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卡萨布兰卡》与《美国往事》对美国梦的隐喻
美国梦是一种移民的理想与追求,强调的是社会公义的建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美国梦指平等、自由、民主;狭义上,指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好生活的理想愿景。电影深刻地参与了人类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是一种观察、理解、表达社会的重要媒介形式。隐喻随电影的诞生而诞生,是影像叙事的重要策略。某种意义上,“电影靠隐喻而生存。”可见隐喻对电影完成程度及艺术价值的重要性。创作者通常会采取隐喻的叙事手法以形成意涵丰富的电影文本,给观者创造出无限的接受视野和想象空间,同时也以影像化的方式记录和反映社会。“电影话语对隐喻的植入已经不是一种理论先行的从众行为, 而是旨在揭示电影自身特性的一种努力。”在早期美国电影的叙事逻辑中,以隐喻手法表达美国梦、构建美国社会的处理方式极其常见。作为经典作品的《卡萨布兰卡》与《美国往事》是人们理解美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媒介。两部影片蕴含了极为深刻的美利坚民族性。这成为其之所以能够以电影隐喻的手法抒写美国梦的关键所在。在影片的叙事中,创作者对于叙事主题设定的内在逻辑、主角人物安排的叙事意义、城市景观选择的外在含义无不体现出独具匠心的精妙处理,使这三个喻象成功地建构了影片对于美国梦的隐喻。
一、《卡萨布兰卡》和《美国往事》的主题与“美国梦”
《卡萨布兰卡》和《美国往事》在叙事主题层面完美地展现了美国精神的内在含义,顺理成章地完成了以主题设定的方式完对美国梦的隐喻和含蓄表达。同时,两部影片叙事主题各有侧重,恰好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对于美国梦进行了影像化抒写。“类型电影是大众文化消费的具体形式之一。”因此深刻地影响着大众思维的接受视域和理解程度。
从类型划分的视角而言,《卡萨布兰卡》属于战争题材的爱情片,而《美国往事》属于犯罪题材的黑帮片。正式因为电影隐喻的神奇功效才使得看似丝毫没有关系的两种类型影片共同指向了美国梦的影像化表达,而类型的普适性也进一步推进了观者对于影片中所隐含的美国梦的普遍认可。作为爱情片的《卡萨布兰卡》实际上所表现的内在精神是一种积极投身战争的神话主题,象征了人们追求自由、平等、解放的深刻含义,是对广义的美国梦的隐喻。而作为黑帮片的《美国往事》则向世人讲述了一则引人深思的成人寓言,涉及生死、友谊、忠诚、背叛、爱情等正反交互的文本意义,从小人物命运的视角出发,以一种世俗化、生活化的主题设定,讲述了关于人生与信仰的宏大命题,成为狭义层面美国梦的隐喻。不论是《卡萨布兰卡》表现出献身神话,还是《美国往事》中暗藏的世俗生活,都恰到好处地展现了美国精神。总之,两部影片都以浪漫主义为开始、以英雄主义为高潮、以现实主义为终极,宛如一条漫长的历史河流沉淀着的关于时间和生命的全部思考,充满了一种历史轮回的宿命感,成为美国社会的一种隐喻。
二、《卡萨布兰卡》和《美国往事》的角色塑造与“美国梦”
《卡萨布兰卡》和《美国往事》所塑造的主角人物实则象征着一种令人向往的美国身份,成为美国梦的另一个隐喻视角。两部影片中对于主角人物的设定与刻化其背后的隐含意义则是象征着电影叙事对美国身份的运作与建构。
《卡萨布兰卡》的主角人物是克·布莱恩,《美国往事》的主角人物是面条和麦克斯,三人作为男性符号出现在影片的叙事中,其背后隐含的是对美国身份的一种有效处理和互补。作为一种符号化的身份特征,克·布莱恩在《卡萨布兰卡》中的身份意义与面条、麦克斯在《美国往事》中的身份意义既相同,又有明显不同。在《卡萨布兰卡》中的里克·布莱恩是一个身处异国他乡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美国人。“在他的身上凝结了华盛顿与好莱坞的双重期望,寄托着美国政治经济精英和大众文化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和幻想。”他成为外人渴望获得美国身份的一种象征,也成为漂泊在外的美国人的一种想象。“因为颠沛流离的漂泊过后,漂泊者终究渴望和得到的是扎根与融入。”所以,从某种深层次的意义上而言,里克·布莱恩带着归宿的想象与夙愿。然而,在《美国往事》里的面条与麦克斯其实是一个互为映射、正反交错的双重角色,即一个人的两种异化表达,共同代表了生活在美国大时代背景下互为正题和反题的英雄式小人物。面条和麦克斯的设定顺理成章地象征了上个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在经济危机之后美国社会中,大众对于现实与诗意、残忍与柔情、罪恶与惩罚混合的人性的审视与判读。他们三人的相同之处在于作为一种男性角色的符号共同建构一种大众对于美国人身份的想象,成为美国梦的一种影像性别隐喻;不同之处在于,截然不同的三个人又分别象征了不同的美国人身份。
