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新媒体的传播分析——以《上新了•故宫》节目为例
在信息膨胀,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综艺已逐渐成为继电视剧、新闻之后的焦点话题,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人们生活方式以及新媒体“娱乐化”特点等的威胁。新媒体泛娱乐化的特点不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也改变着人们的语言,拜拜了变成“886”,“稀饭”不再是稀饭,而哥哥用 “GG”表示,这些都使传统文化在新媒体中,难以存活。《上新了•故宫》是首档以故宫博物院为题材的文博类节目,它通过综艺真人秀的形式,带大家了解了世界级的文化IP——故宫,它将传统文化于新媒体恰到结合,达到既好看又存在文化输出的目的,让尘封在历史中的故宫成了“网红”。下面从节目内容、形态、创新、受众方面,分析传统文化在新媒体中的传播。
一、《上新了•故宫》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节目中通过展出故宫35%从未对外开放的区域,来吸引关注眼球,跟随“故宫兄弟”邓伦、周一围的脚步,穿梭于不同的朝代,感受故宫的心跳,触摸它的纹理,通过解开一历史谜团,了解它的前世今生,感受无以言表的震撼体验。在其中呈现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如古代文物、历史事件、传统工艺等。
(一)历经千年的古代文物
“600岁”的故宫本身作为历史文物,珍贵国宝,它承载一段段的心酸与繁荣,庇护千秋万代,书写传奇中国。曾经的用品,添上了历史的痕迹,成为一件件文化古物,历代皇帝使用的马鞍,再现了清朝各个时期不同的风貌,乾隆时期的戏服,他命人修订的《四库全书》,康熙爷书桌上的笔墨纸砚,独具一格的秘密花园和经历南迁“最重最重”的石鼓等,都是历史最好的见证。
(二)能够“复活”历史的戏曲
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表演,以及专家从旁讲解,让观众清楚的了解这一段的历史,仿佛自己在经历过一样。第一期探索乾隆秘密花园,呈现了在皇帝的身份下,一个可爱追求自由的孩子,对江南的回忆;第三期解锁紫禁城学霸,康熙爷,痴迷学习逼疯传教士白晋,酷爱专研西药;第五期顺治董鄂妃,作为传奇母亲如何选择一边是血肉亲情,丧子之痛,一边是朝局安定,天下安生;第六期溥仪自传,自从溥仪离开后,他走过的神武门成为故宫博物院大门,封建皇帝的宫殿变成了公众的博物馆;第七期乾隆最爱的公主,爱穿戎装爱骑马射箭,甚至能拉十力弓;第九期讲述了几代故宫人通过16年的不懈努力,将一批重要文物完好无损的运回北京故宫博物馆。
(三)体现匠人精神的传统工艺
文物医院中的漆器,镶嵌,及纺织品等工作室中,文物修复员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平静的心修复古老文物,乾隆时期的戏服缂丝工艺蟒袍的修复,通过除尘,捻金线,缂丝等复杂工序,至少一年时间才可以完成。这一件件文物修复背后,是精湛的传统工艺与修复者的智慧,从此致敬一代代为传统文化付出的人们。
《上新了·故宫》通过展示各式传统文化,不仅让观众因它的魅力叹为观止,还增长了知识,扩大故宫的影响力,为其的后续文化渗透提供了可能。
二、传播形态,多元化呈现
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碰撞,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机,在杭州G20峰会上,现场表演与高科技精密配合,生动地描绘出中国杭州文化的温柔意境,将传统文化与技术完美结合,大受好评;抖音上受欢迎的视频,文物结合流行舞蹈音乐,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风靡一时;文博类综艺节目的出现,带给传统文化新的活力。
(一)戏剧表演,彰显节目故事性
《上新了•故宫》首次采用综艺真人秀的形式,在探访的过程中添加嘉宾演绎的小段戏剧,生动的讲述了当时的故事,让观众亲临其中,感受它的呼吸。前世传奇中,乾隆的秘密花园里竹石交相呼应,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曲径通幽,“裸眼3D”通景画、双面绣,冰裂纹……更是彰显匠心工艺,这个“游乐园”,表现出了一代帝王作为孩子的一面。周一围从戏中,演绎出了乾隆的三种不同的心境,让观众多方面的了解乾隆,感受他作为帝王的无尽无奈。
