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微纪录片的工匠精神传播研究 ——以《了不起的匠人》为例
新中国以来,人们日益增长的经济水平与高品质生活质量要求之间正相关性在不断提高。连续三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在此大环境下,诸如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 等弘扬工匠精神的纪录片相继涌现;网络平台也开始涉足纪录片领域,例如由知了青年(中国)文化有限公司拍摄、优酷独家播出的《了不起的匠人》刷新了网络纪录片的新纪录。
一、工匠精神的传播
(一)工匠精神的缘起
“工匠精神”伴随着农耕时代的诞生而来,自古有之。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乃至宋元明清,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匠人。鲁班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发明了鲁班尺、墨斗、刨子、凿子、铲子,锯子等工具;綦毋怀文是南北朝时著名的冶金家,他创造了一种名为“灌钢法”的炼钢方法,是我国冶金史上一项杰出的成就和创造;李春是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为我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梁九是清代的建筑匠师,他主持重建的太和殿保存至今……到现在,工业时代的到来,一些老手艺渐渐淡出人们视野,但仍然有着一群工匠,在各自的领域中“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 。工匠精神从古至今,绵延不绝,这是一份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工匠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手工艺人,保持初心。
(二)工匠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工业社会与手工业社会不同,精细分工让一个工人只需要负责整个生产流程中的一道工序即可,以便于提高生产效率;而在手工生产中,一个工匠就要负责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效率相比于工业生产低。在工业社会发展之初,这些价格低廉、生产速度快的产品成为市场的“香饽饽”;到现代社会,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消费者对“纯手工制品”越来越感兴趣。互联网的发展,电商的崛起,让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的私人定制服务成为可能,那些本淡出视野的传统手工艺品再次受到重视,例如传统造纸术、手工陶制品、手工牛皮包等。2016年,第一次将“弘扬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弘扬工匠精神对“中国智造”与对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美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微型纪录片的定义及其特点
(一)纪录片
世界纪录片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弗拉哈迪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完整意义的纪录片。中国纪录片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第一部纪录片是吴文光拍摄的《流浪北京》。而后纪录片市场欣欣向荣,出现了一部部优秀的纪录片。通过专业媒体平台播放、单集时间长、播放题材宏大是传统纪录片的主要特点。纪录片播放平台以CCTV纪录片频道为代表,播放过《 探索 · 发现》、《 人物》、《 地理中国》、《 自然 传 奇》、《走近科学》等众多纪录片;单集时间为1-1.5小时;题材涵盖历史类、科学类、地理类等多个领域。
根据各学者对纪录片研究所得,纪录片是以真实为核心,内容包含政论、历史、人文地理、专题等多种,展现真实生活与人物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的、用以引发观众思考的作品。
(二)网络微纪录片
2009年,微博的出现开启了“微时代”的序幕,催生了纪录片的一种新形态——微纪录片。 微纪录片并无统一界定,有学者从形态分析认为,“微纪录片是依托网络新媒体而产生并适应于新媒体即时性、全民生产和碎片化的产物。 ”;或从内容分析认为“微纪录作品篇幅较短,单集长度通常控制在25分钟以内,尤以10分钟以内的作品为主体。同时,伴随新媒介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微”在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有:微小、少、精深等,“微纪录片”中的含义取“微小说”之意。综上上述学者表述,本文研究的网络微纪录片是适应新媒体而诞生的、时间控制在10-25分钟之间的、表述主体单一明确的纪录片作品。属于纪录片类型中的一种。
微纪录片依托新媒体而生,在优酷、腾讯、爱奇艺等网络平台上播出。单集时间短、主题明确、内容通俗易懂适应大众文化。具有简短性、单义性与大众性等三种特点。本文主要以由知了青年(中国)文化有限公司拍摄、优酷独家播出的《了不起的匠人》(第一、二、三季)为主要分析对象,探讨网络微纪录片对工匠精神的传播研究及表达的文化内涵。