三、《卡萨布兰卡》和《美国往事》的城市景观与“美国梦”
城市景观在电影叙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电影画面中对于城市景观的展现和塑造其实暗含着对于国家形象的刻化与表达,影片中出现的城市景观不仅具有视觉体验的效果,而且具有潜移默化的心理慰藉作用,能够与国家形象之间形成有效的互文关系。
《卡萨布兰卡》和《美国往事》中两座既定的城市在电影中充当了最具意义的喻象,也转化为美国形象的一种缩影。其实卡萨布兰卡和纽约这两座在影片出现的城市具有丰富的文本意义和普适性象征作用。尽管影片《卡萨布兰卡》是一部地道的美国电影,但是影片所叙述的故事却发生在北非摩洛哥北部的城市卡萨布兰卡。在影片中,这座城市顺理成章地成为因为饱受战乱之苦而幻想着渴望逃亡美国避难的欧洲难民落脚点,也因此象征了一种关于渴望追求自由却又颠沛流离漂泊的乌托邦式的存在。《美国往事》则以美国绝对的大都市纽约为背景,影片所跨越的时间范畴基本上与美国经济从大萧条到崛起相吻合,纽约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电影中众人的梦想之都,也成为美国梦的逻辑中去实现人生理想的物化表现。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经历工业社会之后,视觉体验逐渐成为了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表征和存在方式,赋有视觉性的城市景观出现在影像画面中能够缔造出一种共同的社会想象和思维方式。从本质而言,这两部电影与卡萨布兰卡和纽约这两座城市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它们只是电影叙事在隐喻美国梦、建构美国形象的逻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已。其实,卡萨布兰卡和纽约这两个能指在影片中已经几乎完全脱离了其固有的所指含义,成为了一个具有普世性泛化的指称,或者成为了一个只属于影片叙事的超时空所在。在影片虚构的时间与空间交错的坐标轴中,这两座城市原有的繁荣的历史与文化内核早已经被淹没,取而代之的是其作为一种城市景观隐含着人们对于美国社会的幻想和渴望,也让观者充分地感受到,唯有在影片所规定的逻辑、情景、时间和氛围中,卡萨布兰卡和纽约这两座城市才有真的有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作为经典的《卡萨布兰卡》和《美国往事》成功地成为美国梦的隐喻与象征,并相互观照、补充,共同表现了美国电影内在民族属性和独立精神。同时从文化输出的角度出发,这两部电影通过隐喻的方式积极形塑的美国梦及其背后人们对美国生活、美国社会的向往和迷恋,也成为美国文化帝国霸权地位的一个缩影。但这两部电影的艺术价值和民族属性却不容忽视。反观当下,消费时代的火速到来促使“文化性消费的具体实现方式已经呈现出多样式并存、多渠道获得、多类型选择等态势。”当前不论是美国电影、还是国产电影无一不是在疯狂地追逐利益,并且抛弃了电影作品理应携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容,票房逐渐成为评判一部电影最重要音乐,电影作品的艺术内涵、文化内蕴以及精神向度也被随意地扭曲和抹杀。因此类似于《卡萨布兰卡》、《美国往事》等能够充分体现出艺术性与民族性高度融合的经典之作越来越少。尽管,电影产业全球化演进与扩张的轨迹里,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的经济属性和商业性质的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但是缺失了艺术性与民族性的电影作品也许能够在商业拉锯战中赢了一时的票房胜利和市场欢呼,但是终究无益于文化软实力的积淀和文化强国的长远发展。面对如此语境,强调电影的艺术化创作与表达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