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 正文

我读金庸

作者:周海骁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8-05-30人气:2039

武侠小说作为中国文化中的“成人童话”,虽然一直备受普通大众的喜爱,但却终被阳春白雪之士认为是 “俗文学”,其因在于,武侠故事的结构通常都非常简单,即使是在小说家眼里,其行文亦属于“引车卖浆者流所用的话”,难登大雅之堂。

武侠小说通常描写的是一些身怀武功绝技的侠客义士,除暴安良、锄强扶弱的故事。立意简单,一般为惩恶扬善,背后并无深远立意,只是仅仅寄托了市井百姓对朴素正义和安稳日子的向往,满足普通大众的英雄主义情结,断不能与《战争与和平》这种能够全面还原世界原貌、反映某一时段社会生活的伟大小说同桌而论。

不仅如此,武侠小说有时又被认为是暴力的鼓吹者,充斥在故事情节中的侠义和复仇观念,既不符合古代统治者的统治利益,也与现代社会的法治观念相悖。而故事情节中,大量的一言不合即以命相搏的武斗描写,还让不少青少年心驰神往,较小的孩子会在与伙伴的比试中,大喊着名称,亮出心中崇拜的侠客的招牌动作;稍大的孩子会在每一个夜晚,心中涌出打包行囊,北上少林寺的冲动,幻想能练就一身本领,独霸天下。武侠小说因此被不少人诟病为毒害青少年的毒瘤,认为武侠小说立意浅薄,甚至还传导了不健康的价值观。

金庸武侠小说的出现可谓打破了这一现状。金庸先生创作的武侠小说相较中国传统的武侠小说而言,已然极大超越了传统的通俗武侠文学而成为了文学经典,这种超越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丝丝入扣、不落窠臼的故事情节,充沛而细腻的人物情感和超越时空的民族情怀。

武侠小说的情节自然离不开“武斗”。而传统武侠小说中的武斗描写通常是种一板一眼、一来一往、一拳一掌的单调写法,笔法多用白描与侧写,即使情节稍为丰富,亦难以引起读者共鸣,正是这种写法导致了传统武侠小说情节单薄,被人诟病传递带有社会暴乱气息的价值观。反观金庸笔下的武斗描写,可谓是一种艺术全面创造,仅其笔下的武技,就脱胎自儒、释、道、墨、法、名、杂、农、纵横、阴阳三教九流,覆盖剑、刀、枪、鞭、索、掌、箭、气各式兵器招法,杂糅了政治、历史、宗教、哲学、艺术、地理、风俗、志怪等诸多要素,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与艺术气息。在承载了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不仅自然而恰当地丰富了作品的情节和内涵,还给读者带来了极高的审美享受。

同时,金庸武侠小说的情节虚实结合,简直无懈可击。金庸先生以自身广阔的学识与宏大的眼光,将虚构人物、虚构的情节严丝合缝地嵌入历史上真实的时代背景,将飞天遁地的武侠故事在真实的历史时刻合情合理地叙述出来。读者阅读金庸先生的作品时,首先是走进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靖康之耻,郭靖与杨康背负着相同的国仇家恨,却走向了不同的命运;在这个世界里,统一金国完颜阿骨打是萧峰的结拜兄弟,大理王段誉怀藏六脉绝技游历中原武林,袁崇焕的儿子成为武林盟主助李自成攻破北京,康熙大帝的好朋友是天地会的卧底韦小宝;在这个世界里,有东泰西华南衡北恒中嵩五岳,五岳剑派是不是真的同气连枝,少林寺是不是真的武林至尊?当你随着情节逐步深入,发现历史事件在江湖中也有巨大影响,不禁会心一笑;发现历史人物与小说人物,或称兄道弟,或斗智斗勇,不禁拍案叫绝。读者忍不住畅想:“那时候,真的有萧峰,有杨过,也有韦小宝吧?那时候,真的有萧峰,有杨过,也有韦小宝,就太好了!”

除了与历史的结合,情节的丝丝入扣、跌宕起伏也是一大亮点。故事往往发生在平平无奇——正如秉烛夜读的我们一样——的小子身上,主角初入江湖,懵懵懂懂,敌人强大。有时因坠入悬崖,有时因深山遇仙,有时因故人亲缘,唤醒异禀天赋,习得旷世奇功;有时是漠北狂沙中,有时是在小楼水榭旁,有时是市井酒楼内,邂逅仙侣佳人。之后,江湖冒险,行侠仗义,护家卫国,终成一代大师。再之后,功成身退,隐居江湖。我们读得累了,抬眼看向远方,远处郁郁葱葱的的竹林深处,翩翩然走出来一个少年,短打劲装,长靴束发,意气风发,一身正气,清亮的眸中闪过自信和狡黠,口中默念剑诀,一手背在身后,仔细看,是一柄四尺长剑,蓄势待发,人如剑,剑如人,正欲仗剑天涯。那少年,似张无忌,似令狐冲,似杨过,似袁承志,似我们自己。

情节是小说的躯干,情感是小说丰腴的肉身。金庸先生的作品不仅情节丰富内涵丰厚,更是在情节的骨架下,滋养出一个又一个绚丽多姿的情感世界。传统武侠小说的通常编织一个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对于故事人物的情感刻画往往苍白。而金庸小说完成了一次小小的革新,即让自己的小说演绎人性而非演绎故事。正是由于金庸小说对人性的深度挖掘和刻画,在一幅幅人性交织演绎下的情感也才能格外细腻动人。