三、叙事分析:《了不起的匠人》系列纪录片中的匠人精神传播
《了不起的匠人》号称“亚洲首部治愈系匠心微纪录片”,是由知了青年(中国)文化有限公司拍摄、长安马自达汽车独家赞助、在优酷视频平台独家播放。赴大陆各地及香港、台湾、日本等亚洲地区拍摄,节目先后荣获“第22届中国电视纪录片最佳网络人气作品”、“ 2016“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新媒体非虚构类最佳新媒体纪录片”等多项大奖。至今已播出三季,每一季都有其创新之处。
纪录片是真实记录为核心,展现真人真事并引发观众思考,因此笔者将从该片的叙事结构,即内容层面与诗意结构,即精神层面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叙事结构
1.叙事视角:以器物讲述匠人故事
器物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古至今匠人智慧创造的结晶。青铜器、陶器、瓷器、丝绸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品,器物在现代不仅是“使用”上的意义,更深的是一种“文化”上的意义。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经由河西走廊,到两河流域,再到罗马等地,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带到了其他地区,连接了中国与西亚和欧洲等地的通商之路,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些丝绸、瓷器和茶叶在器物的表面含义上又多了一层文化含义,它们成为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缩影,展示了中国的文化之美,至此便有了“器物文化”一说。
在《了不起的匠人》中,从题目来看记录的主体是手工艺人,但在叙事视角上却是以“器物”为切入口,他摒弃了传统的宏大叙事手法,改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展现器物、匠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因为器物是一种带有审美共通性的符号,从他的外形、色彩、图案等都可以发现器物之美,此审美能力众人皆有之,即使是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的外国人,也可通过观看器物外观、色彩等体会中国传统工艺的美妙之处,可减少传播中的传播隔阂,增大传受双方的意义共通空间。““器”不仅可以“藏礼”, 是中华文明的美学彰显与文化表征,“器”也可以通“道”, 负载着在一定的文化圈内可以被共同理解和鉴赏的意义。” 器物乃匠人创造,赋予器物意义。在《一根牛毛的时尚之旅 》一集中,美国女孩益西德成在高原中带领藏民用古法编织牦牛绒围巾,把村民手作的围巾带到了巴黎,让牦牛绒围巾成为奢侈品。赋予古法牦牛绒围巾“时尚”的意义;在《唐卡世家新势力》一集中,唐卡家族传人旦增平措将现代绘画技法融入传统唐卡绘画中去,实现现代和传统的交叠与融合,赋予了唐卡绘画“现代”的意义。这些器物符号既表现出了民族的集体智慧与文化记忆,也蕴涵了人类共同的审美价值取向,以器物的视角,将叙事主体建立在人类的审美共通空间之上中。
2.叙事方法:以故事连接同一主题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以期通过故事的讲述引发听者的思考与共鸣。讲故事的叙事方法无疑是在建构一种仪式感,向人们传达信息时,以故事开始,这样能更好的让人们在更轻松、更愉悦的情况下接受、理解。“置身于一种面对面的直接联系,并沉浸于集体的兴奋状态,这些时刻激发鼓动了群体成员,而对这些时刻的记忆则促进了社会的凝聚力”。
《了不起的匠人》以一个个的故事连接“工匠精神”这同一个主题,匠人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并辅以旁白,于字里行间中品味匠人人生与精神。在小城静冈制作人偶的夫妇,从画图到制作人偶都怀着虔诚的心,在人偶陪伴孩子成年后,要将人偶送到浅间大社,过程中要肃穆的叩拜;在唐卡匠人在绘制新唐卡之前都要去拜佛以求庇佑,交作品要双膝跪地,双手把作品举过头顶,以表虔诚;做漆器的坂本雅彦上漆料前会将工作室的温度降低,保证整个过程中漆器不会沾到一丝灰尘或毛发。在苏州城里做缂丝团扇的年轻人,在制作团扇骨架时要根据竹子本身的弯曲程度来配合手上的劲道,劲大劲小都会影响团扇的造型。《了不起的匠人》每一集中展现的匠人独有的仪式过程,让观众亲眼目睹每一件器物的诞生过程,同时将制物与文化相结合,让观众在器物中领略匠人倾注的情感。即使是对中华文化并不太熟悉的外国观众,也能通过影片器物文化与匠人精神之间的契合点。
3.叙事主体:以主题传递匠人精神
《了不起的匠人》的核心主题是“唯有不辜负,方能归初心”,简短概括为“初心”。孔子很早便提出“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便是担任工作要敬慎认真、每一份事业都需要全心全意,都要全情投入、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这是对工匠精神的高度概括。虽然每一位匠人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但他们身上的共同性便是“初心”二字。
