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国产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以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为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均有了较大发展,国家形象相较于过去稳步提升,但在国家形象的塑造方面,仍然以"他塑"为主,国外媒体"污名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塑造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成为当下必须讨论的议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的需求开始日益增加。电影作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政治色彩较弱,娱乐功能较强,可以通过剧情设定和国民形象的塑造实现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较易为人们所接受。
目前,从国际传播角度研究电影与国家形象的论文占据少数,因此,从传播学角度研究国产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文章将采用个案研究法,以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为例探讨国产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进而为我国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提供建议与策略,为更好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出贡献。
一.《流浪地球》中国家形象的建构
《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说改编,讲述了太阳内核极速老化,为了生存,人类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的故事。影片中国家形象的建构主要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所传递的价值观两个方面展开。
(一)集体主义
电影没有刻意彰显主人公个人,也没有刻意凸显中国的地位,而是将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起为拯救地球做出努力。这符合我国所倡导的和平发展理念,也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面临当前全球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国一直在努力提出解决方案,倡导国际社会一同努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不同于美国电影所倡导的个人英雄主义,影片并没有时刻强调刘启一人在拯救地球中的作用,而是强调"流浪地球"计划的成功是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愚公精神"
"愚公精神"是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的,正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在面对许多问题时都体现了这种坚毅顽强、迎难而上的精神。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在就可持续发展话题进行讨论时讲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习主席说:"在气候变化上,我们采取的行动就是本着愚公移山的精神"。中华民族是勇敢、坚毅的民族,一代人完成不了的事情就交给下一代去完成。正如刘培强和俄罗斯人"老马"的对话,"终有一天冰会化成水的",到那时候"我们还要带着孩子们去贝加尔湖上钓鲑鱼呢"。正是秉持着这种信念,才会有带领地球寻找新家园的勇气与坚毅,完成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三)自我牺牲精神
中国人的自我牺牲精神是有着漫长历史的,"董存瑞精神"就是这种自我牺牲精神的代表。现如今,正是各行各业的辛苦付出和自我牺牲,才有了中国的高速发展。《流浪地球》体现了中国文化,也体现了中国精神。这种自我牺牲并没有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在韩子昂掉下电梯时,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刚子"砸开了电梯旁边的门,使韩子昂逃过一劫。影片主角刘培强最后以牺牲自己生命的方式点燃木星,保证了地球的安全。
(四)乡土情怀
中国人对故乡和家有着特别的理解,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人的情感依托。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诉说着离家的愁思,"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中国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是具有乡土性和地方性。靠农业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因此乡土社会的生活富于地方性。由于地方性,生于斯,死于斯,终老是乡是常态。这也是为什么,"家"是影片中提到最多的词,也因此,为了守护千千万万个家,才有勇气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
二.《流浪地球》中国家形象的传播
(一)传播困境
《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是有史以来全球票房第二的非英语电影。2019年2月21日,美国流媒体视频巨头Netflix表示会将该片译为28种语言播出。5月8日,据美国IndieWire网站报道称,影片于4月30日登陆Netflix,但却几乎无人关注,Netflix并没有投入太多的宣传和推广。考虑到当下的国际环境,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电影产业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对国产电影走出国门产生影响。
在影片的价值观和电影叙事方面也引起了观众的讨论,受到了部分观众的质疑。例如,刘培强不得已放弃患病妻子的生命,选择岳父作为刘启的监护人前往地下城,在关于生命的问题上影片没有进行深度思考;在科幻电影中关于人性、人类文明和人文关怀的思考与讨论方面表现薄弱等。除此之外,影片的前后衔接不自然,情节存在漏洞,台词没有经过打磨。例如,当地球被冻结并且不能种植庄稼时,没有解释大量幸存的人口如何生存,这些使观众在对电影做出评价时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传播策略
1.增强文化自信,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
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种形态。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则指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机制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释放出来的对世界的影响力。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中华民族是有着5000年历史积淀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中华文化获得世界范围内更广泛的认同,有助于为跨文化传播中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打下基础。
2.加快经济发展,强调和平发展理念
目前的国际传播秩序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世界信息流通存在不平衡现象,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信息传播秩序使发展中国家处于受支配地位,这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国家地位和综合国力决定的。电影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离不开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地位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因此,发展中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逐步掌握话语权,为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充足的物质保证。发展的同时,要强调和平发展的理念,树立一个负责任、爱好和平的大国形象,从而增强国际传播的信任度。
3.考虑对外传播环境,实现精准传播
跨文化传播是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成员所进行的信息交流行为与传播过程。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要尊重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背景。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有针对性的进行传播。在进行传播前熟悉和了解传播的环境,实现精准传播。同时,根据搜集到的反馈,不断改进传播策略,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
三.结语
国家形象的好坏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家地位与综合国力,好的国家形象有助于带动经济发展,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现代社会是一个媒体高度发达的社会,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原来的"脱部落社会"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再次变成新的"地球村",媒介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应该把握好机遇,改变国家形象塑造中的被动局面,将"他塑"变为"自塑",主动出击,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利用电影建构和传播国家形象有助于改变过去以宣传为主的传播策略。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如何采取多元化的跨文化交流方式建构国家形象,进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