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幻社会外表下的批判与反思--解读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的异化
《楚门的世界》是一部于1998年公映的美国影片,本片由派拉蒙影业出品,彼得·威尔执导,金·凯瑞主演。本片独到巧妙的剧情设计,以及引人深思的主题思想,时至今日仍未广大观众津津乐道。那么,《楚门的世界》何以引发人们的反思?该作又蕴藏了剧作者怎样的思想主张,表达了怎样的社会批判呢?笔者就此尝试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对个体异化现象的揭露
可以说,影片《楚门的世界》是一个社会寓言。影片的主角楚门在家乡桃源岛生活了30年,家庭美满、邻里和睦,然而他浑然不知,自己其实是真人秀"楚门秀"的主角,他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都被世界各地的观众尽收眼底,而他身边的亲人、朋友,也都由剧组演员假扮而成。得知真相的楚门,在历尽艰辛后,最终得以冲出遮天蔽日的摄影棚,回归现实社会。
在影片中,"楚门秀"的导演曾言:"这个你所住的世界是病态的",这句台词看似无足轻重,实则已经点明了影片的主要批判对象,即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种种乱象的揭露、批判与反思。影片借助戏中戏的结构,以非常巧妙且鞭辟入里的形式呈现了社会的病态。"楚门秀"的节目组以极端的方式将楚门囚禁在摄影棚内长达30年之久。在此期间,楚门衣食无忧,有着看似幸福的婚姻与体面的工作,然而归根结底这不过是虚假的幻象。"楚门秀"的播出,为节目制作组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巨大利润。当看到这些事实时,我们便会意识到,楚门自出生以来,便失去了自身人的属性,沦为一个为幕后资本牟取利益的赚钱机器,楚门无形中成为了一个被剥削者、被奴役者。如此剧情安排,蕴含着对资本主义本质上的雇佣--被雇佣关系的某种隐喻。
马克思在谈到人作为类的存在,与动物等自然物有其本质区别,即"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①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这恰恰是作为人的本质所在。在影片《楚门的世界》中,在制作组和观众看来,楚门也不再是一个具有自我意志的人,而是一件被囚禁在电视机里的任人观赏的商品,一个无偿为剧组打工的免费劳动力。在桃源岛生活期间,楚门曾不止一次萌生告别故土出外闯荡的想法。但导演为了维持节目的正常播出,不惜用各种手段加以阻挠,甚至令楚门的"父亲"当着楚门的面被海水吞噬,致使楚门多年对驾船心怀恐惧。当楚门鼓起勇气扬帆起航时。导演为阻止楚门,不惜降下狂风暴雨,完全置楚门的生死于不顾。对利益的追逐,令资本家不惜对劳动力的精神与肉体横加摧残,以至于失掉了最基本的道德与人性。制作组对楚门的利用与控制,这正是楚门人生悲剧的根源所在。在这种扭曲的生产关系下,楚门在失去自由的同时,其作为自然人的独立人格亦险遭磨灭。
二.对商品社会的抨击与讽刺
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还表现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揭示了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基础性的、普遍的表现形式--"物化"(Verdinglichung)或"商品拜物教"(derFetischismus
derWare)现象。②本片导演彼得·威尔相当引人称道的一点便在于,他以一种批判的视角,窥探到了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已暴露出的如上弊端,并在片中以具体情节而非说教的方式呈现了出来,并以此引发了我们的深入思考。
从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及它后来的深化来看,异化的本质在于权力、资本、媒体和机器彻底控制了人,使人不仅要充分发挥生产力,变成高速运转的生产机器,还必须形成"消费力",变成高速运转的消费机器。这一点,在《楚门的世界》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展现。楚门自出生以来,便一直作为节目组的牟利工具而存在,常年充当无意识的文化产品。然而同样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导演在展现楚门戏中人生的同时,亦不惜笔墨描绘了桃源岛之外,节目观众的日常生活。如果说楚门对自身人生真相的浑然不知尚且令人扼腕,那么这些旁观者的姿态则愈发令人愤恨、无奈。他们不仅没有真心对楚门的遭遇报以同情,反而完全以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尽情地通过对楚门人生的窥视来获取内心愉悦与满足。
