律电影创作题材的同时,将国产主旋律电影的艺术创作带到一个新高度。《红海行动既具有浓烈主旋律电影色彩又极具商业化包装。它的成功正是源于电影人在艺术创作中持之以恒的创新与突破。
二、《红海行动》在主旋律电影创作中的创新与突破
(一)取材历史事件,真实再现震撼的战争场面
《红海行动》以“也门撤侨”事件为创作原型。2016年3月26日起,由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约旦、苏丹等其他海湾国家参加的国际联军在也门发动打击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当时也门境内大约滞留了500多名中国公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护卫舰“临沂舰”赴也门执行撤离中国公民任务,3月29日,在中国驻亚丁总领事馆的积极配合下,122名中国公民安全撤离,3月30日,第二批400多人乘坐中国海军“潍坊舰”离开也门荷台达港,至此,需要撤离的中方人员已经完全撤离也门。“也门撤侨”是中国第一次动用军舰实行撤侨行动,标志着中国海军开始走向全球作战。
在“也门撤侨”事件的背景下,电影《红海行动》的叙事主体集中到中国海军“蛟龙队”,讲述“蛟龙队”奉命前往政局动荡的伊维亚共和国救助被困侨民同时粉碎当地恐怖分子惊天阴谋的故事,把爱国主义情怀和国家形象建构相结合,以艺术的表现手法来讲述现实。这样的故事架构自然决定了战争场面的营造是电影的重中之重。电影涉及海陆空多种战役,不仅有隐蔽的沙漠战、刺激的巷战,还有惊心动魄的枪战,紧张激烈的坦克战和颇为壮观的军舰战。在拍摄过程中,为了让电影实现对战争场面的真实再现,一方面,擅长枪战片的导演林超贤,在拍摄电影之前曾奔赴北非进行实地取景,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剧本进行打磨修改。另一方面制作方为电影的拍摄提供了资金保障,仅军事投资就高达两亿元,中国海军也为电影的制作提供了多艘军舰及枪弹等武器。电影一开头就调用了6艘国产军舰,其中包括我国海军的071级大型船坞登陆舰,以及最新锐的054A级导弹护卫舰。这是我国首次在军事题材动作片中调用现役最新军舰参加拍摄,最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里054A型护卫舰上的30毫米防空炮拦截来袭导弹和炮弹的镜头,是首次出现在我国银幕上。
《红海行动》通过对战争的描写以及先进武器的展示,在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和向往和平的同时,也给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我国军事实力的窗口,让观众感受到我国军事力量和综合国力的强大,燃起了观众的爱国热情。
(二)丰富了战争题材电影中女性英雄人物的形象
纵观国内主旋律电影,多以男性主人公的塑造为最,战争片更是如此。国外电影虽无“主旋律”之说,但也因为战争片的特殊题材,像《血战钢锯岭》《狂怒》等也都是清一色的男性英雄角色。而《红海行动》却在男性英雄群像中增添了一抹绿色,既塑造了“蛟龙突击队”中的男蛟龙,也让观众领略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英雄主义气概。
首先,在“蛟龙突击队”众多猛男壮汉的簇拥中有一朵军中红花——佟莉。她是蛟龙突击队中的机枪手,在残酷的战争中,她能近身肉搏悍匪,扛枪射炮,完全不输于男性。一方面她作为蛟龙队的一员,她有军人的果敢、坚强和不怕死的勇气,这一点体现在她在战场上的浴血奋战。另一方面她又有女性的柔情,体现在她与石头朦胧的情感中。佟莉作为队里唯一的女蛟龙,沉稳内敛的性格在石头牺牲时实现了自我颠覆,泪流满面的她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刚柔并济的女性角色,堪称影片人物塑造的一大亮点。导演巧妙地通过她与石头的那张被折成心形的照片以及最后石头牺牲时佟莉绝望的哭喊,在对人物给予关注的同时,触动观众对恐怖分子的反思。
《红海行动》中另一位主要女性角色是夏楠,是一名战地记者,由影视演员海清饰演。影片通过有层次、多侧面的方式刻画她的个性,披露她的精神创伤。夏楠参加这次行动的原因很简单,她只是为了自己的家人,这与以往角色崇高的人设光环不同。作为一名孩子和丈夫均死于恐怖袭击的战地记者,一开始她只想追查“黄饼”的下落,随着情节的推进,到后来她甚至为了救出人质不惜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她的精神世界是一步一步升华的。夏楠的成功塑造向观众展现了生活在恐怖主义阴影中普通人的生存处境。她也因此也成为影片中最真实,形象最丰满的人物之一。
(三)层层升华,创新主流价值观表达方式
邓小平曾说,凡是传播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主旋律电影自诞生以来就担负着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使命。《红海行动》作为新时期主旋律电影的代表,撤侨的故事背景为其赋予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内核。