第二期的主题是“百年前紫禁城的演出”,探秘故宫现存最大的戏楼畅音阁。戏剧中,光绪皇帝演的赵云,也是表现了他的内心写照,借戏中人之口,表达自己渴望亲政,他坚信孤胆英雄势必可以力挽狂澜,拯救清朝于颓废。第九期韩丹彤的表演体现了保护国宝的心酸与护送国宝的艰辛,因为有一批批这样的文物保护者,国宝才得以保全,以此致敬所有用生命守护国宝的故宫人。今生故事中,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人坚守使命,奉献一生,就没有今天的故宫博物院,就没有眼前展现的历史壮景。
(二)跨界设计师,设计文创产品
节目最大特点是:每期节目中,文创新品开发员与嘉宾在专家带领下,参观故宫,收集传统元素,并与顶尖跨界设计师、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合作,共同诞生一件件创意十足的文化衍生品,打造“创新”与“故宫”相结合的新模式。作为故宫首次出品的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节目产生的九大文创新品,或有趣或精美或富含意义,它们抓住了人们“猎奇”心理,深受年轻人追捧。
文创新品从故宫美景中激发灵感,有江南诗意,生气盎然的“美什件”、以乾隆时期男蟒戏服纹饰为灵感的“畅心睡眠系列”、绿色,藏青色彩源于文渊阁的“山海文渊•文具套装”。灵感也源于故宫中的主人,“紫禁城学霸”康熙帝、“紫禁城零零后”溥仪、“最佳助手”孝庄太后、励志代表“甄嬛”、天真烂漫十公主……经过设计师学生的倾力合作,设计出了展现古代劳动人民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得日晷计时器、潮范十足的“仪副耳机”、对话形式的 “紫禁•薰”和“十公主童顽故宫游戏棋”。
(三)故宫专家每期讲解,增加权威性
博物馆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我国考古工作的一项又一项辉煌成就而达到建设巅峰期,但如今却不断萎缩凋零。国宝逐渐离我们远去,这是不争的事实。专家坐镇,讲解每个文物背后故事,能体现出节目的严谨与权威性,《上新了·故宫》每期节目都有一个主题,嘉宾们带着任务进馆,专家从旁为他们指引和“答疑解惑”, 第二期院长给出的主题是“百年前紫禁城的演出”,探秘故宫现存最大的戏楼畅音阁。故宫兄弟通过专家指引解释,从“缂丝男蟒”追踪到故宫现存最大的戏楼畅音阁,发现阁楼机关、通往地下的通道,一步步领悟了古代人演戏中的 “上天入地”。这种方式让观众了解得更加透彻,通过面对面交流也让书面文献资料中的文字内容简单易懂。
文博类综艺节目的产生是环境必然选择,新媒体带给传统文化不一样的生命力,以吸引年轻受众的方式出现,让传统文化渗透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多元化的传播,也为其积累了好口碑和高人气。
三、传播受众改变
《上新了·故宫》作为一档季播综艺,选择在爱奇艺上同步更新,新媒体使传统文化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加丰富。
(一)受众时移收视增长
时移收视率是指观众可以自由的快进或后退,选择自己想要看内容。根据CSM报告中提出,2018年上半年,全国人民收看电视平均时间为132分钟,比2017年少了12分钟,相对于电视收视率的减少,时移收视却有明显提升高,许多城市时移收视增长近50%,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崛起,新媒体的收视将对电视收视产生冲击并分流。《上新了·故宫》通过爱奇艺,北京卫视同时上线的方式,抓住所有年龄层观众,使传播范围增大。
(二)受众年轻化
根据CSM在2018年11月发布的《2018上半年全国电视收视市场回顾》中显示,时移收视中,44岁以下各年龄龄组战略总收视的50% ,目前新媒体的观众大多由年轻人组成,传统电视媒体已经不是年受众日常消费的首要选择,互联网正以强劲之势左右着年轻受众的选择。 《上新了·故宫》通过“猫文化”,黑科技等,利用年轻受众好奇心,抓住他们眼球,而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让故宫更有生气。
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观看节目,体现了传播的即时性、灵活性。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传播必定应运而生。
四、传播中的创新
《上新了•故宫》在播放平台上选择北京卫视和爱奇艺同步上线,打开了年轻人为主体的网络市场,扩大节目宣传力度,增加了文化的传承意义。
(一)明星效应
每期节目嘉宾和文创开发员:“故宫兄弟”邓伦、周一围加每一期的嘉宾,嘉宾参与至那一段历史的影视作品表演,使明星效应与古代文化相互交融,给人一种古装剧的既视感,为吸引各年龄段女粉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能让更多人增加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并深刻的刻画在脑海中。
