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文化视角下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个社会成员所共有的由社会习得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指受社会成员决定和制约的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还包括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科学、教育等等。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去了交往对手所处文化的差异,只顾及本民族文化习惯,就会出现一些摩擦,甚至出现障碍,误解和隔阂。
人们的消费需求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电子贸易,文化因素的加入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这样在当前不断发展的国际贸易中,结合本国文化,融通各民族的异文化,在此基础上有望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的客户来自不同的民族,不同国家,导致了各种习俗的差异。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商谈,接待,邮件往来等,都需要和外国客户接触交流,沟通交流中不同背景和文化也必然存在。处理好交流中的文化冲突,尊重各国的贸易礼仪规范是商务活动中关键。
1 文化差异对国际贸影响
1.1 风俗习惯的文化差异
1.1.1 语言交际中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初次见面就会去询问对方的个人情况,以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和友好,通常会问到对方的年龄、家庭、工资状况等个人的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为了增进相互了解,为进一步的交往探底增进彼此信任,通过私人问题的了解有的甚至可能成为亲密的朋友。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人比较习惯“打感情牌”,在彼此熟悉信任的条件下更容易达成合作。在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下,中国人可能更多的会偏重情感的考虑,在选择合作对象时,会更多考虑熟悉或者合作过的人。西方人却与此不同,他们一般不会谈及个人情况,认为涉及到了个人隐私。他们一般不会提及对方的年龄。即使提及到,对方也不会如实相告。他们在国际贸易中更多的是考虑,合作对象的公司理念,产品质量,可行性等因素,而不会把个人情感放在头位。所以在交往中会保留个人空间,更不会谈及个人隐私。当然中国人也不是完全没有隐私观念,只是中国人对隐私的顾忌点和西方有所不同。中国人讲究互相关心,并给予对方关怀和帮助。与此相反,西方人特别注重保留个人空间尊重个人隐私,对不很亲密的人不会过多说到自己的个人情况,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过于“关怀”。
在社交中,恭维语是英汉共有的言语行为,被称为"口头礼物","社交场合的润滑剂"。说到恭维语,常常被认为是一种贬义的用法。实则不然,恭维语在中国有双重含义。不仅具有缓解矛盾,维系人际关系等作用,还有谄媚、利用他人的作用。谄媚含义的用法比如:为取悦上级,会说恭维上司的话语。但是在东西方文化中恰当运用恭维语都有拉近关系,增进感情的作用。
1.1.2 时间观念的差异
时间观念上,中国认可“环形时间观”,时间周而复始,昼夜更替,季节交替,因此喜欢向后看,立足于历史。英语文化认可“线性时间观”,认为时间有始有终,去而不返,喜欢着眼于未来。简言之,也就是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比较随意,例如在和别人约定见面或办事时,不会做长远计划安排,总是临时约定时间,一般人都没有行程计划表,当场就可以和别人约定一个随机的时间,即使约定了时间也不一定严格遵守,临时“变卦”,迟到赴约的人并不罕见。时间上的随意,会让时间观念比较强的西方人难以接受,因为他们通常会规划时间,把工作、生活中要处理的事情安排好,严格按照时间行程表办事。他们懂得合理安排时间,也不浪费别人的时间
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了解客户的文化背景十分重要。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上,要尊重各国对时间的掌握,及时的调整时间安排。提前了解客户所在国家的时间观念有利于做出合理的安排,在商务活动中非常重要。在中国礼节比时间更重要,在国际化的商业战场上,尊重对方的时间观和效率观是一项必修课。
1.2 思维方式的差异
在思维方式上,西方倾向于线性序列的演绎推理,而中国的思维方式主要运用形象思维,重视直觉。众所周知,东方人习惯强调整体,他们更愿意把事物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结构思考问题。西方人则与此相反,西方人更善于逻辑思维,强调个性,他们习惯把事物看成一个个彼此有联系的独立个体。在处理问题时,东方人善于总体把握,从大局出发;西方人则更多的关注细节,因此,西方人更善于集中注意力,更有分析性。我们在国际贸易中,也要学会认同各种不同思维方式的并存,学会融会贯通,不能一意孤行,只有在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才能虚心接纳,共同协商,达成协作。
1.3 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国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已经潜移默化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商务贸易中则表现为强调团队精神,征求他人意见,而不是个人观点为首。先建立朋友关系,再建立业务关系,这被视为建立长期贸易往来的基础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反,西方人则更加注重个人价值观,在社交场合中他们敢于为自己说话,这也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在商贸中他们更注重通过自己的力量让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强调与同伴合作来达到目标。因此对合作伙伴的个人问题的关怀更是缺乏。中国人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在与集体利益矛盾时应不分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并认为这才是值得被推崇和赞扬的,是正确的,理应大公无私,公而忘私。而西方人非常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崇尚个人主义,个人价值至上,以个人为本。
掌握不同的价值观并有效利用这种差异,在国际贸易谈判时,可以根据文化的不同,尊重并利用西方人的谈判方式,单刀直入,在遇到分歧又关系到原则问题时,应该毫不留情的拒绝。在与客户的商务交往中,做到既热情周到又要把握分寸,不卑不亢。过分的客套和关心反而会让对方不舒服,产生负面影响。
3 如何应对文化差异
首先,要加强与国外的文化交流,各民族的历史渊源决定了沉淀的文化是有差异和各有特色的,且文化是不断变化中,可以通过交流而相互融通的。在对外贸易中不断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有助于消除一些贸易阻碍。其次,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合资企业都必须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做到与当地文化进行融合,通过创造容易被当地接受和认可的产品,达到企业经济利益和效益的提升,既要创造出适合销售国文化的产品,又要合适的估量消费水品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此外,掌握地习惯的销售渠道,以购买对象最熟悉的方式进行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
再者,培养推进文化融合的跨文化管理人才也是当务之急。主要对国际商务从业人士提供文化理解、文化实地查和文化交流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要包含不同国家的人文与社会发展状况,还要包含当地的风俗特性、消费习俗、商业贸易中的职场礼仪等,再结合本国的相应的文化方面去做比较,加深对各国异文化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实战演习。应用在商务贸易中。在不断的适应及应用中,不断融合他们的文化,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 结语
在国际经贸中,文化差异备受关注。这也是因为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会更多的去关注精神上的需求,这就与文化密切相关。了解并正确利用文化差异使交际者站在对方的角度,用对方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对方的话语,从而避免产生误解、曲解,使交易顺利进行。
在现代化的商务贸易中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电子贸易,文化因素的加入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这样在当前不断发展的国际贸易中,结合本国文化,融通各民族的异文化,在此基础上有望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