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饱含军民深情的滇康赞歌
悠扬嘹亮的号声从远方阵阵传来,配以有节奏的锣鼓声将我的热血打的沸腾。伴着音乐,大幕缓缓拉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定格在舞台上雄赳赳气昂昂的青年红军和波涛汹涌的江水。观众们的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争的年代,那个残酷而又热血沸腾的年代。开场的唱词配合虚实相间的舞台场景,似乎向我们诉说着那段在滇康藏区发生的长征故事,直至今日我们同样也会为感人至深的情感和刻骨铭心的精神洒下热泪。这部讲述几十年前工农红军和康巴藏族军民鱼水之情的川剧,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而且还有一种震撼人心灵的力量。《金沙江畔》这部由四川省川剧院打造的反映红军长征精神的川剧,随着第四届川剧节的开幕,也开始在观众面前亮相登场。
一、当今文化环境下戏曲作品改编之困境
中国传统戏曲一直是以抒情见长同时也重于抒情的,以至于抒情的能力往往强于叙事的能力。同时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对表现人物情感的注重往往要超越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古人潘之恒就认为中国古典戏剧杰作都出之于情“推本所自,《琵琶》之为思也,《拜月》之为错也,《荆钗》之为亡也,《西厢》之为梦也,皆生于情。”然而,中国传统戏剧在受到西方话剧沃土滋养的今天,《金沙江畔》这部戏的叙事能力并不弱于抒情能力,尤其是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人物的再现,并不弱于以叙事见长的话剧。一部剧要想吸引观众,其演员和作者都必须在叙事性上下功夫。
戏曲剧本不同于电视电影剧本,戏剧剧本在抛除唱段和演员的唱念做打的程式化的东西之外,留给叙述故事的空间本就极其狭窄。绝大多数戏曲剧本都无法讲述一个情节复杂且完整的故事,《金沙江畔》情节本身就十分复杂,情节跌宕起伏。同时中国传统戏曲一直是在抒情方面比较突出,在叙事方面往往稍弱一些。从剧作角度来讲金沙江畔一改中国传统戏曲“长于抒情,短于叙事”的特点,以叙事为突出,同时抒情方面也不弱于传统戏曲。川剧剧本的写作往往受到诸多外力因素的限制,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还要满足上级的要求。《金沙江畔》的故事本身大多数人都已耳熟能详,但是我们这部改编的《金沙江畔》却是和老《金沙江畔》大不一样了。在原来的故事中并没有女指导员这个角色,而编剧的任务恰好是将女指导员张秀这个角色插入进去,同时作为主角凸现出来。原本近乎完美性格的指导员金明则转化成一个性格稍有缺陷的先锋连连长,同时女指导员张秀却成了剧中的主要角色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从编剧的角度讲这无异于将全部剧本重新改编。同老版的评剧《金沙江畔》来比较,老版的《金沙江畔》情节较为舒缓,同时时间过长,而新版的《金沙江畔》不仅在时间上大幅缩短了,同时它的情节却更加跌宕起伏且结构清晰洗练,更加符合当今这个时代观众的审美要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观众和文化作品,当今的观众作为那个战争年代的回望者,在感受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之余,更是不应忘怀当时的长征精神,在恶劣的条件下仍然坚持方针坚守原则。
二、《金沙江畔》的舞台形象塑造
全剧一共有六场戏,从情节上来看每场戏的戏份都安排的很充足,不仅每一场戏叙事都非常简练清楚,而且每一场戏都有这场戏的核心故事,每场戏都有高潮部分。同时纵观全剧,红军与藏族同胞之间的误会作为主要矛盾贯穿其中,情节完整统一环环相扣并无节外生枝。编剧不仅要呈现每一场完整不拖沓的故事情节,还要恰到好处地设置了悬念,故事情节每场戏高潮迭起一步步将悬念推到极致,观众也会被险象环生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直到最后才会把悬着的心放下来。
