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凡人物的英雄主义演绎--以《我不是药神》为例
影片讲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遇到了一个求他走私仿制药品救命的白血病患者。走投无路的程勇意外因此事翻身并救人无数,被病患封为"药神"。但随着利益而来的,是一场让他的生活和众多贫穷病患性命都陷入危机的多方拉锯战。笔者将主要从人物造型、台词处理及微相艺术等三个方面来解构徐峥在角色塑造中的不同层次。
一.突破自我的形象塑造
徐峥从影二十几年来出演作品无数,尤其擅于诠释底层小人物。但在以往的银幕形象和日常生活中都以光头形象出现,《我不是药神》中徐峥一头浓密、乌黑的秀发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仅给电影增添了卖点,同时说明在形象和表演上,徐峥都为这部电影做出了巨大的自我突破。以下将徐峥对程勇的角色塑造分为前、中、后期三个阶段进行解读。
(一)窝囊猥琐的小人物
在喜剧中,人物往往被塑造的低于观众,让观众能强烈的感受到角色的荒诞愚昧和不合时宜,从而产生自我优越和智力上的满足感,对这两种感觉进行确认的过程则正是放松和产生笑果的过程。观众对喜剧美的欣赏,通常也需要由这种心理需求上对他人的俯视来完成。这也是众多喜剧片都着力于小人物来表达的原因,《我不是药神》中的程勇也是喜剧人物设置的典型。面对这样一个典型形象,徐峥选择通过着重表现细节来打动观众,避免审美疲劳。
电影一开头,破旧杂乱的神油店里,程勇抽着廉价的烟草,躲在笨重破旧的电脑背后吞云吐雾,一听见有人进店,他露出一个脑袋来,头发油腻不堪,胡子拉碴,神情疲惫,两眼无神的感谢隔壁老板敷衍住了房东的催款电话。说话时整个人完全瘫坐在椅子上,塌腰驼背,言语间流露出怨天尤人的颓废气息。生活的不如意不但没有燃起他的斗志,反而压制的他越发窝囊,一个猥琐的小人物形象在初次亮相便展现的干脆利落。
在前妻找来律师当面和程勇谈判争夺孩子监护权的这场戏中,程勇吊儿郎当的坐在椅子上,对律师的话显得不屑一顾。"你自己没长嘴啊?找个人来帮你讲话""让我卖儿子咯?""有钱了不起吗?"这些台词配合他张狂不屑的神态动作,充分的展现了一个小市民心态下的无知,仇富,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他脾气暴躁,每句话都在激化矛盾,对别人的眼光非常敏感,又痛恨别人瞧不起他,内心的极度自卑外化为张狂自大。没说几句话就激动地从椅子上站起,甚至摔东西、动手打人,完全无法控制自我情绪。但面对警察的怒火,程勇又显得可怜怯懦,猥琐的窝在墙角,这种欺软怕硬的弱势不仅无法搏得观众的同情和谅解,反而又再给程勇蒙上了一层咎由自取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送礼细节上的谄媚讨好,得势不饶人的猖狂,对陌生人的警惕无礼,生活中的颓废落魄共同构建了程勇在前期的典型小人物形象,这种立体传神得益于演员的深厚功力,徐峥擅长举重若轻的将角色复杂的变化过程拆解为不同的阶段来表现,以便更有重点的表达出不同阶段差异化的人物性格特质。
(二)趋利自大的伪善人
售卖仿制格列宁开始盈利后,作为药品走私核心枢纽的程勇物质经济条件空前宽裕。在大家忙着清点钱钞的时候,他穿着高档衬衫,左手拿着一本《做人的资本》,右手夹着根名贵雪茄送到嘴边,仿佛一个活脱脱的老板做派。坐在初出场时同一把老旧的电脑椅上,这时的程勇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心活动上都已和初次亮相时截然不同了。留心细节的人会发现,程勇的衬衫的颜色和神油店的环境格格不入,且并不合身,满是褶皱;他拿书的姿势并不是真正看书的姿势,一本厚重的读物也仅仅翻开了寥寥几页;他好似对大家数钱的动向毫不关注,但在弹烟灰的间隙,眼神止不住的瞥向那边。被金钱闪花了眼睛的程勇脸上流露的依然还是观众熟悉的得意中带着点猥琐的笑容。这些细节暗示程勇经历了"暴富"后心态上的一系列转变,他开始享受被人需要,受人吹捧的"救世主"身份,想要脱离底层小市民阶级,融入更高阶级。但却"徒有其表不具其神",只有外部特征上不伦不类的模仿,本质依然还保留着小市民心态。对他而言,走私只是出于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而非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所以这种利己性而非利他性质的伪仗义举动,一旦感受到风险就会被打回原形。
(三)温情坚毅的救赎者
喜剧通常以小人物作为基底,通过不同程度的尴尬与窘境,制造出带着悲剧感的笑料,最后完成小人物的蜕变,整体上充满了积极正面的能量,是充分喜剧性的体现。近几年但凡涉及到主线人物成长的剧情,多从妆容,服饰,造型上进行处理,以造型服务于角色和剧情。比方说宫廷剧中,女性角色青涩懵懂时期多是妆容自然清淡,服饰温婉柔美,饰品小巧简约,多用粉、蓝、白等饱和度低的颜色;为了展现出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内心成长,后期造型以红色、黑色等深色为主,多以浓重的眼妆和鲜明的修容来打造人物锋锐的性格,以华丽繁复的服饰表现人物角色权力地位的高高在上,以语气高冷和面无表情来展现角色成熟冷漠的后期性格。
