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 正文

《熊出没》媒介暴力的内容分析

作者:智梦迪来源:《视听》日期:2019-08-30人气:5800

近来在校园暴力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的同时,儿童暴力也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担忧,前有孩童模仿《喜羊羊与灰太郎》把小伙伴绑在树上烧伤,后有宿迁一男童模仿《熊出没》中的光头强,用斧头将自己的手指砍伤。暴力研究虽然始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但在现今中国,对儿童暴力进行研究已刻不容缓,特别是动画片中的暴力内容已严重影响儿童的认知及行为方式。为探究动画片对学龄前儿童的暴力影响,本文以《熊出没》为例,通过系统抽样对其进行内容分析。

一、媒介暴力

媒介暴力研究可以追溯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1968年,美国社会动荡不安,“暴力原因与防范国家委员会”授命格伯纳关注美国的暴力、暗杀事件并展开大规模调查。在其报告《暴力与媒体》中,委员会指出媒介效果在暴力方面有短期和长期效果,并提出了模仿假说、净化作用假说、免除抑制假说、脚本理论和预示效果五种有关电视暴力效果的假说。

一般而言,媒介暴力涵盖两种含义。一是指媒介传递的暴力内容,包括真实和虚拟暴力两种形式。真实暴力指媒介对暴力场面的报道,现如今的媒体经常出现血腥画面没有打马赛克等有违新闻职业规范的现象;虚拟暴力则存在于电视剧、电影等文艺作品或电子游戏中。二是指媒介运用自己的采访报道权直接或间接地对观众、当事人造成伤害的行为,既包括对当事人个人情况的过度曝光而使其隐私权受到侵害的行为,如人肉搜索,又包括细节追问、案件深挖等对当事人造成的二次伤害行为。本文所指的媒介暴力是指第一层面的媒介暴力。

二、《熊出没》媒介暴力内容分析

2012年春节之际,《熊出没》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并于6月在全国热播。该动画片讲述熊兄弟“熊大”和“熊二”为保护森林与伐木工人“光头强”斗争的故事,总共104集。因《熊出没》的热播,也逐渐衍生出《熊出没之过年》、《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等系列电影、《熊出没之环球大冒险(丛林篇):变身勇士》等舞台剧和图书。对此,有学者认为该动画片“超越《喜洋洋和灰太狼》成为国产动画片的翘楚,更是让看惯了《猫和老鼠》等国外动画片的人们看到了国产动画片崛起的强劲势头”。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拍手叫好,伴随着该动画片的火爆,质疑声也越来越多。片中的粗俗语言、不文明行为等受到家长们的非议,部分家长指出《熊出没》某些片段中仅5分钟就有10句不文明语言。2013年10月,二十家著名动画机构联合倡议,发出《为孩子们制作播映健康有益动画片倡议书》,央视《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报道,并直言《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没》两部动画片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为回应倡议,作为制作方的深圳华强数码公司对动画进行了重新整理。但依然出现2014年3月,宿迁一名男童模仿《熊出没》中的光头强,用斧头砍断手指的现象。基于此,本文对《熊出没》进行内容分析,以探究其中的暴力内容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

由于该动画片集数较长,每集的结构、动画要素和故事情节均较强,所以决定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分析。本文研究对象的总体样本为在爱奇艺网站上可以搜索到的104集动画片,动画片的集数即为编号,采用等距抽样法,以5为起始数字,每隔10抽取一个样本,共抽取10个样本。最终抽取的样本为第5集《机器人光头强》、第15集《咬人的铁锅》、第25集《帽子戏法》、第35集《手机响了》、第45集《卫星定位机器人》、第55集《秘密武器》、第65集《饮料机》、第75集《失忆光头强》、第85集《流星伐木锤》和第95集《西部枪手光头强》。每集时长为13分钟,除去片头片尾各1分30秒,每集动画内容为10分钟,抽取的样本总时长为100分钟。

美国国家电视暴力研究报告提到,动画中,对于学龄前儿童可能存在高风险的暴力表现,其主要特征包括:施暴主体的英雄化、暴力表面公正化、暴力不受惩罚、受害者不受伤害、暴力十分真实。根据这些特征,本文内容分析的分析单元为:施暴主体及频次、暴力性质、施暴手段、受害者是否有外伤、暴力行为是否受到惩罚,以此来探究《熊出没》中的暴力镜头是否对儿童造成高风险性暴力的影响。

(一)施暴主体及频次

《熊出没》的角色有光头强、熊大、熊二、松鼠和李老板,主要角色是前三者,那么施暴主体也是前三者。在100分钟的动画中,共出现98次暴力行为,平均约每分钟出现1次。其中光头强的暴力行为高达50次,约占51%,是施行暴力行为最多的角色。其次是熊大,施暴行为23次,约占24%。熊二的施暴行为与熊大的施暴频次相差无几,22次,约占22%。其它暴力行为约占3%,主要是指小松鼠对光头强的3次暴力行为。在抽取的10集样本的中,主要是光头强与熊大熊二两兄弟相互的暴力行为,其中也包括熊兄弟之间的内部的暴力行为。

