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尔》中女权主义的体现
在历史发展中,女权主义经历了两次浪潮,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后女权主义的重新兴起,为女性在不同程度上争取了话语权。女性群体的主体意识逐渐得到强化,她们开始为自己寻求更多的空间和自由,试图消解男性在社会的中心地位。
传统父权社会的观念使我们认为男性是社会的主体,而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是被支配的对象,这就导致两性不平等。女权主义第一次浪潮为女性争取了选举权、受教育权和工作权等权利,但这并没有在实质上改变人们观念中对女性的看法;第二次浪潮强调"女性应该努力消除自身的女性特质,进入到各个公共领域中,最终使两性真正地平等"。在现代社会中,女性的确已经较之前有了社会地位,不过她们在社会中也存在着迷茫与焦虑,女权主义的影片中也都或多或少反映着女性在社会中的处境问题。在女性群体追求平等的过程中,也表现着她们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到的阻碍。
在电影中,"女人则变成了一种景观",是男性或受众看的对象,满足了受众视淫的快感,男性在剧情中对女性的占有,也被转化为观众个体对女性的占有的满足,女性是吸引眼球的"工具",是商业的附属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形象在电影中的设置便更为复杂,拥有丰富的解读空间。电影中表现的内容与当下社会和受众都是无法脱离的,除了性欲这一精神层面,女性观看女权主义电影,也是为了自我在影片中得到梦境般的表达与释放。电影作为意识形态的工具,可以满足女权主义的传播,电影随着女权主义的发展而出现了以女性为主体的影片,无不为女性发声,或表现着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或表达着女性的态度。
2015年,《卡罗尔》作为一部同性题材电影进入受众视野。本文将淡化边缘的题材,以女权主义视角剖析文本的人物、道具、色彩等的设置内涵,感受当代女性形象在影片中的展现。尽管影片中的主要人物设置是边缘女性,但也无不反映着当下社会存在的问题与当代女性在社会中群体表达的内容。
(一)"自我"的女性形象
本片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注重自我表达的卡罗尔和艾比;一类是极度不自我的特芮丝;一类是介于上述两者中间的、正常的社会生活中的女性,以百货商场经理和珍妮特为表现。存在即为合理,她们都是社会中各种各样女性的代表,或为女性个人成长历程中的不同阶段的形象表现。
卡罗尔作为注重自我表达的女性,影响着影片中的另外两类人,表达着个人的态度。在珍妮特家派对的叙事段落中,珍妮特想要抽烟,但其丈夫赛扬不喜欢她抽烟,为了不被发现,她让卡罗尔帮忙把风。此时,卡罗尔表达了个人想法:自己喜欢就行。她们的对话简单,但一句话就表现出卡罗尔的个人态度,她我行我素,做自己喜欢的事,充满着女性的自我与自由。在特芮丝在卡罗尔家弹钢琴的段落中,卡罗尔问及特芮丝今后是否要以摄影为业,特芮丝的回答缺乏自信,她便引导特芮丝"跟着感觉走,把其他的抛开",只要不断努力,其他的都无关紧要,充满着女性的独立与自强。
特芮丝虽然在电影中表现为贯穿始终的不自我,但其中也包含着她自我认知与自我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对自我的探寻。特芮丝的年轻,表现为她那个成长阶段的迷茫与不自信,面对卡罗尔大部分的邀请,她都是一味地接受,从不拒绝。但接近结尾时,她与卡罗尔的重遇及她对卡罗尔提出邀请时的拒绝和犹豫,都表现出一位女性在成长过后的理智与自我的表达,她当时对卡罗尔的认知是带有个人色彩的,她经过在车上的回忆与派对上朋友的隔离之后,更加坚定了自我内心的声音。这种与群体的不融合,间接表达出她的自我生存态度,她少言语,没有了当时在汽车旅馆见到陌生男人汤米时的侃侃而谈,都传达出她在认知过程中对自我的审视,这一过程正是寻找自我的过程,最终她出现在卡罗尔面前,充分表达了她的自我感情。