再看看那些观众所处的周围环境,四处都是印有楚门头像的格式商品,楚门在这里作为一种醒目的商品文化符号,早已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心里。他们的生活中,有的人终日泡在浴缸里,与"楚门秀"为伴;当楚门驾船出逃时,电视机前已围满观众,他们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似乎楚门之后的命运已成了他们心中的头等大事。楚门在这里作为文化商品,在无形中已对观众这一消费群体形成反向的控制、奴役关系。人沦为商品的附庸,消费与生产的关系的完全倒置,体现了导演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物质崇拜趋向的种种隐忧。资本的介入亦破坏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在资本介入之下的异化,这些在楚门与周围人的关系方面得到了相当充分的体现。楚门生长于"楚门秀"剧组,他身边的所谓亲友尽是剧组的演员。于他们而言,表演是谋生的工具,亦是生活的全部。如片中楚门的妻子美露,她作为一个演员,以演出报酬为唯一出发点,对楚门并无丝感情,更不会考虑楚门内心的波动,甚至当楚门质疑美露是否真的对自己心怀爱恋时,她却只顾面向隐藏的摄像头,满脸堆笑地为可可粉做广告。在利益的驱动下,剧组的演员们只会配合楚门表现,几乎没人告诉他真相,致使其常年深陷桃源岛这一由谎言编织的幻境之中。
三.从异化走向扬弃
既然导演通过《楚门的世界》为我们展示了一副充斥着监控、拜金、异化的未来图景,那么现今的资本主义社会真的丝毫看不到希望了吗?并不尽然。导演在揭露抨击资本带来种种丑恶的同时,亦通过具体的情节桥段,为观众提供了一条光明的出路。
在《楚门的世界》中,楚门曾在高中与罗兰一见钟情,然而"楚门秀"剧组并不能容许罗兰与楚门之间产生爱情。在楚门身边这些冷漠的演员中,也只有罗兰对楚门流露出同情与爱恋。从对楚门萌生爱意那一刻起,罗兰便摆脱了自身雇佣枷锁,重新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然人。在被剧组人员强行带走之前,她向楚门坦白了他身边一切皆为假象的真相。而这亦令楚门开始对周围的一切产生怀疑,并最终发现真相,扬帆出海奔向自由。多年后,楚门步入婚姻的殿堂,然而与美露这位唯利是图、虚情假意的"楚门秀"演员同床共枕,这种生活又怎能为楚门带来真正的幸福呢?楚门一心要前往斐济,剧组人员临时糊弄他的谎话,竟成了令他多年魂牵梦绕的心结。
为了这个心愿,楚门不惜抛家舍业,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与挑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也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消除异化,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是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的。③楚门的奋斗历程,可以说,是对异化的扬弃这一社会历史进程的生动隐喻。在历经风雨之后,楚门终于走到了摄影棚的出口。导演为了留住楚门,不惜以桃源岛所谓的幸福生活加以诱惑。面对如此考验,楚门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潇洒谢幕,毅然决然地转身离去。楚门做出的决定,体现了他对于个人利益的扬弃,以及对现有生存方式的否定。楚门决心离开桃源岛,这一举动,也体现了他对劳动本身自我异化的扬弃,使其本身活动获得了解放。同时,楚门亦由此完成了和自己类本质化的扬弃,使楚门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找寻到了自身存在的真正意义,收获了爱情的硕果。
总之,《楚门的世界》这部兼具奇思妙想与社会反思的电影,其意蕴深长的思想主题值得我们去细致研讨。创作者在片中对于异化本质特征的展现,以及对扬弃理论的实践性探索,不仅传达出对资本主义未来的发展前景的隐忧,而且更引发了我们透过异化现象深入思考社会与人生等诸多问题。从古至今,人的发展总是与异化相伴,而超越异化的历程,更彰显着人的提升与解放。这也正是《楚门的世界》这部佳作精神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