(二)暴力性质

关于暴力性质,在此主要分为正义暴力、邪恶暴力和诙谐暴力三种。顾名思义,正义暴力指正义对抗恶势力或为自保而实施的暴力行为,邪恶暴力指表现恶势力的邪恶性质的暴力行为。诙谐暴力指处于正义暴力和邪恶暴力之间,没有正邪形态特征、以制造喜剧效果为目的的暴力行为。具体而言,在选取的《熊出没》10集样本中,熊兄弟为阻止光头强砍伐树木破坏森林的正义暴力共出现18次,约占19%。邪恶暴力指光头强为伐木而针对熊兄弟的暴力行为,总共出现43次,占样本总体的47%。熊兄弟间的玩笑打闹行为、75集《失忆光头强》中熊兄弟与光头强的玩闹行为皆属于诙谐暴力,出现31次,约占34%。从三组数据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光头强的邪恶暴力行为所占比重最大,熊兄弟的暴力行为主要是对光头强暴力行为的反击、自保。

(三)施暴手段

前文已提到宿迁男童事件,无独有偶,网友“大叔控新一号”说,“我小外甥看《熊出没》,现在真成了一个熊孩子,光是跺脚就能把大他一岁的孩子吓哭,不管是谁他都敢打,幼儿园老师都无可奈何。”上海媒体曾报道过一则新闻,市民丁女士说,她儿子还没上幼儿园,但《熊出没》是儿子的最爱,口中经常念叨“熊大”、“熊二”这两个动画片主人公,成天叫嚣着“怪兽”,还在商场里要求买下片中人物“光头强”的枪、毛衣等道具。部分家长反映孩子总是学熊二说话,满嘴不知哪里的方言,一口一个“俺”,走路也一摇一摆的。

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儿童确实受到《熊出没》中暴力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动画片中的暴力行为,在此把施暴手段概括为肢体暴力、武器暴力和语言暴力三种。肢体暴力主要表现为殴打、踢飞退、拳击等,共出现28次,约占总体的17%,其中包括熊兄弟与光头强之间的打斗以及熊大与熊二的打闹。动画片中使用的武器包括猎枪、电锯、棍棒、石块等。石块、棍棒等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触手可及,符合高风险暴力中“暴力十分真实”这个特征,相较于现在的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发明的武器更具有逼真效果,由此对儿童造成的影响更大。在样本中,武器暴力共出现63次,约占总体的39%。“大笨蛋”、“臭狗熊”等不文明语言在样本中出现了70次,平均每集7次,不到一分钟就有一次不文明语言。

(四)受害者是否有外伤

除去样本中70次语言暴力外,剩余的91次暴力行为中,仅出现过2次外伤,一次是在45集《秘密武器》中熊二用手打光头强,导致其眼睛周围肿起明显的包;一次是在75集《失忆光图强》 中光头强的头上起了个包,但很快就消失了,其余的暴力行为中,有的是“哎呦,疼死俺了”的声音描写,有的是光头强眼冒金星的画面,但都不是明显的伤痕。被石头击中、被马蜂叮咬、被拳打脚踢等都不会造成可见的伤痕,有的外伤甚至没有医治瞬间变得完好无损。因此给儿童造成错误的认知:施暴行为不会产生实际的生命危险,所以才会出现宿迁男童砍伤手指事件。

(五)施暴行为是否受到惩罚

对于“施暴行为是否受到惩罚”这一维度,光头强大部分的施暴行为受到惩罚,而熊兄弟的行为更多的是进行正义反抗,以及熊大对熊二的教育。研究用“是”或“否”来判定,片中“得到惩罚”和“未受惩罚”分别为27次和68次,各占总体的28%和72%。光头强的暴力行为中25次受到惩罚,25次未受惩罚,二者持平。熊大的暴力行为中0次受到惩罚,23次未受惩罚;熊二的暴力行为中2次受到惩罚,20次未受到惩罚,2次惩罚是熊大对熊二的安全教育。

三、问题及建议

通过系统抽样对《熊出没》进行的内容分析研究,可以看出《熊出没》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从施暴主体及频次看,存在暴力内容过多且出现频率过高的问题。同时,施暴者熊兄弟是保护森林的正义使者、英雄化身,符合施暴主体英雄化特征。第二,从施暴手段看,存在道具逼真、语言粗俗的问题,符合“暴力十分真实”的特征。第三,从受害者是否有外伤、施暴行为是否受到惩罚看,该片存在教育功能弱化的问题,符合“暴力不受惩罚”、“受害者不受伤害”的特征。基于此,为降低暴力内容对儿童的不良影响,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实施动画影视分级制度。由于缺乏分级制度的规制,制片方不能对动画片的观众进行精准定位,导致受利益最大化驱使的制作公司,以暴力内容来吸引最大量的儿童观众。通过立法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认知能力,对动画片进行分级,控制暴力内容的时长、频次及暴力程度,充分发挥动画片的教育功能,做到寓教于乐。1996年,美国政府为应对媒介暴力事件,建立起电视分级制,韩国和日本在1998年也采用了分级制。

第二,强化媒介责任。制片方要遵守职业规范,自律而不逾矩。动画影视产品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制片方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要将文化效益、社会影响考虑在内,为孩子们制作播映健康有益的动画片,制作体现正直、勇敢、善良、诚实等精神品质的作品,加强社会常识、历史等知识成分,1995年播出的《海尔兄弟》就是一部集自然、人文为一体的“百科全书”,对当时的儿童具有良好的正面引导作用。

第三,做好家庭引导。从格伯纳的涵化理论可知,长期观看暴力影像对儿童具有极大的伤害;并且儿童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因此需要家长积极进行正确的引导,担任动画片内容“把关人”的角色。由于目前中国尚未实行动画分级制度,家长提高自身的选择、评估等媒介素养,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教育环境显得至关重要。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