珍妮特和百货商场的经理或许是社会中较多、较贴近现实的一类人。首先,百货商场经理设置为女性而不是男性,就已经表明了女性也可以在职场中拥有与男性一样的工作,男女平等。并且看似冷漠、严厉的女经理,实际上也是温柔的,她为特芮丝递纸和笔。而在家庭中的女性,往往要收敛自我的表达,努力贴合大男子主义的丈夫的地位,珍妮特则为代表。在影片后部分表达出,卡罗尔其实也做了十年的努力,尽可能地以丈夫海格为中心生活,但最终还是无法压抑自我的内心,只能摆脱束缚,寻求个人的天地。就像珍妮特,尽管想要归顺于丈夫,但依旧想抽烟,如果压迫一直存在,那么这个矛盾也就会一直存在,并且成为破坏二人感情的导火索,这对家庭中男女的反思存在一定的意义。
这三类女性形象恰是对女性个体成长历程的描述。年轻女性对感情的迷离与一味接受,在特芮丝身上体现;家庭中女性的以男性为主体,在珍妮特身上体现;女性努力摆脱束缚表达自我,过精彩的、属于自己生活的态度,在卡罗尔身上体现。尽管这些并不是绝对的,但影片中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设置,都为女性发出了或相同或不同的声音。
(二)男女倒置
在女权主义呼唤男女平等的同时,其实在影片中也表现出了两性在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细微的倒置现象,"妈宝男"等男性形象经常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男权社会的大男子主义形象缺席了,或体现为中性的、善解人意的形象,或体现为恶性的、懦弱无能的形象,但这些形象反之在二元对立的女性形象身上得到了强化。
1.丑化的男性形象
在《卡罗尔》中男性形象被设置为懦弱的、无助的、背叛的、狡诈的形象。
理查德是个中性的男性形象,他既没有恶意,也不完美。他对特芮丝的贴体照顾和关爱让他成为受伤的一方。早晨接女友上班,女友去陌生女性家时,他也要嘱咐几句,都体现着他对特芮丝的爱。但人无完人,他也会撒谎说他没有谈过恋爱;分手后,他也很快就找了新的女朋友。这个男性形象烘托着特芮丝追寻自我道路上的坚定,也书写着男性在感情中的主动伤害至被伤害转变的无助感。
丹尼对朋友的背叛。特芮丝受丹尼邀请来到纽约时报,但丹尼却亲了特芮丝(画面中表现为构图的入侵)。菲尔、丹尼是理查德的朋友,但丹尼却想要将朋友的女朋友拥为己有,男性形象的不会克制自我内心冲动与女性形象的理智和拒绝(不背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汤米的设置。作为特芮丝和卡罗尔旅途中偶然出现的男性形象,为何不将这个人物设置为女性?女性跟女性接触或许戒备心更小一些,但导演并没有那么做,窃听特和卡晚上行为的人物安排了一个看似热情,实际是另有企图的男性。汤米为了生计做着不择手段、侵犯别人隐私的工作;海格为了得到女儿的监管权做着看似想要挽回卡罗尔,实际上处处逼迫卡罗尔的事情。
2.男性的呼唤与无助
卡罗尔的丈夫海格是个听母亲话的好孩子,母亲的要求他都会满足,比如临时改变计划把女儿琳达接走,就是海格在执行母亲的任务。海格虽在影片中表现为感情中被伤害的一方,但他也是辜负卡罗尔十年付出的一方,他付出精力于工作中与卡罗尔付出精力于生活中的不平等,使得这实质上是卡罗尔的反抗。
海格对卡罗尔的挽回。海格接女儿回他母亲家时,海格同样表达出想让卡罗尔一同前去的想法,但是用("你真好闻")香水记忆的呼唤和女儿情感的绑架而表达出来的,其中缺少了男女间本真的爱情。卡罗尔拒绝后,面对海格的威胁,卡罗尔丝毫不畏惧,反而表现出女性更加无畏和坚定的态度,通过丈夫的所作所为反作用于卡罗尔女性形象的建设。
