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震长空》塑造女性新闻工作者形象的意义
《声震长空》是一部讲述中国广播发展史的红色电影,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该片着眼于为观众展现我国广播事业在发展初期的艰难历程,尤其是我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建立之初遇到的重重困难,同时也填补了中国电影在表现党的新闻工作上的空白。该片虽然以男主人公苏志豪建设广播电台的一系列事件为主,但其中的女性角色却不可忽略,是华语电影中难得的集中展现女性新闻工作者形象的作品。
一.《声震长空》中女性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塑造
(一)质朴善良的女性形象
近年来影视作品中对女记者形象的塑造大多为"漂亮"、"时尚"等表面形象,多关注其外在。而《声震长空》中对两位女性新闻工作者形象则摆脱了这一"光鲜亮丽"的形象,着重突出她们的坚韧和接地气。这一方面与电影展现的特殊环境有关,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外在形象不再是女性关注的重点,完成我国首座广播电台的建设与播音才是首要任务,这高度符合当时的社会境况;另一方面则从思想道德层面凸显女性新闻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展示出她们的"内在美"。如在影片中有一个打动人心的细节,殷佳茹初到延安时,带了一条漂亮的红裙子,这是在艰苦时代她作为女性对美的诉求和寄托,但在战友苏梅生孩子时,根据当地习俗需要在屋外挂一块红布。由于物资的缺乏,整个连都没有一块红布,殷佳茹就将那条红裙子拿了出来,撕成布条挂在窗上。这一情节对于故事主线的发展虽起不到大作用,却将人物形象提升了一个层次:撕掉心爱的红裙不是将心中对美的诉求撕碎,而是将这种对美的追求升华到人物的心灵,这也是殷佳茹在进入广播电台后成长的一个标志。
(二)勇敢坚毅的战士形象
影片中人物成长的另一节点是在广播台转移阵地时,队长苏志豪独自留下来在敌军狂轰乱炸中播送中央发来的紧急文件,已经撤退的殷佳茹却不顾组织反对回到窑洞协助苏志豪完成播报。影片中苏志豪因癫痫病发作,殷佳茹则紧紧抱住他,当队长病发倒下后,殷佳茹立马将稿子接过来反复播报。这是她第一次单独完成播报,全程冷静自持,收音机里传来的嘹亮而坚定的声音与隆隆炮火声交相呼应。这一情节是殷佳茹成长的又一重要转折点,曾经因为胆小紧张而从没有完成播报任务的她,却全然不怕骇人轰炸,冒着生命危险协助队长完成任务,展现的是她作为一名革命战士不怕牺牲、无惧生死的勇敢形象。
(三)不离不弃的妻子形象
影片除了展现广播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另一条贯穿的线索便是殷佳茹和队长苏志豪的爱情故事。通过建设广播台的艰难历程,两人结下深厚的革命情谊,也由此萌发了爱情。但苏志豪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带给殷佳茹幸福,因此一直克制着自己的感情。殷佳茹则不顾世人的眼光,勇敢追寻爱情,坚定地嫁给了苏志豪。在《声震长空》这部红色电影中,不单只是表现革命先辈在事业上的无私奉献,更深层次地突出了他们在品德和素养上的伟大之处。殷佳茹作为在旧时代成长起来的女性,却有着新时代女性勇敢追寻幸福的特点,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次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奉献,对新闻事业的坚持和对爱情的忠贞。
二.《声震长空》塑造女性新闻工作者形象的意义
(一)拓宽了红色电影表现主流意识的取材范围
事实上,在新闻媒介发展史上,女性新闻工作者形象一直饱受争议。维新时期,我国妇女开始参与办报,出现了第一批女记者,但她们在工作上总是遇到尴尬境地,"每一次参加什么会议的时候,总感觉有一阵密集的眼光扫来,窘得难以形容。"由于封建礼教长期禁锢着思想,对于女性新闻工作者,当时绝大多数人认为其工作性质等同于"交际花"。在这些标签的影响下,女记者们纷纷投文于自身所在的媒体,强调自己"无冕皇后"的职业形象和社会角色。女性新闻工作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正确的认识,但女记者的出现是中国女性挣脱封建时代的束缚,走进职场的最早表现之一,是我国近代女性意识觉醒的重要表现,她们在新闻事业上勇于奋斗的精神值得被铭记。《声震长空》则关注到了这一群体,着重表现了我国女性新闻工作者的精神面貌,突出了女性新闻工作者对于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
(二)为构建女性新闻工作者的形象提供良好范本
李普曼在《舆论学》中认为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影视作品中塑造的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往往会成为大众对他们的第一印象。反观当今影视作品,集中展现新闻工作者形象的作品甚少,极大程度上导致公众对于新闻工作者的理解不够深刻,往往停留于"娱记"、"狗仔"等负面形象。对于女性新闻工作者往往更关注其外表形象的靓丽,如提及"女主播",其关键词大多为"时尚靓丽"、"果断勇敢"等,对于其职业性质和内涵停留于表面,不利于公众对女性新闻工作者形成正确认知,也影响了女性新闻工作者对于职业的关注度和认同感。《声震长空》作为红色电影,以主流形式阐述了新闻工作者伟大、正义的形象,有助于为今后影视作品怎样全面塑造新闻工作者形象提供思考。
三.女性新闻工作者形象构建的优化路径
(一)完善行业体制,保障女性从业者权利
女性求职者在工作时经常面临这样的问题:招聘方提出"男性优先"或"仅限男性"等限制女性基本权利的条件,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传媒业。传媒行业在社会中不仅担任着传播信息、报道事件事实的桥梁角色,更加注重宣传、引导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作用,因此,传媒行业应当为社会做出表率,努力完善行业基本制度,消除"性别歧视"和"性别误解",创建更加平等、包容的职业环境,为社会树立起性别平等的理念。此外,媒体行业还应加强关爱女性新闻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多举办各类心理讲座,以"一对一"和"团体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女性从业者的抗压能力和心理建设,减轻女性从业者在家庭和职场中承担的双重压力。
(二)树立职业理念,提高自身思想素养和职业形象
女性意识是女性自我觉醒的产物,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也是女性意识的重要内涵。女性传媒从业者拥有比其他行业女性更强的话语权优势,应当认识到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责任感,对于传播性别平等,消除性别误解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闻报道、影视作品中要树立正确的职业形象,借助自身媒体为女性发声,担当起改变社会性别、塑造新的社会性别意识的责任。
(三)加强媒介教育,引导公众认知
"媒介在潜移默化中起着'性别示范'的作用,受众对媒介设置的性别主流化信息进行着主动学习。"传媒从业者要借助职业优势,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明确树立性别平等理念,对于"女记者"等女性传媒从业者的形象要予以正确诠释。以《声震长空》为例,电影塑造出众多为新华社广播电台的建设与发展而努力的女性形象,如殷佳茹、郑之钰、苏梅等女性人物,都体现了他们对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责任感和对于自身职业角色的深刻认识。另外,不同于传统理念中的"相夫教子"等女性职能,要增强女性从业者对职业理解的宣传。这样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社会对性别意识的认识,也能够启发男性的性别平等意识和女性意识。
四.结语
《声震长空》这部影片塑造出众多质朴善良,勇敢坚毅的女性形象,她们为革命事业和新闻事业坚持奋斗,这为现代女性新闻工作者的人格塑造、职业认同和改变刻板印象等方面都有很大启示。对于新时代的女性新闻工作者而言,想要改变传统认知中的"刻板印象",需要行业、大众和女性从业者自身共同努力,为女性从业者建立起良好的职业环境,寻求平等的话语权,突破社会对女性新闻工作者存在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