金庸的武侠世界里除了“仁义”,还有情,是饱满鲜活的友情、亲情和爱情。段誉、萧峰、虚竹之间,跨过民族国家、阶级身份的兄弟情;郭靖、杨过之间,超越杀父之仇的“父子情”;张无忌、赵敏、周芷若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之情。这些情感久久盘旋在读者脑中,让人为之魂牵梦绕。

金庸小说中的情感贯穿于它跌宕起伏的情节之中。如韦小宝与康熙一次次的遭遇危机又逐一化解,鳌拜、神龙教、吴三桂、罗刹国,一次次的左右为难又涉险周全,随着二人友情的逐步深入又趋于复杂,二人心中关于“你爱我到底有多深、你待我到底有多真”的追问似乎也一步步抓紧读者的心,逼迫读者跟着人物去探求内心最真实的自己。杨过与小龙女本该神仙眷侣,但却分分合合,好不容易解除误会却又不得不忍受十六年的生死别离,激愤又无奈,随着情节的展开,各种矛盾与外部世界的影响,使人物的情感处于充沛而压抑的状态,满心的真情实意却无处安放。书外读者也是身处水深火热一般。情感在情节的发展下不断上升累积,最后到结尾得到大爆发,读者也跟着长舒了一口气。金庸先生就是这样牵着每一个读者的心,一旦翻开,谁又舍得放下?

情节与情感的融合,组成了故事的血肉,而情怀则是金庸武侠小说的灵魂,正是三者交织,才让故事的一字一句,都能够牵动读者的身心。金庸先生亲身经历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些特殊时期的动荡,从小又深受儒释道等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较之一般人,多了一层“海阔天空”的胸襟。他写儿女情长,写英雄气短,但他还写国仇家恨,写民族大义,写复兴中华,引人深思更让读者为之动容。

金庸笔下人物,如同他自己,无时无刻不透露着那一份深沉的爱国情怀。侠之小者,安身立命,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提三尺剑,不负儿郎身。忠如郭靖,生长于蒙古,最后却把生命献给了襄阳,以身殉国;义如乔峰,武功震古烁今,但处于宋辽争端之间,身负汉契民族大义,无法抉择,只得自杀;侠如杨过,苟活于市井,喂养于天地,但秉持正直之心,练成神功之后,造福百姓,成为神雕大侠。在其十五部小说中,将人的情怀展现到一个新的境界,其中的巅峰,非郭靖和韦小宝莫属。

郭靖,一介布衣,出生在沦陷区,与铁木真的几位王子结成深厚的友谊,差点还成了蒙古的金刀驸马。他虽木讷,但内心正直,所谓大智若愚,跌跌撞撞习得绝世武功。获得了武穆遗书后,不仅知晓兵法,也继承了武穆遗志,心系民族,在民族危难之际、国家生死存亡关头,展现了伟大的民族情怀。苦守襄阳孤城数载,最终与黄蓉夫妇二人舍弃个人与家庭的小幸福,以微薄的力量保护身后的百姓,选择与襄阳城共存亡,城破之日,双双殉国。

英雄不论出身高低,爱国不分位份贵贱。如果说郭大侠是名门之后,又有名校名师的精英教育背景,他根正苗红,保家卫国,天命使然,那么市井混混韦小宝的爱国之情则无法指谪。他狡诈、耍泼、贪财、好色,虽成为康熙的眼前红人,享尽荣华,日渐富贵,他身上的小市民特点也丝毫没有减退。他从小受市井茶馆间说书故事的熏陶,朴素的家国情怀已根植于内心,加之师父陈近南为了民族大计,以身作则,不弃小宝出生卑微,谆谆教诲、和小宝渐生的父子情谊,影响了小宝,因此韦小宝在多次忠义两难的抉择和内心交锋中,最终让守住了底线,作出了为了民族的正确选择,最终全身而退。

正如《鹿鼎记》中,康熙自评:“我做中国皇帝,虽然比不上尧舜禹汤,可是爱惜百姓,励精图治,明朝的皇帝中有那一个比我更加好的?现下三藩已平,台湾已取,罗刹又不敢来犯边界,从此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天地会的反贼定要规复朱明,难道百姓们在姓朱的皇帝治下,日子会过得比今日好些吗?”这段话正是金庸在小说创作中表达其民族观、国家观的最好体现。

人物的命运似乎是角色自己的选择,更似在时代背景下被推动着前进,但其实是作者力透纸背的内心价值取向。民族国家,江湖侠义,儿女私情,杂糅在一起,金庸先生从不同人物的口中说出他内心的台词。甚至在那些看似荒诞不起眼的小细节如“珍宝岛”、“钓鱼岛”中,都若隐若现地闪烁着金庸先生深沉的家国情怀。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独特风景,打破了以前武侠小说只能作为“俗文学”的格局。此处三情并不足以涵释金庸小说的全部精华,但想说明的是,金庸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和历史功底,通过曲折的情节、充沛的人物情感、恢弘的情怀,用不甚深,亦不甚俗的文字,极大提高了武侠小说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地位,这种提升正是金庸小说对传统武侠小说的超越和贡献,寻常作品,只怕难以在文化和历史方面匹敌,金庸以后的武侠小说,亦难有将情节、情感和情怀结合得如此之好的作品。

纵览金庸先生的人生经历,不难发现他的作品为何如此。生于书香门弟,长于战乱时期,饱读诗书的大雅文人,因政治和转正原因被迫前往港岛,为了生计不得不写那些市井小民喜爱的离奇暴力的爱恨情仇,但他内心深沉悲悯的家国情怀是江湖轶事和儿女情长所无法掩盖的,他的价值观、他的内心情感、他的民族情怀,从他的字里行间溢了出来。正因如此,金庸小说,超越了通俗小说的格局,登上大雅之堂成为经典。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