《红海行动》是在“撤侨行动”和摧毁恐怖分子阴谋两条主线交织发展中通过层层升华完成爱国主义的传达。第一个层次的爱国主义体现在中国海军对于被困中国公民的营救。同胞在境外身陷险境,祖国出兵救援,这是母亲对子女一样的呵护,是最基础的爱国主义。第二个层次的爱国主义体现在救援过程中“蛟龙突击队”不顾群体生命危险解救一名中国公民邓梅。“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少”凸显出国家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与重视,体现了祖国有能力解救出任何一位处于危险中的中国同胞。这一层次的爱国主义已经超越了第一层次的爱国主义,为爱国主义这一价值观赋予了新的内涵。第三个层次的爱国主义表现在蛟龙队解救包括其他国家在内的所有人质。这一层次已经由狭隘的爱国主义上升到国际人道主义,在维护人权的基础上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视化呈现与传播,展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最后一个层次即摧毁恐怖分子的阴谋是对前三个层次的再度升级,是对恐怖主义等当代国际问题的的回应。影片已经突破了传统主旋律电影弘扬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视域,而是将中国行动和中国形象放到国际社会这个大背景中去,以拯救海内外全体被困公民为己任,为了世界和平而奋斗,反映出中国在国际上的新姿态和新面貌,一个有责任、有能力、有担当、维护和平的东方大国形象就跃然于银幕之上。
(四)树立了商业化思维运作主旋律电影的又一里程碑
《红海行动》是由中国民营电影企业旗帜性代表,中国首家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影业公司博纳影业集团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电视艺术中心、星梦工场、英皇影业等联合出品的,如此强大的出品方团队为电影商业化运作提供了最大的空间与可能性。影片总投资高达5亿元人民币,除在国内多地取景外,还远赴非洲摩洛哥取景拍摄。
在演员的选择上,《红海行动》综合考虑了市场受众类型,但没有简单粗暴的重金邀请所谓的流量明显加盟,而是根据剧情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演员。既邀请了张译、张涵予、海清等票房号召力强的实力派演员,又有黄景瑜、王彦林等新生代演员。事实证明,他们每一个人都完美地诠释了片中的角色,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的审美需求。
为了提高电影票房的成功系数,《红海行动》选择了竞争激烈的春节贺岁档。这一档期是观影人数最多、票房收入最高的档期之一,但也是马太效应最明显的档期,可谓机遇与风险并存。《红海行动》敢于直面《唐人街探案2》和《捉妖记2》的冲击,足以显示他们对电影的自信和对受众的精准把握。因此,尽管上映初期票房表现一般,但是风云突变,在上映六天后,口碑效应显现,单日票房成绩达到2.7亿,如此逆袭姿势的确是堪称华语影史上的一大记录,可谓商业化思维运作的主旋律电影的又一成功范例。
无论在过去还是未来,爱国精神永远不会落伍,《红海行动》《战狼》等主旋律电影的成功无一不在彰显爱国精神所爆发的巨大能量,这和我国目前大国崛起的态势相得益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便是当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②。可以说,国家的发展就是主旋律电影创作的最理想环境,我们有理由期待我国的电影工作者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主旋律电影作为中国特有的电影类型,题材主要集中在“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及“表现党和军队光荣业绩的革命历史题材”两方面①。新世纪以来,中国主旋律电影在主题、题材、制作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也越来越贴近观众和市场,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2002年上映的《冲出亚马逊》取材于中国特种兵赴南美进行军事训练的真实事件,反映了中国军人走出国门,与世界接轨的新气象。该片创新了中国军事影片的题材选择,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拓展了新的创作空间。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于2007年12月上映,该片塑造了一系列真实可信的平民英雄,摆脱了直白的英雄主义,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和人道主义思想,突破了以往将战争场面作为“奇观”来描绘的宏大模式,可以说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战争巨片。2009年上映的《风声》则是中国大陆的首部谍战片,是由麦家的同名小说进行改编而成的。影片讲述了日军对五个年轻人动用酷刑的残忍故事。该片创新了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创作题材,以谍战片的形式包装主旋律影片,同时也开创了中国大陆谍战大片的先河。