明星利用自带知名度,替节目进行宣传,使节目传播效果倍增,“故宫兄弟”是当红的小生,很大程度的吸引了年轻观众的观看,带动故宫的年轻化,平民化,从而带动人们去参观的兴趣。电视节目的传播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而在当下这个海量信息的时代,谋求受众的注意力也成为节目间角逐的关键点。《上新了•故宫》邀请了12位明星文物探索者,以明星符号带动文物符号从而实现节目效果的最大化。而各位明星的粉丝涵盖各个年龄段的受众,利用明星效应使得节目未播出之前就享有较高的关注度。
(二)从纪录片到综艺真人秀
节目摆脱了纪录片的形式,将演戏、参观等多种元素融入文化综艺里,削弱了厚重感,增强了带入性和趣味性。跟随“故宫兄弟”的足迹,踏遍故宫的角角落落,打开历史大门,寻求历史和文物的“前世今生”,并从中获取新的灵感。通过将历史与流行相融合,将历史元素融入生活的日用品中,更好的去体会故宫文化,很好的使年轻人在无形中收到了熏陶。
(三)拟人化讲述手法——一只宫廷御猫
故宫为约200只流浪猫创造家园,它们是故宫的一份子,担任着捕捉老鼠,保护文物不受啃咬的重任。它们的另一能力就是卖萌,可爱乖巧的它们吸引了许多人不远万里来看“御猫”。节目中用了拟人的方式,通过一只名叫“鲁班”的御猫,串联节目,担任知识传输的作用,也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这只猫的出现让故宫节目充满生气,通过猫文化也让故宫文化品牌得到更好的传播。
(四)人工智能——阿尔法蛋
故宫另一萌宠——阿尔法蛋,他的加入给沉重寂静的故宫增添了活力,也吸引了大波年轻观众,他作为知识存储机器人,脑子里装满了故宫知识,与故宫相得益彰,它能解答嘉宾问的许多问题,给观众普及许多传统文化知识。这也是传统文化与新兴科技完美结合的开端,为之后的节目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在故宫的“故”与创“新”的碰撞下,擦出火花,让传统文化焕然一新,创新的模式增加了亲近性,趣味性,拉近了观众心中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五、以《上新了·故宫》为代表的文博类节目价值与意义
文博类综艺节目产生之初,是通过在综艺节目中渗透一点历史传承的方式,如《快乐大本营》有一期请了《延禧攻略》剧组,在节目中就提到了三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缂丝工艺”“京绣”“南京绒花头饰”,到现在专业的文博类综艺,有朗读信件类《见字如面》,诗词类《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任然存在泛娱乐化的特点,《上新了•故宫》独树一帜,通过一系列创新方式,打破了大家对故宫的传统刻板印象,将这些未开放区域 “零距离”展现在公众视野中。
它提高了故宫在年轻人生活中的提及度,让它真正火了一次。为了增加故宫的影响力,故宫希望打造一个庆典,将传统节日与文化融合,让游客产生共鸣情感的同时,爱上传统文化。故宫举办了“紫禁城里过大年”的活动,贴上春联,挂上彩灯的故宫热闹非凡。元宵佳节,故宫元宵灯会更是一票难求。《上新了·故宫》节目带动了民众重视文化的热潮,也增加了经济收益,文创,门票等产生的资金,也将会继续投入于文物的开发与修复。这一系列的改变,都体现着中国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无论社会怎么变迁,经济怎么发展,历史亘古不变。
六、结语
故宫是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上下几千年的经历者,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它承载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是国家独一无二的标识。《上新了·故宫》从传播各种类型传统文化为内容,通过明星效应,撸猫文化等创新点分析出传统文化在新媒体中的传播。伴随着中国科技的井喷式发展,传统与未来的碰撞,VR、AR、MR等高端设备的出现为传统文化在新媒体的传播奠定了无限的可能性,未来文博类综艺节目可以增添许多新技能,在演播厅中,通过舞台效果,虚拟现实,让在场观众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也能引起观看视频的观众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