微缩模型匠人黎炽明在繁华的香港大都市里,用自己的方式保留着老香港的样子,留住那些逝去的记忆。为了标准测量模型的大小,他走遍香港的大街小巷,计算尺寸;上海滩最后一位旗袍匠人褚宏生用80年的时间为上海名媛们制作了一件件经典的海派旗袍。他的朋友评价说,他的人生就是为旗袍而生的,不用皮尺便可准确说出客人的三围;黎族阿婆羊拜亮怀着一颗亲近自然与敬畏自然的心制陶,延续着两千多年的黎族传统,在陶如今已经不是必需品的今天仍然坚持烧陶,烧陶的过程中还会进行拜神与驱鬼。做腾纸匠人龙占先在云南寻找制作腾纸的原料——滇结香,剥去外皮、剔除树干,只保留最中间的一层。后来被从事古纸研究的学者发现只在日本和纸中出现的造纸原料一直在这个村中传承,填补了中国古纸研究的一项空白。 他们的坚持,体现了“不负初心,方得始终”的匠人精神。以细腻的镜头语言与文字娓娓讲述匠人的生活,于造物中感悟匠人精神与审美意趣。“知了青年”的 CEO 李武望表示 :“我们在选这些手艺人的时候,除了表现其手工艺好,还要挖掘能产生共鸣的社会价值,但我们又不希望 把它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匠人身上的小点表达出来。” ⑤而这些小点汇聚在一起便是“初心”二字。
(二)诗意结构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除却优秀的内容本身,还需要优秀的精神内核。《了不起的匠人》以物传情、以事传情、以人传情,对每位匠人的总结、旁白的讲述、匠心语录的写作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传递坚持、使命、责任、初心等内涵的工匠精神。节目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展现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在对每位匠人采访后总结出他身上独有的特点,浓缩为1-3个关键词;节目最后总结匠心语录,首尾呼应。
1.总结1-3个关键词:对匠人精神的高度概括
《了不起的匠人》第一、三季每集开头都会对匠人做简短介绍,并用1-3个关键词对匠人进行概括总结。第二季与其他两季不同,开头并没有关键词的总结,而是加入固定的介绍语:是他们创造着我们身边的美,沉默而恒久的美,此谓之了不起,登场了,东方美。不论是关键词的总结或是固定语句的出现,都是对整部纪录片整体基调的展现,让观众一开始便对匠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词义上看,所有关键词的情绪导向皆为积极正面,其中以“责任”、“执着”、“坚持”等相近词居多,传递匠人积极乐观生活、认真工作的态度,弘扬积极工匠精神与社会正能量。
“唯有不辜负,方能归初心”《了不起的匠人》单集关键词(节选)
一根牛毛的时尚之旅 勇气、坚持不懈、自我价值
唐卡世家新势力 传承、回归、心画合一
浪人大叔的漆器魂 活力、乐观、不虚度
团扇狂人的碎碎念 狂热、偏执、情迷
修复残缺的神奇魔法 痴迷、倔强、始终如一
锡伯古弓的铁血与柔情 荣耀、使命感、尽心竭力
一个爆裂编手的诞生 虚怀
文物医生的进阶之路 笃实
师承自然的花艺美学家 顺势而为
雕刻年味的百岁老少年 持恒
留洋陶艺家的回溯之旅 游心
上海滩男人帮的西装定制传奇 执念
2.林志玲做分享人:声音温婉有代入感
林志玲是台湾著名模特、影星、主持人,在市场上极具号召力,这也是她第一次为微纪录片配音。在选择林志玲之前,也有其他人选,因缘际会选择了林志玲。她知性的形象与温婉尔雅的声音与《了不起的匠人》想要传递的工匠精神相契合:不疾不徐、温婉从容。匠人们不拘时代只随己心,在浮躁的技术社会中仍坚持古老的手工艺,保留着最初的匠心。
3.结尾1-3句匠心语录:首尾呼应升华主题
一、二、三季每一集的结尾都会出现“匠心语录”,如“沉潜蓄势,伏久而高,历经行业起伏,仍以梦为马。全心投入让自己心生敬意事物,剔红是他动静随心的生活中心灵落地的地方。且行且思,且悟且进,在接触时代中思考古老技艺的重生。”“为奇妙东方赋予时尚,让富丽奢华,收敛光芒,是为追逐,是为造梦。路途终点就在步履不停的远方。”……等,将工匠精神用寥寥数语勾勒出来,在喧嚣浮躁的技术社会中,这些语录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总结,也提醒着年轻一代人对文化传承的责任。
“唯有不辜负,方能归初心”《了不起的匠人》单集匠心语录(节选)
京城斫琴师 琴坛吴秀波 时间,也是器物制作的参与者;声音,也需要成长和成熟。做好可以做到的,剩余的,交给时间。
高考状元的皮影梦 欲以一己之力,守千年手艺。汇人生所感,聚于一把小刀。集匠心之力,刻守艺人生。
师承自然的花艺美学家 花本身就很美,停下匆忙脚步,感受自然的美。从欣赏自然里获得对自己的想法,无论花艺还是生活都顺势而为,让花成为花,让自己成为自己。
雕刻年味的百岁老少年 一世风雨,高楼已建,几近百岁,仍在续写传奇。舍不得,放不下,是为执念,也为初心。持恒信者,终达千里。
留洋陶艺家的回溯之旅 劝成殆事,美成在久,知世事之艰,仍定心磨练自我。既仰观宇宙之大,也怀有日用器皿之心,欣于所遇,快然自足,繁华在心,安宁也在心。
四、结语
《了不起的匠人》是短视频时代异军突起的标杆,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的风口,多是搞笑类节目居多,《了不起的匠人》在这片天地中找到自己的一片领域,这个时代需要的正是“慢下来”的精品。同时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也积极进行变现。“知了青年旗下的电商品牌“知了万物”拿下来了优酷和阿里合作的“边看边买”项目数个第一。与不少匠人签订了经纪合约独家代理销售,第一期的牦牛绒围巾、匠人邓彬的金缮手艺、以及来自日本漆器大师坂本雅彦的汁碗与装饰盘等等,甚至已经打上了“售罄”的标签。加上冠名费,《匠人》已经开始了盈利的正向循环。未来,“知了万物”将被打造成一个轻奢类生活方式的电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