被称作“建国三部曲”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分别上映于2009年、2011年和2017年。这三部影片使观众对主旋律电影有了更为全新的认识,这三部电影分别作为向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建军90周年的献礼影片,从编剧、导演、演员到服装、化妆、道具等,几乎电影制作各个环节都是当时最强配置。在真实再现那段伟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础上,展现出一种历史认知和审美高度统一的博大人文情怀,是中国主旋律电影市场的重要突破。2016年上映的《湄公河行动》是根据发生在2011年的“10·5湄公河案件”改编而成,以真实案件为创作基础,以弘扬英雄主义为叙事基调,将主旋律电影和警匪片进行类型融合。该片成为主旋律电影走向商业化的又一标杆性作品。上映于2017年7月的《战狼2》获得了56.8亿元的票房,雄踞国产电影历史最高票房纪录。影片塑造了一个充满爱国情怀的大无畏的军人形象,由小及大揭示了新时期中国强大的国家力量。该片在军人形象的塑造方面更具突破,人物饱满立体又不脱离生活空间,可信可敬,容易让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红海行动》同属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是2018年度最具热议性的影片,它在丰富主旋律电影创作题材的同时,将国产主旋律电影的艺术创作带到一个新高度。《红海行动既具有浓烈主旋律电影色彩又极具商业化包装。它的成功正是源于电影人在艺术创作中持之以恒的创新与突破。
二、《红海行动》在主旋律电影创作中的创新与突破
(一)取材历史事件,真实再现震撼的战争场面
《红海行动》以“也门撤侨”事件为创作原型。2016年3月26日起,由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约旦、苏丹等其他海湾国家参加的国际联军在也门发动打击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当时也门境内大约滞留了500多名中国公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护卫舰“临沂舰”赴也门执行撤离中国公民任务,3月29日,在中国驻亚丁总领事馆的积极配合下,122名中国公民安全撤离,3月30日,第二批400多人乘坐中国海军“潍坊舰”离开也门荷台达港,至此,需要撤离的中方人员已经完全撤离也门。“也门撤侨”是中国第一次动用军舰实行撤侨行动,标志着中国海军开始走向全球作战。
在“也门撤侨”事件的背景下,电影《红海行动》的叙事主体集中到中国海军“蛟龙队”,讲述“蛟龙队”奉命前往政局动荡的伊维亚共和国救助被困侨民同时粉碎当地恐怖分子惊天阴谋的故事,把爱国主义情怀和国家形象建构相结合,以艺术的表现手法来讲述现实。这样的故事架构自然决定了战争场面的营造是电影的重中之重。电影涉及海陆空多种战役,不仅有隐蔽的沙漠战、刺激的巷战,还有惊心动魄的枪战,紧张激烈的坦克战和颇为壮观的军舰战。在拍摄过程中,为了让电影实现对战争场面的真实再现,一方面,擅长枪战片的导演林超贤,在拍摄电影之前曾奔赴北非进行实地取景,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剧本进行打磨修改。另一方面制作方为电影的拍摄提供了资金保障,仅军事投资就高达两亿元,中国海军也为电影的制作提供了多艘军舰及枪弹等武器。电影一开头就调用了6艘国产军舰,其中包括我国海军的071级大型船坞登陆舰,以及最新锐的054A级导弹护卫舰。这是我国首次在军事题材动作片中调用现役最新军舰参加拍摄,最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里054A型护卫舰上的30毫米防空炮拦截来袭导弹和炮弹的镜头,是首次出现在我国银幕上。
《红海行动》通过对战争的描写以及先进武器的展示,在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和向往和平的同时,也给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我国军事实力的窗口,让观众感受到我国军事力量和综合国力的强大,燃起了观众的爱国热情。
(二)丰富了战争题材电影中女性英雄人物的形象
纵观国内主旋律电影,多以男性主人公的塑造为最,战争片更是如此。国外电影虽无“主旋律”之说,但也因为战争片的特殊题材,像《血战钢锯岭》《狂怒》等也都是清一色的男性英雄角色。而《红海行动》却在男性英雄群像中增添了一抹绿色,既塑造了“蛟龙突击队”中的男蛟龙,也让观众领略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英雄主义气概。
首先,在“蛟龙突击队”众多猛男壮汉的簇拥中有一朵军中红花——佟莉。她是蛟龙突击队中的机枪手,在残酷的战争中,她能近身肉搏悍匪,扛枪射炮,完全不输于男性。一方面她作为蛟龙队的一员,她有军人的果敢、坚强和不怕死的勇气,这一点体现在她在战场上的浴血奋战。另一方面她又有女性的柔情,体现在她与石头朦胧的情感中。佟莉作为队里唯一的女蛟龙,沉稳内敛的性格在石头牺牲时实现了自我颠覆,泪流满面的她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刚柔并济的女性角色,堪称影片人物塑造的一大亮点。导演巧妙地通过她与石头的那张被折成心形的照片以及最后石头牺牲时佟莉绝望的哭喊,在对人物给予关注的同时,触动观众对恐怖分子的反思。