在《我不是药神》中,吕受益的病痛和苦难促使程勇开始了痛苦的思想斗争和心理挣扎,他潜在的自尊和责任感开始被激发,而吕受益的骤然离世彻底唤醒了程勇人性的善和潜在的英雄主义欲望,于是他决定贴钱卖药,将他人的利益看的高于自己。观众看到一个崭新的程勇形象-----一个勇于承受生命重托的高尚灵魂,他终于完成了英雄的蜕变。正如影片的编剧钟伟所说,对于程勇,他不太清楚自己的潜在欲望,而且他的潜在欲望和表面欲望是矛盾的。所以当程勇意识到自己有尊严,意识到自己的自尊心与责任感之后把他小市民的精打细算、谨小慎微全部放下,完成了英雄的蜕变。这样的成长不单单只发生在程勇一个人身上,群体中的每个小人物经历一系列事情后集体发生了物质身体和精神心灵上的蜕变,最终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意志和能量。这种蜕变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转变,需要演员既做到和角色前期不脱节,不演成相互切割分裂的两个人物;又需要表现出激烈的反转和差异化以完成激化矛盾,推动情节发展高潮及升华主题等戏剧任务。《我不是药神》中,人物状态的改变几乎都是由演员用无声的眼神、面部微表情、无意识的肢体动作以及对台词的不同处理方式来展现。抛开造型区分,纯粹用演技展现无疑对演员的考验更大,也更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
二.粗中有细的台词处理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它能清晰地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也是电影人物性格及形象灵活且直接的表现符号。台词是人物在内在思维的符号载体,对事物内在看法的外在表达,能直接体现角色的心理活动、思想和情绪。台词语言的处理是表演者将剧本上的台词进行性格化再创造的有机过程,他要求演员以剧本刻画的人物形象为基础,在剧本的规定情境下以自身的音色语调为工具进行塑造,目标是赋予表层的台词更深层丰富的含义,做到"言之有物"甚至"话中有话",最终表现出性格鲜明的角色形象以呈现作品的思想内涵。
黄毛为了掩护程勇,独自驾驶装满药品的货车夺路而逃意外发生车祸,程勇匆忙赶往医院。他首先环顾一周,寻找黄毛的身影,对警察曹斌问道:
程勇:"人呢?"(首先求证,了解情况)
曹斌:没了。
程勇(一瞬间先被这个噩耗震撼失声,然后用尽全身力气的冲过去将曹斌摁到墙上):他才二十岁!他就想活命他有什么罪?
(曹斌歉疚的沉默)
程勇:你说话啊!他有什么罪?!他有什么罪?!!(语气和肢体反应剧烈,情感达到最高潮)
这段戏中,徐峥近乎完美的处理了台词,既没有过于平淡,失掉这场戏的味道,也避开了不分青红皂白空洞的激烈咆哮,在情感和表演上都表现出了丰富的层次递进关系,从最开始的平静,中间的不敢置信,情感在一点点的释放,最终压抑的情感像洪水一样喷薄而出。
而有的演员面对这样高潮迭起的台词则会采取非常激烈的动作和语气配合情感。比如马景涛,常常通过剧烈摇晃对手演员肢体,夸张狰狞的表情神态,激动急切的处理台词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但从受众的角度看,这种方式往往显得过于突兀,与上下文衔接不畅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受。且与现实生活中人的真实反映相差甚远,非但不能让观众理解剧作的真实意图,严重者甚至引人发笑,与故事主旨南辕北辙。这也是演员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的雷区之一,在关键时刻,一定要从自我体验出发,把握好激情与平淡两者间微妙的平衡。
三.眉目传神的微相艺术
由于戏剧影视表演是透过荧幕载体,让观众得以近距离观看表演,中景、近景居多,甚至在情节高潮处使用特写镜头。经过这样近距离拍摄,荧幕放大的后期制作后,演员若延续戏曲舞台表演的夸张动作来演绎角色,则会显得格格不入容易引起观众的不适。因此,戏剧影视表演对演员表演尺度拿捏的要求极高。
微相学是什么?国外艺术理论家的界定是:"根据细微的面部表情变化来体验和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细微变化。"这一理论最早由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茨提出。"微相"即是面部肌肉的细微活动,"微相表演"即是透过五官的细微动作来表达人物内心感情,以生活化、写实自然的风格来进行人物创作。
在这部影片中,徐峥也使用了这种微相表演的艺术创造方式来对特定场景下没有台词内容说明的剧情进行多维度的补充。
程勇为父亲居住的养老院缴纳费用时被告知以后需要按年收费,他内心烦闷又不好在人前表露出来,不由自主的眨了两下眼睛,从破烂的皮包里掏出一包烟递给老板。脸上忙挤出一个半讨好谄媚半烦躁厌恶的笑容,走的时候还看着桌上的香烟流露出舍不得的眼神,身体却已经转向想要急匆匆的离开这一尴尬的场景避免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更不想听到的话。这些无声的台词以外的眼神动作充分的表现出了他内心纠结苦闷以及对不如意生活的压抑。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因为人类的面部表情与眼神运用如此丰富多彩,才使得演员可以利用它来丰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段,这也是微相的意义所在。演员一定要用心灵和眼神去诠释人物、传递情感,将情感起伏安排有序,才能给产生隽永清新,浓烈似酒的艺术感染力。
四.结语
徐峥以往的演艺经历中,对小人物形象的塑造可谓是信手拈来,但如何在平凡人物的平凡生活中或创造出找到不平凡的英雄主义,再将这种热血精神传递给观众,点燃每个人身上的英雄情怀,只能用最本真的情感,最质朴的表演技巧来完成。
每个人都是宏观角度中平凡的人,但微观角度中,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小小英雄,生活又都饱含着不凡与不易。影视作品除了娱乐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需要传递精神力量,让观众透过银幕中能找到自己生活的那束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