演员的刻画是全剧的突出之处,剧中的主要任务性格都刻画的入木三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由演员杨坤昊扮演的先锋连连长。先锋连连长金明是一个骁勇善战,敢爱敢恨的形象,虽说有点大男子主义,但在战火纷争的年代,在革命任务紧急的情境下就显得十分可爱。在第二场的时候,部队要开饭,唐小苗说等一下,金明说道“等哪个?部队吃了饭就要开拔,天王老子都拦不住。”后来唐小苗又说指导员要来了,谁知金明说道“不晓得师长一天到晚在想些啥子哦,干部都打光了?安排个女人来当指导员!亏他想的出来”带有四川特色的方言土语更是刻画出人物立体的性格形象,先锋连连连长只管手里枪杆硬不硬,平时生活里就显得有些一根筋。面对老班长因找水牺牲后,怒火中烧的连长更是报仇心切,唱道:“冤抱冤,仇报仇,尖刀排随我冲前头,不灭敌人不回头。迫击炮,轮番揍,五挺机枪锁咽喉。打开山寨喝美酒,决战云崖报血仇。”唱词中深刻体现出连长报仇心切,想开寨喝酒,快意恩仇。这个人物在这一刻变得有血有肉,面对为战士们取水而死的老班长,急性子连长更是一刻也不愿等,只想为死去的老班长报仇。连长这个人物更是像我们平凡生活中的人物一样,在血仇面前没有那么多理智与压抑,只有战友之间的血债血偿。正如《中国戏曲通论》中提到“优秀作品中的人物,之所以能给人们留下活生生的印象,是由于他们血肉饱满、个性鲜明,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犹如生活中的人那样各个都有自己的音容笑貌和言谈举止,而不是千人一面、百人一腔的概念化人物。”
三、音乐对人物情绪的感染
音乐对人物情绪的展现也是十分清晰的,音乐是典型抒情的艺术,但是音乐的叙事效果却远远比不上文学艺术。但是剧中音乐的旋律与人内心世界的情感流动相对应,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在表现感情的直接,深刻与细腻上来说确实是无与伦比的。导演在第一场就给我们呈现了一段独具民族特色的藏族锅庄舞,载歌载舞的藏族盛会,藏族公主珠玛就在这千呼万唤中缓缓登场。舞台上响起的先是欢快悠扬的藏族歌曲,然后转变成圣洁轻柔的乐音,体现出藏族公主珠玛在族人心中地位之高,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主要角色表现内心过程的时候往往是通过一个较长的唱段来体现出来的,同时在较长篇幅的唱段之中还会通过唱段将自己的内心情感无限放大。比如找粮那场戏的末尾,珠玛因为红军战士缺粮食而且又不愿意触犯纪律而心急唱道“糌粑面,事难绕, 战士忍饥也不拿。班长违纪为大家,自揽错误自认罚。缺粮情急,令人焦,要为亲人想办法。”音乐声突然变得急骤起来,伴着声声马嘶鸣,珠玛突然明白了白马的意图,紧接着唱道“马啊马——我的白马。……无奈狠心把枪挎,爱马撒血染丹霞。”唱完珠玛抢走金明腰间的配枪,忍痛杀马。伴着音乐中声声的嘶啼,观众的心情无不被音乐中传达的情感所震撼。
四、舞台上民族特色的运用和展现
同时全剧的民族特色着实让人过目难忘,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那么多具有文化内涵和特色的民族,因此中国戏剧本来就应该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品格,当代戏剧则更应该具备民族性的特征。《金沙江畔》这个故事本来就讲述了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途中和藏族同胞之间产生的误解的故事,从故事性来说这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故事本就十分吸引人。同时导演一开场就给我们展现了独特的民族风情,藏族年轻人们载歌载舞,藏族风格的面具人,配上具有独特藏族风格的歌曲,不得不说让观众看得耳目一新。王国维就曾经说过中国戏曲就是“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戏剧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歌舞性,导演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戏曲中精彩的打斗动作,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独具藏族特色的歌舞。与全剧的剧情发展巧妙结合起来,不仅是在全剧的剧情方面推波助澜,同时还有助于营造舞台意境和氛围。中国传统戏剧按照西方的戏剧观念看来,在唱词和表达人物情感方面确实过于冗长,但是中国戏剧的发展绝不能削足适履,为了迎合西方的戏剧三一律来削弱中国传统戏剧中的唱词部分。同时中国民族众多,文化底蕴丰富,在话剧中适当加入民族性的歌舞成分确实是点睛之笔。我们更应该借助民族化的形态来探索如何表现当代的种种意识。这不仅是弘扬了我国多种多样的民族形式,同时也展现了我们对于艺术创作道路上的探索精神。相信在今后我们会越来越多的在创作上看到民族化的形态表现,看到独具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