《红海行动》中另一位主要女性角色是夏楠,是一名战地记者,由影视演员海清饰演。影片通过有层次、多侧面的方式刻画她的个性,披露她的精神创伤。夏楠参加这次行动的原因很简单,她只是为了自己的家人,这与以往角色崇高的人设光环不同。作为一名孩子和丈夫均死于恐怖袭击的战地记者,一开始她只想追查“黄饼”的下落,随着情节的推进,到后来她甚至为了救出人质不惜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她的精神世界是一步一步升华的。夏楠的成功塑造向观众展现了生活在恐怖主义阴影中普通人的生存处境。她也因此也成为影片中最真实,形象最丰满的人物之一。
(三)层层升华,创新主流价值观表达方式
邓小平曾说,凡是传播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主旋律电影自诞生以来就担负着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使命。《红海行动》作为新时期主旋律电影的代表,撤侨的故事背景为其赋予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内核。
《红海行动》是在“撤侨行动”和摧毁恐怖分子阴谋两条主线交织发展中通过层层升华完成爱国主义的传达。第一个层次的爱国主义体现在中国海军对于被困中国公民的营救。同胞在境外身陷险境,祖国出兵救援,这是母亲对子女一样的呵护,是最基础的爱国主义。第二个层次的爱国主义体现在救援过程中“蛟龙突击队”不顾群体生命危险解救一名中国公民邓梅。“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少”凸显出国家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与重视,体现了祖国有能力解救出任何一位处于危险中的中国同胞。这一层次的爱国主义已经超越了第一层次的爱国主义,为爱国主义这一价值观赋予了新的内涵。第三个层次的爱国主义表现在蛟龙队解救包括其他国家在内的所有人质。这一层次已经由狭隘的爱国主义上升到国际人道主义,在维护人权的基础上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视化呈现与传播,展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最后一个层次即摧毁恐怖分子的阴谋是对前三个层次的再度升级,是对恐怖主义等当代国际问题的的回应。影片已经突破了传统主旋律电影弘扬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视域,而是将中国行动和中国形象放到国际社会这个大背景中去,以拯救海内外全体被困公民为己任,为了世界和平而奋斗,反映出中国在国际上的新姿态和新面貌,一个有责任、有能力、有担当、维护和平的东方大国形象就跃然于银幕之上。
(四)树立了商业化思维运作主旋律电影的又一里程碑
《红海行动》是由中国民营电影企业旗帜性代表,中国首家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影业公司博纳影业集团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电视艺术中心、星梦工场、英皇影业等联合出品的,如此强大的出品方团队为电影商业化运作提供了最大的空间与可能性。影片总投资高达5亿元人民币,除在国内多地取景外,还远赴非洲摩洛哥取景拍摄。
在演员的选择上,《红海行动》综合考虑了市场受众类型,但没有简单粗暴的重金邀请所谓的流量明显加盟,而是根据剧情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演员。既邀请了张译、张涵予、海清等票房号召力强的实力派演员,又有黄景瑜、王彦林等新生代演员。事实证明,他们每一个人都完美地诠释了片中的角色,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的审美需求。
为了提高电影票房的成功系数,《红海行动》选择了竞争激烈的春节贺岁档。这一档期是观影人数最多、票房收入最高的档期之一,但也是马太效应最明显的档期,可谓机遇与风险并存。《红海行动》敢于直面《唐人街探案2》和《捉妖记2》的冲击,足以显示他们对电影的自信和对受众的精准把握。因此,尽管上映初期票房表现一般,但是风云突变,在上映六天后,口碑效应显现,单日票房成绩达到2.7亿,如此逆袭姿势的确是堪称华语影史上的一大记录,可谓商业化思维运作的主旋律电影的又一成功范例。
无论在过去还是未来,爱国精神永远不会落伍,《红海行动》《战狼》等主旋律电影的成功无一不在彰显爱国精神所爆发的巨大能量,这和我国目前大国崛起的态势相得益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便是当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②。可以说,国家的发展就是主旋律电影创作的最理想环境,我们有理由期待我国的电影工作者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