大男子主义形象的缺席。影片中出现的较为大男子主义的人物形象便是赛扬了。赛扬不喜欢珍妮特抽烟,并且会因看到她抽烟而"鬼吼鬼叫",虽然在影片中表现出男性的啰嗦、唠叨,但珍妮特的顺从与妥协都使得赛扬在影片中最有"尊严",但这个形象被概念化了,影片中没有出现赛扬这个人物,唯一最有权利和尊严的男性反而不让露面,表达出女性世界中对大男子主义的反抗。
(三)从服装、道具看女性的处境
红色在人群中较为显目,热烈、豪放而带有情感色彩。影片中卡罗尔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她的红帽子、红丝巾、红指甲、红大衣,红色往往作为女性专属颜色而在影片中得到了强化,充分表达出女性对自我的表达,鲜艳、大胆的颜色也从侧面反映出卡罗尔的人物性格。但旅途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卡罗尔的红指甲没有了,衣服也变得清素,这也是卡罗尔这段时间重识自己的迷茫过程的间接表达。与此同时,特芮丝反而变得像之前的卡罗尔,卡罗尔在车上看见过马路的特芮丝时,特芮丝戴着红帽子,穿着红大衣、红高跟鞋。一方面,我们可以认为这更像是《七月与安生》的二人互寻与互变;另一方面,如果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而言,这种互变的过程,其实是女性心理的对彼此的渴望(尤其是特芮丝对卡罗尔的渴望),这种渴望成为自我的阻碍,从而迷失真正的自我,表现为卡罗尔开始的极度自我和目前的迷茫与特芮丝开始的迷茫和现在的模仿的自我的矛盾,表达出女性在成长路上的易受影响性。
(四)香烟、照相机、手枪道具的设置
通常意义上来说,上述的道具大多都是男性所属,它们符合男性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在影片中,卡罗尔对香烟的依赖是明显和严重的,聊天时会抽,焦虑时也会抽,对她而言,一方面,烟对她是放松、解压的工具,她与男性在社会中有着同等的压力;另一方面,香烟也是态度的表征,烟不是男性专属,她与男性一样抽着香烟,从侧面表达出男女平等不仅是大众看待女性的眼光要与男性一样,更是女性在心理上与男性的高度契合。但香烟的设置也表现出女性在社会中的焦虑,这是作为社会中不论男女的一员均会面临的困境。
摄影师的形象往往是男性,而在影片中特芮丝钟爱摄影,并想以此为业。特芮丝由售货员至对男性职场的入侵,比设置百货商场女经理更加强化了女性也可以在男性职场中立足与发展的态度,虽然照相机作为物件,通过卡罗尔送特芮丝礼物而强化二人之间的情感,但都充分体现出女性对职业的态度以及社会的包容已经允许女性在社会中充分表现自我。
在精神分析层面,手枪(射出子弹)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男性的生理特征。而在影片中,卡罗尔也有一把手枪,只不过这支手枪是一把只有手枪造型、没有子弹(缺失功能)的手枪。这在一定程度上完形了卡罗尔的人物形象,反映出卡罗尔的内心世界,即使卡罗尔在感情上对特芮丝是个男性形象的存在,并且卡罗尔在生活中也具有男性的很多特征,但她的内核依旧是位女性,她依旧和枪一样是缺失功能的,她始终都无法真正成为男性而存在。但这已成为一个趋势,在卡罗尔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女性在有意识地、努力地消除自身的女性特质,不论在感情生活方面,还是在公共领域中,使得自身真正与男性平等。
在现代社会中,女性群体通过努力而争取了更多的话语权、男女平等的社会秩序及表达自我的空间,但她们依旧面临着不少问题。《卡罗尔》虽然是边缘女性的视角,但却有更多元的女性群体,电影为大众女性争取话语权的同时,也为边缘女性争取着话语权,影片中这种包容与多元的女性世界,为展现女性主义提供了丰富的表达空间,也为影片文本提供了多样的解读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